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省民政厅等推出“阳光1+1牵手计划”,旨在引导动员全省千家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老区村脱贫奔小康,该计划已列入2020年省政府工作主要任务进行推动落实。

这项计划启动以来,各级民政部门担当实干、主动作为,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协同推动,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目前全省共有1232个社会组织与1263个老区村牵手结对。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大社会组织和老区村坚持以“自愿参与、因地制宜、精准结对、共同发展”为指导,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具体有:

科技兴村型:福建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同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岭里村、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际深村、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共建,坚持以“红色守护、绿色创新”的发展思路,探索着“突红促绿”的新时代创意农业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共建工作,带动产业链发展。目前,与古田县岭里村合作首期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温控大棚种植台湾新品种“小番茄”已上市销售;与尤溪县际深村的“阳光蜂蜜”和“藏苗于景”创新基地完成可行性规划;与上杭县五龙村制定了“红色守护、绿色创新”5个发展新举措。

专业社工服务型: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与三明市宁化县团结村、邵武市龙斗村2个老区村确立结对帮扶关系,出资12.5万元设立团结村困境儿童帮扶项目,为村里的困境儿童群体“量身定做”学业、生活、心理、社交等方面支持服务。出资15万元设立龙斗村产业帮扶项目,带领龙斗村农民引入新概念、新技术、新形式,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拓宽龙斗村农产品的产销渠道,打造“兴数字、兴龙斗、兴发展”品牌效应,并推动其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电商平台消费型:福建省海峡电子商务研究院牵头21家社会组织、会员单位与连城县、大田县24个老区村结对共建。通过在“益齐来”平台上架老区村特色农产品,设立“阳光1+1”联络点,培育电商人才等方式,着力在平台搭建、品牌打造、人才培育等方面下功夫。目前,协助售卖老区特色农产品数十万元,培训电商运营人才100多人次,利用资源帮助20多位新农人进行推广。

产业带动型:龙岩市新罗区岩山镇山前村山地、气候适合栽种水蜜桃、芙蓉李等特色水果,但种植面积小,群众受益面也小。经龙岩市扶贫开发协会提供技术及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目前,果农已达7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6户),种植岩山水蜜桃1000多亩,芙蓉李1200多亩,依托“互联网+农业”平台宣传促销,达到了卖得远、卖得贵的实效,户均增收4000元。特色水果产业已成为该村群众和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慈善公益型:福建省盲人协会联合中国网海峡频道、腾讯娱乐等10多家企业及爱心人士,成立永跃村阳光爱心联盟,实施年度常态化的“两节”送温暖、“六一”福乐书包、“金秋”助学等服务项目;启动了以助残、助学、助困等三个维度的“一助一”长期结对帮扶机制;帮助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对村里的安全饮用水管道进行修缮改造。

红色旅游型:三明市旅游协会通过编制红色旅游线路、协助做好旅游规范化建设、协助加大红色旅游宣传、捐赠景区自助骑行车等方面,帮助建宁县高峰村开发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发现三明”栏目摄制组拍摄制作《走近高峰村》等专题片;协会帮助推出红色与康养旅游、旅游研学和跟着课本去旅行等精品线路,开展“三明千车、万人游高峰”等活动,吸引省内外及周边市民游建宁高峰村。

基础设施建设型: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发动7个社会组织与建宁县5个老区村牵手对接,以助力完善基础建设为主抓手,为对接老区村筹集落实村级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余万元。福建省交通运输学会牵手建宁县溪口镇溪枫村,联合协会成员单位省道桥设计二院、城建设计院免费为溪枫村做好整村中长期规划设计;同时,积极筹集资金,帮助新建种子收购储存仓库、烤烟房、工棚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