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种植项目实施方案_新闻致富种植连翘视频_连翘种植致富新闻

金秋时节,太阳把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的坡坡垴脑照得暖暖的。蓝天白云之下,漫山遍野成熟的山茱萸果实如玛瑙般挂满枝头,娇艳欲滴,格外亮眼。果实繁盛的枝条下,露出一张张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人们正在抓紧晴好的天气采摘茱萸。

村民唐军锁前些年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坡地上先后栽了八亩多茱萸树,栽的最早的已有十多年树龄,他今年用心管护,茱萸果实饱满,成色特别喜人。目前采收2亩山茱萸,已经销售6000余元。

脱贫户关小侠家里,最近这段时间,脱核机和烤炉昼夜不停,全家人也连轴转,晚上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关小侠介绍说,今年的山茱萸价格节节攀升,由去年的每市斤不到两块钱一路上涨到3元、3.5元,最近已经突破了4元。进入采收季以来,她们家收购村民的茱萸进行初加工,目前已经收购了五万多斤,每天要加工3000斤以上,已经加工好的成品干货有2吨多。目前全村的山茱萸的采摘进程进行了一多半,家家户户都在加油干,收入比去年增加50%已成定局。

据村干部介绍,茱萸树不择地,前些年大家在退耕还林的坡地上栽种了500多亩茱萸树,目前村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种有山茱萸,有些大户种有十多亩,今年茱萸价格上涨,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山坡上,场院里,处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种植大户岳正杰,虽已年届70,仍然勤耕不辍,带动全家承包了村上原来的药厂,共种植山茱萸好几十亩,连翘十多亩。今年收入比往年尤为可观,收入轻松突破了5万元,位居全村中药材种植致富榜单的首位。

在丰收的季节走进鹦鸽镇,尽管各村特色不一,但挂在老百姓脸上的喜悦是相同的,大家显得忙碌并快乐。

今年以来,鹦鸽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掘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山茱萸、金银花、五味子、连翘、柴胡、猪苓等多种中药材,夯实了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

位于太白县东大门的火烧滩80%耕地为35度以上的坡地,是全镇连翘产业发展最早的村,家家户户都有栽种。今年连翘的收购价格从一斤10元左右攀升到30多元,最高达到35元,众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连翘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火烧滩村一组的王岁文,年轻时候因患脑溢血疾病,只能从事轻体力劳作,家中四口人,二个孩子在求学阶段,妻子也没有正式工作,家庭经济收入一度陷入严重危机,在镇村各级的帮扶下,从2014年开始种植连翘,2016年秋连翘丰收后,王岁文家庭当年脱贫;在看到连翘产业的经济价值后,王岁文逐年在增加连翘的种植面积,到2022年底,其家庭连翘种植面积已达14余亩。今年在受霜冻影响减产、部分幼苗未进入盛产的情况下,他家的连翘产值也达到5万余元。

而村上另一个种植大户陈红强种植的连翘面积与王岁文不相上下,他家的连翘树已有9亩多进入盛产期,今年在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连翘收入也达到了6万余元。

针对群众在连翘树管理方面简单粗放,不懂修剪等现实问题,村党支部及时聘请了领域专家、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相关人士来村开展技术指导、专业知识培训,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引进医用连翘新品树苗,建成35亩连翘示范园,不断在连翘种植技术上进行摸索、积累、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产品产值;引导群众由开放粗放式作务专业化、精细化作务转变。在村两委的努力推动和示范户的效益引导下,火烧滩村的连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已达到500多亩,连翘成为火烧滩村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除了山茱萸、连翘之外,五味子也是鹦鸽镇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中药材产业。今年中秋节以前那段时间,龙窝村的五味子一下子成了抢手货。村民种植的南五味子口感好、味道酸甜,在市场特别走俏,成熟的果实以水果形式当季销售,价格最高时每斤15元还找不到货。

为了让群众吃好“五味子”这碗产业饭,该镇龙窝村充分整合土地、人力、资金等资源,采用“合作社投资+农户管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村民签订管护和收入分配协议,带领村民共同发展五味子种植产业,实现共同致富。村集体经营管理的150亩五味子园经过三年建设发展,今年已初见成效,今年五味子干货产量5吨左右,收入超过30万元。村上专门成立了劳务合作队,和这些群众签订用工合同,为他们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已吸纳不能外出务工的36名群众在园区固定务工。脱贫户陈存劳、杨三强两家都是孩子们长年在外地打工,老两口都在示范园务工,一年收入3万多,实现了村内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目标。

今年七月,龙窝村与省林科院合作共建的五味子良木育种试验示范基地正式建成启运,除了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创收15万元,也为全村五味子产业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群众看到发展前景好,今年就有45户村民自主建园发展五味子产业,目前全村建设的五味子园和五味子野生资源开发保护区已经达到650亩。

据了解,太白县鹦鸽镇立足镇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通过金融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技术、举办农技培训班等措施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产业化,逐渐建立起长效联农益农机制,科学适度发展中药材种植1万余亩,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成为太白药谷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记者 张晓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