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观后感征文活动
圆满结束了
接下来
跟随银小团的脚步
一起来围观
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
我与电视剧《山海情》之缘
永宁县档案馆工作人员王富荣
1月7日下午电视剧《山海情》导演孙墨龙发微信语音说:“你讲的这个故事太好了,我们越拍越觉得你讲的好,当初你是怎么经历过来的呀。我也想去宁夏,如果开个宣传会还能见个面,大家聊聊天唱唱歌多好啊。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做后期,12号就播出了,播出一定要看啊,你看看那个方言版,西北话版”。我收到这个微信很激动,期待着电视剧《山海情》的播出。
《山海情》播出带人回到那段沧桑岁月
1月12日上午11时,我收到了正午阳光总裁助理林阳发来的微信,电视剧《山海情》(原名:闽宁镇)今日开播,全剧23集。今晚19:30分登陆浙江、北京、东方、东南、宁夏卫视。同时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三大网络平台22:00会员跟播,敬请关注。
12日7点整,我就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频道选定在宁夏卫视上,等待着电视剧《山海情》的播出。我的心情很激动也很焦急,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终于等到开播时间了,宁夏卫视每晚播出两集。电视剧场面很熟悉,真实反应上世纪90年代金滩村移民搬迁,从无到有开发建设过程。《山海情》每看一集都能让我流下酸楚的热泪。在《山海情》里我看到了吊装移民艰苦创业的过程,仿佛让我们回到那段真实的历史时期、沧桑的岁月,我看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火热场面,我看到了我们移民战胜沙尘暴、战胜自然的勇气和能力。我们不怕苦,我们敢担当,我们能担当,我们没有退却。我看到贺兰山与武夷山牵手,黄河水与闽江水交融的全过程。移民群众和福建帮扶干部、技术员同甘苦、共命运,建菇棚,帮助销售,“把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百里无人烟,风吹石沙跑”的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回想起来眼泪花儿把心淹了。
山海情深,演绎闽宁两省区携手合作的真情厚谊。感谢《山海情》剧组的全体人员,你们辛苦了,你们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给闽宁两省区人民献上了一份厚礼,给全国电视观众献上了一份厚礼。
多次跟剧组交流,讲述移民搬迁的故事
2019年11月9日上午,永宁县文广局相关负责人打来电话,要我去闽宁镇接受电视剧《山海情》剧组采访。在闽宁镇鸿达宾馆,我见到了《山海情》剧组导演孙墨龙导演、厦门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林阳先生、执行制片人马正强、助理导演毛毛(女)等剧组人员。孙墨龙导演说:为了把这部剧拍摄好,需要了解大量信息资料,得知当初移民搬迁的时候我在闽宁村工作。让我给他们讲述闽宁村发生的故事。包括当年是怎么开始移民搬迁的,移民的工作好不好做?都遇到什么困难?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他们的问话勾起我深深的回忆,我给他们讲述了移民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是个移民,也是一名干部,我参与了闽宁村移民搬迁的全过程。我讲述1991年玉泉营移民吊庄那段艰辛的历史和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过程,讲述戈壁滩沙尘漫天的岁月。沙尘暴漫天而来,就像恶魔,爆发起来太可怕了。田里的庄稼被沙城掩埋了,刚建成的土胚房子被大风吹倒。那时候,几乎每天都刮着大风。真是应了那句谚语:“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天上午飞鸟吗,地上不长草。百里无人烟,风吹石砂跑”。戈壁滩上,没水、没电、没有路,一无所有,困难重重,很多玉泉营吊庄的移民都跑回老家去了。为了动员移民留下建房,当时第一代移民干部吃了很多苦。他们坚守移民吊庄,规划移民点,修水渠引水,拉沙修路,植树防风治沙,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开始了几场次的真情讲述。讲到伤心处我也流下伤感的泪水。吊庄移民真是太不容易了,也不是几天几夜能说完的事情。
2019年11月11日在县文广局二楼会议室,我和闽宁镇原镇长冯彦彪等人给《山海情》剧组人员继续讲述当年移民开发的每个细节、故事。如移民建房的故事、修建扬水站的故事、学校的故事、老百姓爬火车的故事,西海固家庭婚姻的故事等等。我们一边回忆、一边讲述,剧组人员听的很认真,一边听,一边提问、一边记录。
2020年2月26日林阳助理要我把我写的有关闽宁村移民故事的文章发给他。我把报告文学《贺兰山下一颗璀璨的明珠》《昔日干沙滩变成金沙滩》《搬家的日子》《李双成的故事》还有一些诗词等都发了过去。希望能帮助他们在这里找到一些线索,找到移民搬迁的影子。从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2月12日,我们先后交流50余次,解答闽宁镇当年自治机构,人名地名、发生的时间事件等50余次,提供照片100余张,为《山海情》拍摄奉献一份热情。
2020年3月6日下午林阳助理说:“王老师您好,上次您的材料我转交给导演和编剧,他们看了表示非常有帮助,也请我谢谢您!同时大家还想了解一些情况,您当时参加动员老百姓移民的时候有什么困难、怎么说服他们的?如果有人愿意去又是因为什么?”我告诉林阳,“当时的玉泉营严重缺水,没有电,风沙而移民家里很困难,经不起折腾。要去建房没有水。在几公里的地方挑水、拉水、抬水建房。没有电,大家点着煤油灯照亮,吃饭时饭里都有沙子。走一步路都是在沙子,刮风的时候就找不到路。我们没有放弃,一户一户做工作。尤其是讲了山川对比的厉害,说戈壁滩上没有深山大沟,距离银川三十几公里路,附近能打工挣钱。距离黄河很近,只要把黄河水引来,把地种上,几年就日子好过了,要看清前途命运,给后代找一条出路。终于,通过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里人口多的,条件适当好一点的家庭就去玉泉营建房居住了。”
2020年5月18日下午,我见到了孔笙、孙墨龙导演、林阳助理、执行制片人马正强、助理导演毛毛、韩腾、罗今人。我向他们细致讲述吊庄移民的故事,时间持续4小时。
2020年9月13日下午,我收到正午阳光总裁助理林阳的发来的微信:“王老师,戈壁滩上我们为了这次拍摄搭建了一个小村子,包括地窝子。土坯房子,学校都有,您来看看”。
第二天下午我去了,林阳带我参观了《山海情》拍摄现场,现场建设了当年吊庄移民开发的农家院落,地窝子、蘑菇棚,还拉了电线,有的院子还植树,房子里各种摆设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陈旧桌椅,黑白电视机,土炕,水缸,房门上挂着玉米棒子、辣子等,一切都按当年的原貌进行了还原。现场我见到了导演孔笙、孙墨龙,制片人马正强等。孔笙导演拉着我的手说:“你的故事讲的太好了,谢谢你”。我和孔笙导演、孙墨龙导演、马正强制片人,林阳助理 合影留念。
收视率很高,感情真挚有力量
《山海情》电视剧播出后在全国收视率很高,在闽宁镇群众中反响很好,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真实,接地气,那尘土飞扬的,沙尘滚滚场面熟悉而又真实。
二是语言朴实风趣。西海固语言,有乡土气息,有家乡风味,朴素真实,听了入耳入心,福建援宁干部语言幽默风趣。乡亲、乡音、亲情、爱情、友情、山海深情、汇集成闽宁两省人民的感情,感动人心,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三是实事求是,没有虚构。本地移民赵鸿就是其中一名演员。看《山海情》让人心里一热的感觉,好像自己也是演员一样。在取名字上也入乡随俗,如:马得福、马得宝、马喊水、水花、水旺、尕娃等名字,希望有水,切合实际,更显真实。剧中马得花看到老人都不愿意搬迁,在大喇叭上喊话很接地气。
四是有现实主义的力量。演出了闽宁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小人物大形象,小视角大视野,小细节大精神。
五是感情真挚。演出了福建干部技术人员帮扶闽宁移民种蘑菇,销售蘑菇脱贫致富的的真挚感情,体现两省人民携手合作的深情厚谊。贺兰山与武夷山牵手,闽江水与黄河水交融的情景。
六是劳务输出,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白麦苗去福建打工,救火成了先进人物,回家演讲,鼓舞了更多剩余劳动力去福建打工,学到技术,回家致富,演出了闽宁两省人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心声。
保持热爱,共赴山海
银川阅海第四小学教师 叶碧清
《山海情》是一部扶贫剧,将福建与宁夏的闽宁之情相连,也让我的心与之紧紧相依。在很多人为电视剧里的方言而苦恼时,我却是倍感亲切,无论剧中的宁夏方言还是闽南语,都是我生活中语言切换的一部分。因为我出生在福建莆田,是这部剧中对口扶贫的地方,但学习在宁夏,教书也在宁夏,并深深的扎根着,所以宁夏已然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观看这部电视剧时,总有代入感。
《山海情》也是一部知识与教育的大比拼的励志剧,剧中人物的发展变化也深深的牵动着我的心,他们让我深深的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内涵。
师者,传道授业的践行者
白老师是一位来自浙江的知识分子,初次来到宁夏,在这里他邂逅的自己爱情,也彻底爱上的自己事业。在我从教6年之后的今天,我和白老师一样,被宁夏这片土地深深地吸引着,也能理解到他的那份热爱。
在白老师心中,学生的成长就是他最大的动力。当得知学生爷爷受伤,家里没有条件上学的时候,他帮助学生的爷爷不断申请医疗救济,希望该学生能够重返课堂,甚至每日坚持帮学生补课,不论风吹雨打。当未满十六岁的孩子要去打工时,白老师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与学生家长争,将打工的孩子从车上拦下来,与领导争,要求出政策制止。在这种抗争中,他付出了太多,而所有的目标,就是想用知识改变这里孩子们的命运。
如果说白老师是在传播知识,那么凌教授就是让知识在闽宁村深根发芽的践行者。作为福建对口援建的技术专家,他最初目标是治理这里的风沙,当到达宁夏这贫瘠戈壁滩后,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解决温饱问题,凌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扎根闽宁村,开始研究种植蘑菇,尽管坎坷不断,却并没有压垮他,因为他坚信科学技术的力量,带领村民们走上了探索致富的道路。当教授收拾行囊,准备悄悄前往新疆,继续他下一个研究课题时候,群众自发前来夹道相送,村民们真挚感谢的目光,便是对他最好的回馈。
当面对闽宁村这块贫瘠的土地时候,白老师、凌教授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知识改变命运,从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他们就是最好的践行者。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有人说你:“当一个人拥有了知识,他的视野就会变得开阔,也能拥有更多的机会,他可以轻松地发现限制他的天花板也就只有方寸大,向前走一段,头顶就是广阔的天空。”
在这片黄土地上,他们曾经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他们在摸爬滚打中一次次的探索走出大山的方式。
马得福通过读书考到农校,毕业后的他选择回到家乡,想用知识改变村里人的命运,成为了一名为扶贫事业奔走的村干部,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一步步的走出了贫困的山沟,走向了“金沙滩”。
马得宝抓住时机,跟着凌教授种起了蘑菇,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后又着手工程,成为了闽宁村致富第一人。凌教授是得宝最应该感谢的人,用科研知识无私地帮助带领他们致富。白麦苗赶上了劳务输出的好机会去福建打工。我莆田家乡的老榕树见证了她成长的历程。劳务输出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学技能学知识从不服输,在火中奋不顾身勇于奉献,她成了工厂里的佼佼者,也成为了企业的骨干。
如果说《山海情》中其他人算“平凡人的奋斗史”,那么水花绝对算得上是“苦难人奋斗史”。水花的父亲目光短浅,没有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他认为读书无用,不如退学回家务农。水花虽然没有机会接受更多的教育,但是她在种植蘑菇时,在吃苦耐劳的同时,拥有很好的学习力。当得宝向她请教时,她回想起课本上学习的物理化学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她很快的掌握了种植蘑菇的技术。她的努力,一步步让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
《山海情》的大结局,涌泉村全村老少搬到闽宁镇。涌泉村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地方,其中“涌泉”二字的含义,有对水的渴望,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在我的心中,更多的是希望如朱熹所说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知识的泉水涌出,去滋润我们所热情的这一方土地,用知识改变命运,去迎接一个新世界,让沙漠变绿洲,山海情深。
荒芜平原上的花朵
闽宁中学 八年级班学生 海娟
在这片荒凉的平原上,先辈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秉承了西海固人民的不屈与执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把那片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山海情》这部影视作品真实的讲述了吊庄移民的故事,里面每一个人的精神都值得让我们去学习。
这部剧真实的讲述了60后与70后的艰苦生活。在看剧的同时,也仿佛感觉自己也身临其中。可以想象当时的60后与70后的生活有多么艰苦。在当时那么坚苦的年代,他们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耐劳。在看剧时,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先辈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是多么的艰苦,一条裤子三人换着穿,为了一头驴都能把女儿嫁了,足以想像当时的生活是的多么的艰苦。 在剧中,新手小干部马得福,不畏困难。带领着涌泉村的人们去了吊庄移民,即使在戈壁滩上开荒建村非常的困难可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们在这其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可他们还是一起克服了这些困难。在他们中,许多人的衣服都是洗的发白,可那又如何呢?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虽然在这其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可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坚持。是以我们应学习先辈们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看完这部剧后,再想一想其中的一些细节,都表演的很生动,三人同穿一条裤子,为了一头驴能把女儿嫁了的这些事情在那个年代都很常见,这部电视剧演的情节非常真实。这部电视剧不仅反映了普通人在农村的生活,而且也有讲述了农村到城市的发展过程,在看电视剧开头的时候,马县长的沙发都已经脱了皮,从而也表现出了当地的官员,勤俭节约。在看到最后,马喊水在广播上最后一次开喇叭的时候心中就沉甸甸的。因为在涌泉村生活了大半辈子,马上就要搬到闽宁镇,特别的舍不得。《山海情》这部电视剧演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职责。
很喜欢剧中白老师的一句话“独木桥有独木桥的好,他危险,但是让人很容易麻痹,就容易出事故,而且高速路速度快 ,一出事就是大事”也就是因为这句话给了在迷茫中的马得福看清了应走的路。在许多人中,我相信他们都曾在独木桥与高速路前做过抉择,可他们还是选择了独木桥,甚至在这条独木桥上献出了生命。可他们走的这条独木桥却帮助了许多人迈向幸福之路。
所有的努力都会换来回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习上,应该学会吊庄移民们不为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长大后报效祖国。
山海共谱奋斗之歌
西夏区兴泾镇回民二小教师 马晶
《山海情》中的山是宁夏,海是沿海省份福建,而山海之间就是连接两地的爱和无数份深厚的情谊。
这爱是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当政府建立吊庄基地,号召西吉的农民们移民、搬迁,但飞沙走石的荒漠环境太过艰苦,马得福这个搬迁任务的小领导给家家户户做着动员工作,越过百般艰难险阻开展思想工作;从福建来的凌一农教授教村民们种蘑菇,他兢兢业业地跑市场,当蘑菇买不出好价格,他自己掏腰包补差价;水花姐带着丈夫和女儿经过七天七夜的跋涉,终于在晨曦中看见了马得福,她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不正是西海固人民的代表吗?乡村教师白崇礼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人民教师风范:可以不顾家人,不顾自己,但必须为学生和学校负责,他也将一生奉献给了教育。还有无数个这样的人为了这片土地,为了脱贫而奉献一生。
正是这些人们将这片荒漠建设成了现如今环境优美,生活繁荣的闽宁镇,这些人们怀着同样的热忱和希冀孕育出了荒漠上的绿洲,山海之间的情谊浇灌出了塞上的绿草繁花。
这些伟大的人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建设成了可爱可敬的闽宁镇,建设成了山海之间永远的情谊,建设成了脱贫致富攻坚战上伟大的里程碑。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在观看了23集的《山海情》之后,心中也不免泛起涟漪,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看惯了的黄土地,那一双双枯黑干瘦的面孔如此亲切,如此今我震撼,他们和蔼的口音今我不由得一阵阵战栗,仿佛如临其境,对故乡的热爱和敬仰油然而生,对这些伟大的人也产生了敬仰和崇敬,心灵在与那些真挚心灵地碰撞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心中默默地想着:“我也想成为想他们那样的人啊”!
也许多年以后,当马得福回到如今的闽宁镇,他也许会如此感叹到:“西海固人民新的根基将在此不短延续,山海之间美好的情谊将在此扎根。而另外无数个山与海,无数个怀揣着美好希望的人将在新的山海之间,在辽阔的祖国疆域内,创造出新的绿洲。这是值得每个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我,会竭尽所能,为新的山海之间贡献力量”!
曾在这“山水之间”竭力奋斗的人们,他们的血肉将重回丰沃这片土地,他们的英魂永不消散,他们为之奋斗的痕迹将会永不磨灭!
以“真”与“实”为情怀 抒写时代赞歌
银川阅海小学教师李红波
《山海情》的剧情是大开大合,“土味儿”十足的。真实的弘扬了西海固人民把根扎在更辽阔地方的勇气,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扶贫干部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福建对口帮扶干部、专家、企业家的无私奉献……但珍贵的是,在剧中,所有的问题、艰苦、苍凉、贫穷、愚昧都明明白白地展现出来。以“真”与“实”为情怀,抒写了时代赞歌。
当我看到电视剧前两集时,涌泉村的几个孩子们为了脱离穷苦“活命”,想要跑出大山去。但画面里,奔向火车的镜头拍得极美,年轻人在山间的跳跃、奔跑直戳人心,这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得热烈又灿烂。让我不禁感慨到虽同为农民的子弟,自己在那个年纪时幸运的考上了当年最“吃香”银川师范,只因环境的不同。
当看到吊庄移民在靠锄头和双手一筐筐的筛出来的土地上,种出渴盼许久的粮食,只因灌溉问题难解决的焦急与痛苦时。让我想起父母后来说的现在赶上好时候了,咱农民终于不交水力费了。
当看到得宝带着尕娃们扒火车偷东西挣苦力钱时,让我深刻的记起我刚上师范那会儿,每周末回到家中,父母总会唠叨村庄里谁家丢了粮食,谁家的狗半夜被弄死了,村子里所有人的矛头都指向了“吊庄移民”,感觉原本平静的生活全被搅乱了,但很少有人报警。这正是马得福跟福建来的援宁干部陈金山所说“他们很多人,是真的吃不上饭,挣不着钱,为了谋个生计,然后稀里糊涂的被坏人利用的移民,你不知道,我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这是个啥样子,我跟你说,那个风大得人都站不住,一句话没说完,满口的沙子,没有房子,没有水,没有电,人就住在地窝子里头,一觉醒来,半个身子都在沙子里头,田也种不出来,他们都没有在平原上种过田,啥都不懂,这个地方,动不动就要受灾,不是把这个地给冲掉了,就是房屋被那个风给掀掉了,一家老小就这么晾在戈壁滩上……” 马得福说的跟我父母当年描述的吊庄情境一样一样的,当年我们是本地种蔬菜大棚的,那真叫一个“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站在棚上干活都被风刮下去好几次,经营不善的话大风就把整个棚掀个底朝天。这是真真的事儿,当年我们村子以南是一片大沙窝,也就是现在的植物园,移民吊庄建好后改为良田镇。现在的良田镇已由当年的大沙窝变成了“金沙窝”。
电视剧里真实的场景:穷到兄弟同穿一条裤子,弟弟出门穿,哥哥大白天光屁股钻被窝;穷到村民把“扶贫鸡”吃得就剩一只……上师范时有来自西海固地区的同学,也曾向我们描述过家乡这样的情景,有些家里穷的连碗筷都没有,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种粮难、务工难。
23集跨越25年岁月。但它毫不怠慢细节,用日常的、细腻的、观众可感可知的普通人的故事,塑造出一群乡土中国西北宁夏真实的人。被黄沙沾染得泛着土黄的头发和少白的衣服,干燥气候下粗糙皲裂暗沉的皮肤,被太阳晒风沙吹得常年睁不开的带着深深褶子的眼睛和咧着的嘴角。这些普通人真实的模样感动了我们。
2020年8月我们开车去了六盘山,那里已经不在是曾经的那个西海固了,道路平坦,高速通达,最让我感慨的一路走来是曾经贫瘠的山头已经是郁郁葱葱的绿水青山。现在也不再是“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 的时代了。感慨国家攻坚战的壮丽之举,一批批基层干部脚踏实地的扶贫工作,使得“苦瘠甲天下”之称老百姓们搬迁到了贺兰山脚下的平原地区,从精神上技术上经济上人力上,逐步展开进行扶贫,不断在这场战役中摸爬滚打,凭着几代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精神,把事做成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就医有医保,上学不再翻山越岭,绿了山川,富了百姓。
我也被移民吊庄人的愚公移山精神感动着。“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但是我们依然喜欢”。这便是西海固人奔赴脱贫梦想的情怀!
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