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中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党支部影响力不强、产业主体分散等问题?去年8月起,古田县启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发动村党支部带头领办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以食用菌、水果为主的“2+N”特色优势产业。

到目前,全县共有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43个,落实产业发展项目63个,预计今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50多万元。“从管理乡村到经营乡村,思路变了,观念变了,村党组织引领强村富民有了具体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古田县委书记钟昌华说。

试点近一年 成效逐步显

6月2日,古田县泮洋乡后路村蔬菜基地,农民们正忙着覆膜、移苗、施肥。

“由村党支部牵头,去年注资村里原有的常青果蔬合作社,发展油柰、桃子、反季节蔬菜等果蔬380亩,产品定点销往城区生鲜超市,村集体收入增加12万元,社员收入平均增加7000元。”合作社理事长、村支部书记周祖院说。

作为古田县首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之一,后路村经过将近一年探索,成效逐步显现。随着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越办越好、越办越多,群众尝到甜头,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

“我们探索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就是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事实证明,这个探索有成效。”钟昌华说,接下来将下大力气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铺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将其作为加强基层一线核心力量的有效尝试,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启加速器。

为了保证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规范运行,古田县把新举措化为硬要求:村党支部带头领办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理事长负责合作社日常管理;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发动群众以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入股,其中村集体占股一般不低于20%;领办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必须由村党支部研究审议,确保合作社始终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经营活动。

跟着支部走 村民有奔头

入夏以来,古田县吉巷乡芹溪村老实人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蓝莓成熟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来这里自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合作社理事长、村支书甘代以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农产品都是村民分散种植,品牌价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如今,合作社借助党支部领办的政策优势,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原先犹豫观望的村民开始转变观念,争相入社。

“种得好不如卖得好。我们也要换个活法,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刚刚加入老实人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民林永俤说,跟着支部走,致富有奔头。

观念转变的不只是村民。在当地许多乡镇,因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的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一些还没有领办合作社的村子相继动了起来。

同样是在吉巷乡,坂中村党支部利用邻近城区和传统食用菌产业优势,在村支书彭仁东带领下,去年成立了农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党建+农户”模式,把党的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将标准化食用菌专用房出租给菇农,合作社通过收租金的方式运营,还建起智慧银耳观光园、特色房车营地等发展乡村旅游,当年村集体收入增加35万元以上。

“村民收入增加了,村子环境改善了,我们村也成为短途周边游的热门首选。”彭仁东说,眼见在家也能致富,许多出外打工的村民开始回流,村庄重现生机活力。

告别“一盘沙” 村村来抱团

在摸索、复制和推广领办合作社的过程中,古田县不仅鼓励有基础的乡村率先“单飞”,更创新性地实施了“村村抱团”模式。

在卓洋乡,树兜村党支部联合周边6个村抱团成立天蓝食用菌合作社,建设标准菇棚40间。共建村有钱的出钱,有地的出地,有力的出力,合力入股推动合作社发展。各村党支部积极发动群众租用花菇生产房参与经营,既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又有效促进了村集体增收。

“我们之所以发动‘村村抱团’领办合作社,是因为想连接群众与集体,打破群众搞产业一盘散沙的现状,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由党支部带着一起干、一起闯。”卓洋乡党委书记李霞说,仅此一项,去年就增加村集体租金收入40万元、增加村民收入210多万元。

同时,县里还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举措,组织涉农、涉企部门与试点村开展共建。统筹1400万元专项资金、100万元奖励金,安排2亿多元金融授信额度,下派40多名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动员300多名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入社,做到各级资金、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下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探索力度,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做强特色产业,努力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成多功能、复合型、地域性经济综合体,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古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余梓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