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张照片,见证养鸡致富路图一图二图三图五图四本报通讯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呼隆劳动滋生惰性,农民下田干活,多混日头,有的生产队社员劳动一天,非但拿不到一分工,反而还要倒贴两只鸡蛋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连人的口粮都成问题,根本谈不上有余粮喂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海安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制,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棉、茧、油连年大丰收,农民手头粮食多了,养鸡业渐渐兴起。1983年,全县饲养家禽270万羽,除部分提篮叫卖自产自销外,其余均由青年农民骑自行车驮鸡运往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销售,出现了浩浩荡荡的“百万雄鸡下江南”的壮观场面。1983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去李堡采访,公共汽车行到李堡镇和丁所乡搭界转弯口处,一看,有大批运鸡自行车队由下坡往上坡推着走,我立即叫停汽车。那场面真是壮观,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我赶紧掏出相机,由下坡往上坡照,一取景,画面上全是人头,几乎看不到鸡笼,不理想;立马,我奔跑到运鸡“长龙”的后头,近处取景,尽是铅丝笼子,笼里的鸡神气活现,且运鸡队伍像一条长龙,主题突出!我连忙调好光圈、速度,连续揿了好几张。选了其中一张比较好的,连夜冲洗、放大,以“百万雄鸡下江南”为标题发往《中国青年报》,很快被采用,并被评为年度好新闻照片一等奖(图一)。

1990年8月16日上午,隆政(现合并到海安镇)“蛋鸡研究会”邀请时任县长卢玉林为他们上养鸡课,我也随车前往。县长要求隆政准备三只鸡(土草鸡、三黄鸡、罗氐鸡),作为“教具”。卢玉林皮肤黝黑,穿着圆领汗衫,一登台就侃侃而谈,声音洪亮高亢,也很幽默,很动听。他一手抓着一只罗氐鸡,一手夹着烟卷,从饲料配方讲到环境优化,从均衡进食到疾病防治。不时夹着会员的笑声、掌声。讲课高潮到了,我赶紧按动快门,“咔嚓”数下,拍下了这张照片(图二)。此照片发给《人民日报》,9月5日二版刊用,并以晓飞的名义加了点评,其中云:谁会想到,这位手里抓着鸡,头头是道在讲课的竟是一位县长!这位县长手里抓的不仅仅是一只鸡,也是一门“技”――一门养鸡的学问,要不他敢在讲台上大讲特讲吗?此照,1991年1月24日《人民日报》八版画刊又以《县长抓“技”》为题再次刊登,并评为“锦绣中华新闻摄影”三等奖。如今,海安“百万雄鸡下江南”已由“四个轮子”(大卡车)代替“两个轮子”(自行车)了。2007年,全县饲养家禽5400万羽,比1983年增长20倍,列全国县域之首,创下六个全国之最:一是养鸡数量全国县(市)第一;二是产蛋量全国第一;三是活鸡销售全国第一;四是家禽防疫工作全国第一;五是鸡和蛋深加工全国第一;六是养鸡年收入30亿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列全国第一。

为了拍好“四个轮子”代替“两个轮子”运禽蛋下江南的照片,我四方打听,八方寻觅,均未找到理想的拍摄角度。有一次在去曲塘开往姜堰的公路上碰到一辆运禽蛋的卡车,做手势打一个“T”,请他们停一停,商量拍一张照片,但被婉言谢绝了,一问理由很简单:卡车装上活鸡、鲜蛋,就要马不停蹄,星夜赶往大城市,因为鲜活产品耽误不得,否则鸡损蛋破,效益受影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近日,我到禽蛋生产发祥地――海安镇隆政村采访,发现隆政畜禽兽医站门前停了一辆卡车,正在往上装鸡笼子,我赶紧爬上对面二楼阳台,用长焦俯视拍摄,总算拍成此照片(图海安农民养禽规模越来越大,全县农民万羽鸡场有500多个,千羽养鸡场有数千个。我一直想拍一张好的农民万羽鸡场。在海安县畜牧兽医站同志带领下,跑了十多个养鸡场,经过对比筛选,最终选中了胡集镇钟涵村农民袁宝虎家的万羽种鸡场:红彤彤的鸡冠,白花花的羽毛,煞是好看!为了表现壮阔的场面,采用鱼眼镜头拍了这张照片,效果极佳(图四)。随着养禽业发展,禽蛋深加工应运而生,海安加工的烤鸡、烧鸡、灰包蛋、“乡巴佬”、蛋黄粉、蛋白片不仅畅销大江南北,而且有相当数量出口,为国家换取外汇。今年9月25日,我来到南通最大的鲜蛋加工公司――南通康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落户海安县开发区内)采访,公司副总崔益华带我到车间选镜头。

他说,他原是隆政人,开始当鸡贩子,参加“倒蛋部队”(运销禽蛋专业户),后来手头活络了,逐步积累资金,再后来和几个朋友合作,投资5000万元,从美国购进自动蛋粉生产线,每天加工鲜蛋20多吨,生产蛋黄粉、蛋白片等,主要用于面包、糖果、饼干的配料,大部分出口,少部分内销,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最后,我选拍了打蛋分离车间一角(图五)。窥一斑可知全豹。改革开放东风浩荡,沧桑巨变,我力图通过拍摄海安农民养禽的照片,反映海安农民养鸡致富轨迹,也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广阔农村、亿万农民带来的变化与实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