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10月7日电 题:破解云南野生菌“基因密码” 舌尖美味变治病良药
中新社记者 杜潇潇
“每年都有很多吃野生菌中毒的新闻上热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有毒的野生菌,从这些野生菌中找到、提取出有益成分,想办法为人类健康做贡献。”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高原菌物研究院院长马啸如是说。
“十一”国庆黄金周,云南食用野生菌已到“落潮”季,但记者在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看到,这里依然门庭若市。近5年来,该市场年交易额连续突破70亿元人民币。
云南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享誉中外的“世界野生菌王国”,分布野生食用菌约900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的36%,中国的90%。云南全省120多个县市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野生食用菌的重点产区和贸易区。这些野生食用菌有着独特的美味,对环境要求也极为苛刻,所以贵为山珍。
云南珍贵野生食用菌大多为共生型,营养价值丰富,但产量低且难以人工栽培。美味的野生菌在为餐桌增添佳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不过,很多野生菌也包含有毒成分,食用时如果分辨有误就会有中毒的危险。
在云南农业大学内,有一所专门研究野生菌的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高原菌物研究院(以下简称“高原菌物研究院”)。其科研团队对中国50余个地点进行了调查和采集,收集收藏了野生菌标本39427份、725种,菌株1557株。
“2016年,我们就完成了100种野生菌的基因组测序,破解了野生菌基因‘密码’,并建立野生菌基因组共享数据库。”马啸表示,研究结果集中发布时,占据了全世界大型真菌DNA数据的80%。基因组测序后,可以推动有关野生菌的很多研究。
“吃野生菌中毒后能看见‘小人人’,是因其中含有致幻成分。”马啸告诉记者,通过对致幻成分进行合理利用,对抑郁症的治疗大有益处。目前这项研究在动物实验中已证明,能降低实验老鼠的焦躁反应、缓解失眠情况。
除了医药方面,研究团队也利用基因组测序的“红利”进行野生菌的人工培育及促繁研究。目前,成功实现了羊肚菌、冬荪、大球盖菇、灵芝等7个菌种的培育及林下种植。一些无法实现人工种植的野生菌,在掌握基因“密码”后,可以在相应的环境中,实现野生菌的人工促繁。即在野外发现类似野生菌生长环境的地方,通过播撒菌丝的方式,在确保野生菌“野生”的前提下提升产量,提高当地百姓收入。
“我们目前在努力攻克牛肝菌和干巴菌,干巴菌已经培养出共生苗木,5年内可能出菇。”高原菌物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鹏介绍,对于市场上单价较高的这两种野生菌,未来有望大规模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