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艳
“她非常脚踏实地,不服输,能做出成绩来,我们愿意跟她一起干。”提起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镇光明村的唐艳丽,同村的村民们都很佩服她。她,十几年如一日致力于绿色水稻、蔬菜的种植和推广,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成立了哈尔滨沃香水稻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在市区设立了5个直销门店。其中水稻专业合作社有72户村民、5155亩耕地,每户社员一年可增收几千元至上万元,周边500余户农民在唐艳丽的带动引领下走上了绿色致富之路。
见到唐艳丽时,她刚从秋收现场风尘仆仆地返回。交谈中,记者感受到她骨子里散发出的坚韧和倔强。回顾十几年的创业路,唐艳丽坦言,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1999年,因为公婆生病需要照顾,唐艳丽辞去了从事7年的代课教师工作,转为种地。当时,唐艳丽选择了种白菜。后来虽然白菜喜获丰收,但是因为2万多斤的菜量太少,不能成批发货,因此没人愿意收,最后辛苦一年的收成堆在院子里烂掉了。“那次失败也是后来促使我一心一意带领乡亲们搞合作社的最大动力,只有种出特色,形成规模,才能给乡亲们谋取更多的收入。”唐艳丽悟出这个道理。
创业初期的唐艳丽,最恨自己文化不高、眼界不宽。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参加各种涉农培训,又主动去找菜商,了解市场行情,知道了绿色有机蔬菜利润高。在她种植了胡萝卜并收获8万斤赚取了可观的收入后,更增添了她走绿色种植道路的信心,并带动同村的村民跟她一起种植。现在,蔬菜专业合作社有35户村民、260亩耕地,主要种植胡萝卜、白菜、土豆等秋菜,并一律严格按照绿色有机蔬菜的要求种植和管理。
2006年,唐艳丽又将目光瞄准了种植绿色有机水稻。从动员村里4名青年每户拿出6亩地试种水稻开始,光是选种子和肥料进行试验前前后后就用了三年。种子不好,她担着;肥料不好,她也担着,没钱就跟厂家赊肥,前前后后担了很多债。“很少有人能赔着钱还一直坚持干下去的,我特别佩服她不服输的劲儿。”10年来一直跟随唐艳丽种植水稻的光明村村民刘群英说道。
在种植水稻取得了初步成功后,唐艳丽又开始动员全村进行大面积种植,挨家挨户做工作。“当时乡亲们觉得我的水稻也没比他们多卖钱,也不相信我选的化肥和种子。”她回忆说,当时她叫了30多户乡亲到自己家,分别用自己种的绿色米和村里种的普通米蒸了饭,让他们自己尝尝两种米的口感,不比不知道,两种大米的味道差别的确很大,绿色大米清香、甘甜,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她又和大家讲解绿色水稻的好处和长远收益,同时承诺以高于普通水稻的价格收购他们的绿色水稻,乡亲们终于都同意种植了。2009年,唐艳丽带领乡亲们成立了合作社开始一起种绿色水稻。
回想自己10年来种绿色水稻的经历,唐艳丽的切身体会是:只要找准致富方向,依靠科学技术,坚持不懈,青年人在农村大有可为。现在,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通过电商把绿色大米推向全国。“我们正在筹划建立配送中心,将我们的大米、蔬菜配送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吃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是我的初心。绿色农业已经融入到我的骨子里,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唐艳丽坚定地说。
唐艳丽(右)与农户一起采摘丰收果实。 本报记者刘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