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施甸县涌现出一批沿着杨善洲老书记的足迹,在平凡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杨善洲精神的党员干部,李桂贤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48岁的李桂贤,现担任施甸县甸阳镇五福村党总支书记,八年来,他将“富民强村”当作一种责任和追求,带领五福村走出一条依托产业致富新路子。
五福村山高谷深、产业单一,村民靠天吃饭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为改变落后现状,李桂贤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子,经过反复商量、研究、考察、召开党员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创新传统产业管理。于是李桂贤便带领村民成立了深山惊鸿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在给村民支付了地租后,剩余的资金全部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
甸阳镇五福村党总支书记 李桂贤
目前五福村共流转土地620亩,花椒连片种植122亩,烤烟连片种植412亩,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打药还使用上了飞防。建成88亩大棚出租给云南云菇公司种植食用菌,村民除了地租收入而外,还可以到基地和合作社打工,实现一份土地两份收入,老百姓收入有了保障,为我们下一步乡村振兴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五福村,成片种植的农作物长势喜人,繁茂的花椒树上一串串饱满的花椒傲立枝头;一垄垄烤烟高低一致,叶片肥厚的烟叶翠绿中开始泛黄、耀人眼目,一幅生机勃勃、村富民强的乡村图景浑然天成。
家住甸阳镇五福村下五福二组45岁的村民李从启在烟田里来回穿梭,将成捆的烟叶运送、装车。尽管雨后的烟地泥泞不堪,但是他仍然步伐矫健。在家边就能务工,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甸阳镇五福村下五福二组村民 李从启
我有2亩多的土地流转到村上,每一年他们给我们900(元)一亩,一年收入就是1800元到1900元,空闲时间我还帮他们打工,一天140元到150元,(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李桂贤了解到段如春手脚不方便,便让他到合作社做花椒技术员,在熟练掌握花椒种植管理技术后自己发展了家庭种植,闲暇时候就到食用菌基地打工。
甸阳镇五福村猛威组村民 段如春
我在家发展种植花椒,种着7亩花椒,1亩产量就是1000多斤,以市场价格就是8000多(元)到9000(元)一亩,在种花椒的基础上,我还到木耳基地来打工,帮他们摘菌子,1天100多元。
这位作风干练、雷厉风行的村支书有着一颗心系百姓的“暖心”,村里大小事情他都记挂在心。家在村委会旁,却经常不在家,睡到深夜,却常常被一个电话就叫走,老母亲做了一桌好菜,拿起筷子没吃几口就放下出门。在抗击疫情期间自己驾车接送村里老人到接种点接种疫苗。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士卒、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已连续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镇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脱贫攻坚扶贫工作标兵,2020年5月获云南省级“百名好支书”荣誉称号、2021年李桂贤获得“善洲标兵”荣誉称号、五福村荣获“2018年度全市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先进村”“2019年度全市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先进村”等荣誉。
甸阳镇五福村党总支书记 李桂贤
善洲标兵这个称号对我来说,既是一种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肩上的责任,弘扬杨善洲精神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住初心,真心为民、坚守原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开展工作,服务好一方百姓。
如今的五福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变好变美,人居环境大幅度提升,村务管理民主公开,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李桂贤的坚守和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位基层老党员实干为民的满腔热忱。
记者 段茸茸 毛忠芹 通讯员 陈国煌 苏 钰
《施甸新闻》播出时间:
首播:20:00重播:22:0012:00(次日)
施甸县融媒体中心
全体工作人员感谢您的关注与阅读,期待您提出宝贵意见。
本期编审:陆应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