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云浮市云安区庙山蔬菜基地绿意盎然,该基地种有150亩生姜。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佛山南海在产业扶贫上久久为功,下“绣花”功夫。目前,这一产业扶贫模式已在云浮56个贫困村普通推广、开花结果,形成了有效的造血机制。
扶贫之路 1
荒废爆竹厂房建成养鸡基地
“南罗百香鸡”入选广东 “一村一品”
初夏时节,云浮罗定市太平镇洞美村内绿草丛生,绿树成荫。新快报记者一行走进佛山市南海区委办(区府办)对口帮扶的洞美村养鸡基地,看到一栋栋鸡舍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四五千只放养的走地鸡在山坡林地上休闲溜达、啄食嬉戏,只只毛色鲜亮、健壮精神。
这些走地鸡正是2019年入选广东省“一村一品”项目库的南罗百香鸡,前段时间还火了一把。全国人大代表李小兰为它们直播“带货”,赞其“皮脆肉滑、清爽美味”。直播短短4个多小时,800只南罗百香鸡被网友抢购一空。
这个生态养鸡基地的前身是荒废爆竹厂,如今托起了贫困户的致富梦。南海驻洞美村第一书记李俊杰告诉新快报记者,南罗百香鸡的“南罗”取自“南海帮扶罗定”。养殖基地是在南海区委办(区府办)的帮扶下,于2018年建成。洞美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行规模化养殖,并且为贫困户发放百香鸡的鸡苗、饲料并提供技术帮助,同时与贫困户签订保底回收协议,保证了贫困户的收入。
目前,洞美村养鸡基地建成70亩,共设4个散养区12个鸡舍,配备了自动喂水装置、风扇等设备。“近期计划再扩建120亩,扩大养殖规模,规模化经营更利于降低成本,提升品牌。”李俊杰称,整个扩建工程完成后会设有配料区、屠宰区、冷库,形成饲料供应→规模养殖→屠宰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冷链配送为一体的的产业链条。
“不愁销路!鸡的品质好,客户相对稳定,主要销往珠三角和本地餐饮单位,以及南海的机关饭堂。”李俊杰自信地说,在他的推动下,南海区委办(区府办)每周都会采购百香鸡作为单位食堂的食材。南海已有近10家机关单位采购过百香鸡。此外,基地拥有两家门店,分设于罗定城区和南海大沥,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进一步打开销路。如今,百香鸡养殖基地每年可给村集体带来10万元净利润,可带动全村112户有劳力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一千多元。
扶贫之路 2
驻村书记变成了“种植专家”
庙山蔬菜基地实现高度市场化
驱车经过一段颠簸的路,新快报记者一行进入庙山村。庙山村是云浮市云安区最南端的一条村,与阳江阳春市河朗镇接壤,连通云浮至阳春的县道贯穿全村。在村口,巨大的海报赫然印着“我是庙山人,我们勤劳善良、通情达理、自强不息、互助共富”的口号,十六字箴言正是老村民、老党员们共同总结、选定的“庙山精神”。
庙山村第一书记曾劭俊告诉新快报记者,庙山村耕地少、人口多,为了实现脱贫目标,驻村工作队与庙山村委会一起组建了庙山农民合作社,集约了约150亩土地。全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共81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早期,该村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建设“庙山蔬菜基地”,作为合作社的主要项目,把培养种植团队放在首位,以党员为核心组建种植团队,引入华农博士团队作为合作伙伴,对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指导、运营和销售服务。蔬菜基地的产品量大质优,且毗邻阳春市的漠阳江市场,蔬菜价格、供给与市场无缝接轨,吸引到市场的蔬菜批发商主动上门收购。预计今年合作社发放10万元分红给贫困户。
新快报记者在位于山脚下的庙山村蔬菜基地看到,基地装备有自动喷淋系统,开辟了机耕路,起垄的土地上覆盖薄薄一层的稻杆,生姜的青苗从稻杆间茁壮长出。“早期不断尝试,种过菜心、青瓜、豆角,后来发现茄瓜和生姜的效益很好。”曾劭俊说。
如今曾劭俊已成了“种植专家”,对农业经营经验娓娓道来:“给蔬菜打药前先看天气;知道什么菜长什么虫,给蔬菜打药的日子要与卖菜的日子相隔至少10天;种植的蔬菜品种选择适销对路、市场需求量较大、老百姓膳食常用的产品,不搞特殊化;摸清农产品的‘大小年’,不盲目跟风,否则难赚钱……”
■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蔬菜基地分红获利,还可以到蔬菜基地务工并领取工资,增加脱贫保障。
“去年基地培养了一个种植能手,让他承包了40亩蔬菜基地,每天产出2500斤,种植茄瓜半年盈利10多万元。尝到甜头后,他在自己的村小组承包土地创业,算是培养了致富带头人。”曾劭俊说,如今,蔬菜基地租给一家公司运营,种有150亩生姜,每天有20多人劳作。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蔬菜基地分红获利,也可以到蔬菜基地务工并领取工资,增加脱贫保障。
扶贫之路 3
与龙头企业合作建养殖小区
吸引另外3个村推广该模式
在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民乐村的横冲山上搭建着3个颇具规模的鸡棚,这是民乐村与温氏集团合作的产业项目——扶贫生态养殖小区。
■云浮市云安区民乐村与温氏集团合作建设了产业项目——扶贫生态养殖小区。
夏日炎炎,蝉鸣四起,走进养殖小区,新快报记者看到,水墙与风扇使鸡舍十分凉爽,一只只幼鸡正在啄食,鸡粪落在地上厚厚的谷壳垫料上,舍内没有异味。全自动的饲料线、喂水线显示着现代温氏鸡舍的智能化。棚内放着摇滚音乐,帮助鸡只生长,并使它们适应嘈杂环境。
“这种与龙头企业紧密联结的模式比较稳当、见效快。”民乐村驻村第一书记麦永然透露,以前该村产业空白,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投入115万元,与温氏集团合作,进行标准化建设,建成民乐村扶贫生态养殖小区。
■民乐村扶贫生态养殖小区内的温氏养鸡棚配备了水墙与风扇,鸡舍十分凉爽,一只只幼鸡正在棚内啄食。
目前,小区内肉鸡养殖面积1806平方米,年出栏肉鸡约7.02万只,预期年收益可达17.55万元。去年出栏两批鸡,直接带动82户贫困家庭受益,每户分红1000元。现在民乐村13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今年计划将养殖小区扩建为双层棚舍,养殖面积达5000平方米,这样养殖密度大、效率更高、收益更高。”麦永然表示,民乐村温氏养鸡场的成功,吸引了南海帮扶云安区白石镇的3条村也计划推广这个模式。
■民乐村村民刘革命已经脱贫,成为创业小老板。
“现在月平均收入由4000元增至7000多元,生活无忧无虑了。”42岁的刘革命由贫困户转变为创业的小老板,有着强烈的幸福感。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拥有了一个70平方米的小铺,开办小卖部和碾米厂。扶贫工作队不仅帮他进行设计包装,还联系购销公司,解决大米销路问题。再加上入股鸡场和麻竹笋项目,他的家庭年收入由以前的3万多元增至去年的8万元。
扶贫之路4
建设扶贫车间变输血为造血
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引入产业载体,做实扶贫产业,是激发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根和魂。正因为这样,南海区里水镇对口帮扶云浮罗定市泗纶镇4条相对贫困村,通过扶贫车间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云浮罗定市泗纶镇的扶贫产业基地。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方便了带小朋友读书和照顾老人家。”泗纶镇双龙村村民李阿姨现在在扶贫车间制作蜡烛,感到很满足。一年前,南海区里水镇援建云浮罗定市泗纶镇双龙村、沙底村的两个扶贫车间正式落成,如今这两个扶贫车间可带动1000人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000多元。
其中,双龙村扶贫车间由里水镇政府投资50多万元援建而成,占地400平方米,屋顶建有光伏发电设施,由罗定市荣山蜡烛厂承接经营来料加工项目,可吸纳双龙村周边超过500人就近就业,大大提高村民及贫困户的收入。“群众到车间务工按件计工资,时间灵活,还可以把材料带回家中制作,十分适合要照顾家庭的老人和妇女。”双龙村党支部书记沈敏英说。
“大力发展扶贫长效产业,实现产业扶贫、资产扶贫。”里水镇驻村扶贫干部李敏能透露,“预计今年6月底,在泗纶建设的100多亩兰花种植基地就可完工,可提供100个就业岗位,贫困户不仅可以就近务工,还可以享受每年2000元分红”。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4个相对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提高,分别投资入股罗定市泗纶镇自来水厂及泗纶镇相对贫困村兰花种植基地,合共480万元;每年享有年固定收益9%,增加集体收入43.2万元,使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年。截至2019年,扶贫工作队为将近400户贫困户带来资产收益分红,总共发放分红超250万元。
◎数读脱贫攻坚◎
佛山南海精准扶贫 交出漂亮成绩单
4年来,佛山市南海区以大谋划、大手笔、大动作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帮扶云浮市云城、云安、罗定3个区(市)56个贫困村、6291户贫困户20849人,先后派驻167名干部,财政投入8.5亿元,社会帮扶资金投入1649万元。目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退出。截至去年底,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1元,对口帮扶56个村集体收入平均每村9.86万元。
在产业帮扶方面,南海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帮扶云浮56个相对贫困村集约土地超过2.8万亩,落实产业扶贫项目326个,产业项目资金总投入27.72亿元。南海产业扶贫模式在56个贫困村普遍推广、开花结果。
在基础设施和民生帮扶方面,南海累计实施道路硬底化188.54公里,实施公共服务站、文化室、学校修缮130项;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发动84家企业加入村企结对,捐助帮扶资金372万元;4年累计实施危房改造1226户,补助佛山市财政资金1646.7万元;落实贫困户子女教育补助3712人,为20459人购买医保,11297人购买社保。贫困村村容村貌、贫困户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贫故事◎
半夜借暖风机抢救两万只鸡苗
自从到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民乐村挂任第一书记以来,麦永然重点推进5000平方米扶贫生态养殖小区(养鸡),带动片区各村发展生态养殖。
2019年2月6日,民乐村“与民同乐”扶贫生态养殖小区迎来第三批2.3万鸡苗。可就在那一天傍晚6时许,暖风机出现故障不能制热,鸡场内室温只有22摄氏度,低温警报不停鸣响。新进鸡苗保温是关键,必须确保室内常温35摄氏度。麦永然和村“两委”干部顾不上吃饭,马上赶往鸡场,维修暖风机、加装保暖灯、加盖保温膜等。一直忙到晚上9时许,但暖风机仍未能修好,低温警报仍在响。两万多只鸡苗已经挨冻2个多小时,再拖下去将全军覆没。
在这个紧急时刻,麦永然忽然想起附近民强村的养殖场可能有暖风机,于是马上联系其负责人,借用暖风机救急。时间不等人,麦永然和村干部拉上几名扶贫户,开着一辆小货车走了几里颠簸山路来到目的地,徒手将一台600多斤重的暖风机搬上车急急返回。半夜12时许,大家装好暖风机,看到鸡场室内供暖恢复正常,大家心里的大石才落下地。回过神来,大家顿时感到饥肠辘辘,煮上几个面就开吃了。
◎记者手记◎
市场化是产业兴旺的 不竭动力与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如何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艰辛的探索中,佛山市南海区的帮扶干部总结出卓有成效的经验。
■洞美村全自动的饲料线、喂水线显示着现代鸡舍的智能化。
借力企业物流,云浮罗定市太平镇洞美村百香鸡产业突破配送难题。种类繁多、规格不同、供给分散、易损耗、易腐烂……贫困村农产品的配送困难重重。物流成本高一直是制约扶贫产品销售的“痛点”,为此太多的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洞美村成功找到具备产业全链条的企业入驻,利用其完整的屠宰、包装、冷藏、冷链配送渠道,及时将养殖基地和贫困户的百香鸡销售出去,数量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贫困户、贫困村增收致富。
依托大市场,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庙山村蔬菜产业与市场无缝对接。庙山村集约土地建设基地,合作社能人牵头,聚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基地上发展种植。紧盯市场定价、选取适销对口的品种,稳定供货数量和质量,多项措施使农产品获得市场的青睐。这也是漠阳江大市场的批发商主动上门收购的原因。高度的市场化,决定产业发展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性。
引入龙头企业,民乐村实现利益联结长效化。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民乐村积极引入温氏集团这个养殖行业龙头,充分利用其在行业优势,在生产端化解技术风险,在收购端化解市场风险,确保肉鸡“养得大、卖得好”。贫困户通过劳务、出租、入股等方式参与其中,建立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扶贫结束后产业依然会运作。
云浮罗定市泗纶镇有做香纸蜡烛的传统产业基础,南海区进驻帮扶后,将这项手艺发扬光大,兴建基础设施作为“扶贫车间”,盘活了富余劳动力,将零散的手工活集中化,解决了企业加工和贫困户就业两个难题。集中劳作还有利于提供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促进就业扶贫车间提质增效,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企业增收、地方财政税收增长的多赢效果。
产业兴旺是市场化的结果,更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最终选择的结果。当前,我们的扶贫工作有国家“三农”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支持,各地致力追求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如果片面追求产业数量,短期内可能有许多产业快速上马,甚至会有“产业兴旺”的势头,但如果不是从市场需求本身出发,没有有效参与市场竞争,一旦投入不持续,就容易昙花一现,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产业兴旺切莫只顾“闭门造车”,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加强与外部市场联系,从本地实际出发,审慎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在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