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五四前夕,汉中市举行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建团101周年向党报告座谈会,会上表彰了团市委、市青联联合评选的10名“汉中好青年”。其中镇巴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邓雅菲荣获“网络文明好青年”、汉中赶馋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永志荣获“创业有为好青年”。镇巴县驻深圳招商引资联络站负责人杨杰,陕西理工大学学生、汉中市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汉中市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姚丕菊,镇巴县平安镇人民政府干部邓银生荣获“汉中好青年提名奖”。
从即日起,镇巴发布开设《五四特辑》专栏,展播他们的奋斗精神和优秀事迹,展示镇巴青年拼搏进取、敢闯敢干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树立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秀青年典型,今天刊发第三期《汉中好青年提名奖》。
爱岗敬业好青年
杨杰
在11个平凡的岗位用汗水书写着青春年华。
杨杰,男,39岁,中共党员,镇巴县驻深圳招商引资联络站负责人。17年来先后辗转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11个岗位,用汗水书写着新时代新青年的担当作为。从事招商引资工作以来,招引20余家客商企业来县考察,引进了全县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进行“黄花菜”全产业链开发。曾获镇巴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等荣誉。
点开查看
先进事迹
青春奋进正当时多岗奉献勇担当
——“爱岗敬业好青年”杨杰同志先进事迹
杨杰,男,39岁,中共党员,园林工程师,镇巴县经济合作促进中心二级主任科员、镇巴县人民政府驻深圳招商引资联络站负责人。17年来,他始终用敬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在平凡的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激情干事、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用汗水书写着新时代新青年的担当与作为。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期间,他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孺子牛”。“杨杰同志个子虽小,但工作踏实认真。”这是杨杰工作过的地方领导对他一致评价,2015年6月,他以“第一书记考核全县第1名”的成绩被组织提拔到乡镇担任副镇长,工作期间,他时常主动承担着加班和值班的任务。十月的一天,怀胎十月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住进了医院,当时正在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的他,直到女儿出生后第二天,才匆匆回家照顾妻子和女儿,他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想着群众,愁群众所盼,急群众所急,三年来,他走遍了包联村的家家户户,帮助群众谋发展、办实事,“有事找小杨”成为了包联村群众的“口头语”。杨杰的父亲是一名老农技员,长期患有慢性病及严重脑梗,2019年2月一天突发脑淤血去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陪伴父亲真正住院治疗一次,成了他心中永远难以弥补的伤痛,在他的辛勤努力工作下,包联村多次接受省市检查并受到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疫情防控中,他是能担当吃苦的“逆行者”。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全国,大年初一给父亲上完坟后便匆匆赶往距离县城98公里之远的新工作岗位,主动承担起全镇的疫情防控工作,这一走,半年未回家门,白天他到户研判排查,夜晚钻研业务,梳理总结防控措施,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干群同心同德,疫情防控实现了零发生、零输入和零感染的好成绩。2022年底,全国疫情再次反弹,已是驻外招商负责人的他回到县里,又一次服从组织安排到酒店隔离专班工作,为确保集中隔离人员安全和安心,白天他与同事逐个酒店巡查、规范酒店管理,晚上又与同事一道找场所、督导隔离点改造,最多一晚改造4家隔离酒店,最长连续3天晚上没有合眼,通过不懈努力,全县集中隔离酒店无一例交叉感染。“杨杰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能吃苦。”这是杨杰留给同事们的一致印象。
招商引资上,他是勇挑重担的“排头兵”。2021年10月,镇巴县成立深圳和上海招商引资联络站,爱岗敬业、工作务实的杨杰进入组织的视野,当组织找到他时,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接受了组织的任务,疫情中逆势而上,远赴深圳开展驻点招商引资工作,到岗之后,晚上他查资料、学谈判、看案例,白天跑企业、跑商会、跑展会,没有资源,他就开始联系同学、亲属、同乡,仅仅三个月他的微信就多了320余个好友。2022年3月的一天,他在对接客户时偶然听到一名企业家对黄花菜感兴趣,前景广阔。“符合镇巴发展定位,有引进发展价值”15个字当即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过后,他及时翻看资料,收集企业投资人信息、积极上门对接……。在跟投资人见面时,当听到投资人因镇巴地方偏远、物流不方便婉言回绝后,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多次与投资人联系对接,为投资人提出的问题一一找到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6月,投资人在镇巴注册了全县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进行“黄花菜”全产链开发,当年完成外资再投683万美元,外商直投62万美元,镇巴县被汉中市表彰为“外资工作先进县”。一年多时间,他背着背包跑遍了大湾区9个市,累计拜访企业近80家,其中500强、上市企业10余家,有20家企业来县考察进一步对接洽谈合作事宜。“杨主任为人谦和、勤奋敬业、周到细致。”这是到镇考察客商对他的一致评价。
不管在哪个岗位,凡事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这是杨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打开他的抖音号、视频号和微信公众号,发现家乡美景、美食已占据了空间全部,点赞量、浏览量突破上万,他用激情和敬业继续书写着一名青年招商人的担当作为。
崇德守信好青年
姚丕菊
满腔热血奉献志愿事业,砥砺青春向善而行。
姚丕菊,女,22岁,共青团员,陕西理工大学学生,汉中市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汉中市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长期组织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在镇巴县组织策划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疫情防控、环境保护、助力双考等系列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在社区、农村、学校中长效开展。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70小时,曾获“汉中市最美志愿者”“汉中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汉中市暖冬行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点开查看
先进事迹
姚丕菊事迹介绍
姚丕菊,女,陕西理工大学在读本科生,现任汉中市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镇巴县联络处主任、汉中市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镇巴县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镇巴县职业中学绿盟社团指导老师。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上,她始终坚持一贯的先进性,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思想觉悟高,为人诚实,做人正派,助人为乐,敢于同不良习气做斗争,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党、团活动并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上,她勤奋刻苦,关心时事,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能够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热情的帮助身边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同学,树立团员的光辉形象。并获得了“三好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长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900余小时。自2018年加入汉中市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镇巴县联络处以来,她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致力于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助力双考、思想引领、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她带领家乡的青年志愿者们举行数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志愿服务,受益对象从县城到乡村、从学校到社会、从老人到儿童均有涉及。不断组织并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相关活动,参与2020年陕西省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项目“‘小螺号’行动--镇巴县留守儿童关爱计划”,在镇巴县走访100名留守儿童,深入贫困儿童家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与他们促膝长谈,解决心理问题,并做下详细记录,给他们带去学习和生活用品,为他们带去关爱与温暖,富有同理心、同情心,善于引导儿童向美、向上、向善等。2022年国庆节期间,她又带领志愿者组织留守儿童走访,去到赤南镇和盐场镇30名贫困留守儿童家中,寻访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并与当地村委建立联系,持续关注;在寒冬为孤寡、贫困老人送去防疫物资和暖冬物资,并告知物资的用法用量,叮嘱他们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将温情带进冬天,带进大山里每一位需要温暖的老人,一句句“国家政策太好了,这些娃娃们辛苦了”是对她最大的慰籍与鞭策;2020年2022年末,每到假期都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号召返乡大学生参与到疫情防控之中,在共青团镇巴县委的组织下,带领三十余名志愿者在西镇高速小渡坝疫情防控健康服务点、商贸城、社区办公室、镇巴县汽车站等重要岗位上服务,配合各单位做好登记工作,她自己也积极投入服务当中,在高速出口身着防护服,登记来镇人员信息,不漏一人,不漏一车,圆满完成各项任务;2022年先后组织筹建镇巴县职业中学绿盟社团、渔渡中学绿盟社团并担任指导老师,推广校园志愿服务的同时增进了自身学生工作经验;积极传播急救知识,并配合当地红十字会完成数场急救知识培训与传播,组织40余名大学生参加救护培训并考取中国红十字救护证;组织参与助力双考活动,高考、中考时,在考场内外设立志愿服务点,为考生送饮用水、文具,及时为他们提供紧急服务;在相关部门协助下每年在镇巴县开展汉中市“暖冬行动”,在镇巴县汽车站为来往乘客们送姜茶,为他们解疑答惑,搬运行李,帮助中老年乘客购票退票,为平安春运贡献力量;2021年9月,镇巴县先后遭遇洪涝灾害,她积极组织联络处各志愿者捐出善款,先后共筹得捐款5000余元,全部用于我县抗洪救灾工作。
她在组织开展线下活动的同时,也在线上组织大家学习了雷锋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党百年主题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二十大精神学习等内容,紧跟时代潮流,将新思想、新理念运用于实践,用理论武装头脑。
2021年9月30日,镇巴县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成立,她作为负责人,将这一新的志愿服务队融入汉中市绿色联盟志愿者协会镇巴县联络处,将两个组织的志愿者联系起来,号召镇巴县的大学生、中学生们共同为建设家乡出力。
作为一名学生志愿者,她勤劳苦干,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一丝不苟地完成一次又一次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及共青团员,她积极向上,坚持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有责任有担当,积极发扬雷锋精神,争当崇德守信好青年,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好青年
邓银生
扎根十年在基层,默默无闻践初心
邓银生,男,33岁,中共党员,镇巴县平安镇人民政府干部。担任村干部期间,他积极争取项目,改善村基础设施,精心谋划产业,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0到140万元的积累,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书写了青春最美华章。曾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
点开查看
先进事迹
青春十年在基层,默默无闻践初心
——“乡村振兴好青年”邓银生同志先进事迹
邓银生,男,33岁,中共党员,镇巴县平安镇人民政府四级主任科员。大学毕业后,2014年回到农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上一干就是十年,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力办各类惠民实事,提升村组基础设施,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凝心聚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负责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肯定和表扬。
身先士卒,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他在担任村干部期间,着力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公条件,让群众办事有地方,干部服务群众有载体。他注重村级班子团结,结合村干部个人实际,量体裁衣,优化村两委成员分工,做到小分工,大协作,提升了班子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聚焦抓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将2名大学毕业生和1名致富带头人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经组织考察并成为村干部,使党在锅厂坪村的事业有人做,不断档。为不断适应新农村工作要求,他通过周例会、主题党日等组织广大党员、四支队伍、村组干部,加强对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将党员村干部放在抗疫、防汛、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几年的持续学习和锻炼,为锅厂坪村培养出了一支能打硬仗和胜仗的村级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不忘初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担任村干部到现在,他始终坚持深入农户家中话家常,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解决群众困难。针对大家反映基础设施短板,他带领村两委干部抢抓政策机遇,争取120万的饮水工程,让全村人民喝上了干净可口的自来水。争取资金新建村卫生室并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群众看病难看病成本高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争取资金120万修建硬化了一条通组产业路,使村上的产业得到逐步发展壮大,也解决了60余户群众出行。争取资金80余万,修建四座便民吊桥和一座水泥平板桥方便全村村民生产生活。积极向帮扶单位汇报争取,落实两期水土保持工程,大大提升了群众种粮积极性。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回到镇上工作,他担任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统筹推进全镇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工作,全镇69户三类人群全部走访,积极协调各方及时落实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竭尽所能,探寻发展致富路径。邓银生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时,他结合实际,深挖村情,实现了全村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他于2015年成立了镇巴县尚龙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野山鸡、土鸡养殖,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等,他通过订单销售、开办门店、网络推广等方式,解决了全村农副产品卖难现象,在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邀请本地外出成功人士谢贤兴回村创业,谢贤兴回村成立专业合作社,累计投资近千万,种植天麻30000窝、大黄1000余亩,种植花椒600亩。现在,在他的努力发展推动下,锅厂坪村形成了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为主的主导产业,全村200多户群众在产业发展的利益链条上收益,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资源、入股分红、自主经营等方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0到140万元的积累。
正身律己,树立先锋模范形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邓银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身正才能正人,律己才能服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和镇振兴办负责人时,他坚持公道处事,按章办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工作中,他都冲在前、抢着干,以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工作中凡事都亲力亲为,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还非常愿意与同志们分享生活故事、探讨工作方法,和大家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生活在基层、奋斗在基层的共产党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守当初许下的诺言,用踏实、认真、质朴的作风,兢兢业业、一往无前,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奉献给了乡村振兴事业,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书写出属于青年的最美篇章。
监制:黄娟
总编:熊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