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一位老人,用一辈子的行动践行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梦想,他就是赵亚夫。对于这个名字,江苏人再熟悉不过了。40年不忘初心,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发展高效农业。他信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诺言,让千万亩土地生金长银,使千万户农民脱贫致富。今年4月20日,赵亚夫刚刚度过了自己80周岁的生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龄不会挡住赵老前进的脚步,他的传奇还在继续。
“亚夫精神”之执著
没有什么追求, 比为农民服务更有意义
今年2月25日,赵亚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颁授奖章、证书、奖牌。“总书记跟我说,要把成绩写在大地上。”赵亚夫谦虚地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他这么多荣誉。“回想起走过的路,我心里一个念头从来没变过,就是为农民服务一辈子,这是我一直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赵亚夫有一张经典的照片,被媒体广泛引用多年:他手握一支稻穗,如一名普通老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句容赵亚夫事迹陈列馆,有一处名为“亚夫四宝”的实物展品,一个黑色双肩包、一把剪刀、一把雨伞和一双沾满泥土的旅游鞋,这也是很多人对赵亚夫的第一印象。
记者眼前的赵亚夫,和照片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白发更多了一些,身形看上去要消瘦一些,身影要更蹒跚一些,时光让赵老年轻不再,不变的是脚上的鞋还是沾着泥土,眼中依旧能看到十足的干劲。他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不时俯身查看作物……一年中有200多天,赵亚夫都这样度过。
“专注”和“守信”也是当地农民对他最多的评价。全国劳模、句容白兔镇“草莓大王”纪荣喜的草莓种植技术就是赵亚夫手把手教的。他曾回忆说,2012年12月16日,赵亚夫带着他们6人去日本考察学习。纪荣喜想,日本自己五年前就去过了,加上15日儿子就要结婚,他和赵老说不去了。但赵老坚持等他,让他一定要去。16日早上9点多,赵亚夫准时在纪荣喜家门口接他。在日本,10天时间,赵亚夫带着他们拜访了15家草莓种植户,中间还去看了葡萄、蓝莓和猕猴桃的种植。“赵老那么大年纪了,拄着拐杖,忍着腰疼坚持带着我们东奔西走。”每每想起那时的情景,纪荣喜都觉得鼻酸。那次日本之行,纪荣喜带回了高架草莓技术。
“亚夫精神”之“疯狂”
将自己的养老地“选”在了最穷的山村
2001年,时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赵亚夫退休,他决定将“养老地”选在句容戴庄村,彼时他已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半生时光。
“我总舍不得农村这片土地,总觉得只是帮助一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总想着能不能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致富路径。”赵亚夫说。
在戴庄,赵亚夫开始的是另一场奋斗。戴庄,地处茅山山脉中部,地势高亢、土壤贫瘠、灌溉困难,历史上就是一个穷山恶水、农业效益很低的地方。
来到戴庄前,赵亚夫就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发现这里适合发展有机农业,他想从推广有机稻、有机桃开始,把当地农民带上致富新途。赵亚夫挨家挨户上门,邀请大家集中听一次讲座。可谁能想到,劝说了三天,最后只来了7个人。
种桃大户彭玉和至今仍记得,2002年春节刚过,他在逛街时被村支书拉去听农技专家讲座。“大伙一听是在讲有机桃子,没一会儿就快走光了。”彭玉和说,他留到最后是因为“穷怕了”。
回家后,彭玉和跟妻子说了这事儿,没想到遭到了强烈反对。妻子的理由是:本地的“野鸡红”桃子3斤一元,老头子承诺种他的桃子3元一斤,肯定不靠谱。“她说,这几天早就注意到有个戴着草帽、眼镜的老头儿一直在村里转悠,不是推销就是搞传销的。”彭玉和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自己也笑了。
赵亚夫无偿把手头的30亩桃林让给了彭玉和,希望他能做个样儿。在赵亚夫的悉心指导下,次年5月,桃树开花结果。就是这30亩桃林,当年给他带来了7万元收入。
“亚夫精神”之创新
勇于转身带动所有人致富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追随赵亚夫的脚步。很快,种植“越光”水稻、有机桃、茶叶、蔬菜等有机农业项目遍地开花。2006年,在他指导下,江苏省第一个综合型社区农业专业合作社——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2010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示范社。戴庄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03年的2800元增至2020年的3.4万元,村集体经济从欠账80万元到年收入420万元。
在赵亚夫的名片上,只印着戴庄村农业合作社总顾问,后面括号内写着“志愿者”。“我最在意的身份就是这个总顾问,写上志愿者表示我是无偿地为农民服务。”赵亚夫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退休20年来,赵亚夫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三不”原则。
“你见过六七十岁了还和庄稼人一起干活的干部吗?你见过天天从城里赶到乡下帮别人挣钱的人吗?”说起赵亚夫,白兔镇农民赵爱珍感慨不已。果园的果子虽已旺销多年,赵亚夫却从没带回去一个。果农们经常劝他带些回去,但是每次都被他婉拒,“果子是你们的血汗,我不能拿。”
2018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全省学习“戴庄经验”,而“戴庄经验”也在不断创新变化。“合作社统分变化、经营主体变化、职业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市场销售驱动变化、可持续发展方向变化,这就是戴庄村持续发展的五大变化。当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职业农民就是有前途的职业。”赵亚夫总结道。
“亚夫精神”之传承
耄耋之年,仍在为推广有机农业奔波
40岁学习日语,60岁钻研电脑,70岁走进从未涉足的蔬菜领域……记者看见,赵亚夫操作智能手机非常溜,在微信上解答农民的问题。虽然不经常,一周也会发一次朋友圈,但内容多是和他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有关。每次有记者提到他这些年取得的种种荣誉,赵老总是轻轻带过,“那些荣誉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但只要说起生物多样性农业,赵亚夫滔滔不绝,恨不得立刻就能带着记者去田地里亲身体验一下。
80岁的赵亚夫,心里有更大的期待,那就是让所有农民都享受到有机农业带来的成果。
“我们的水稻已14年大面积不用化肥农药。”说到这里,赵亚夫很是自豪。“过去追求高投入、高产量,但是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他告诉记者,所谓的“生物多样性农业”,不仅仅是在小范围内不用农药化肥,它强调的是在一定规模的范围内,大力培养生物多样性,从而修复、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
赵亚夫强调说,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核心,就是生物物种种类的丰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会定期来村里做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他们在稻田发现了分属10纲31目的130多种小动物,近几年多次发现野生娃娃鱼、野生猕猴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现在想的,就是要进一步放大‘戴庄经验’的示范效应。”赵亚夫告诉记者,除了戴庄村以外,他们还要在天王、茅山、后白、白兔等镇再增加5个村,示范推广戴庄村的优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和生产经营模式,条件成熟时成立戴庄有机大米合作联社,3-5年内达到万亩以上规模,做大做强赵亚夫有机大米品牌,开拓市场。“土壤愈种愈肥,生态愈来愈好,农业面源污染基本控制,食品安全从源头解决。”
2021年的4月20日,是赵亚夫80周岁的生日,他是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镇江市教育局、镇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校村牵手兴农育人,亚夫精神薪火相传”教育实践活动。“这个活动是我提出来的!”赵亚夫说,农耕文化要一代代传下去,孩子们虽然人在城里,但可以心在农村、参加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
2018年,“亚夫团队工作室”在句容市揭牌,这是全省首个中外合作培养乡土人才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2021年,江苏省农科院将在全省主要涉农县区打造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30个,打造一支100人左右扎根基层服务产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信智 摄
快问快答
Y=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Z=赵亚夫
Y:您的同事曾提到,最佩服您的一点就是“认真”,这是您与生俱来的品质吗?
Z:我和农作物打了一辈子交道,农作物不会说话,却是最老实的,只要认真对它,它就会显示自己的生长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播种就会有收获。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这辈子和庄稼打交道还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也特别有成就感。
Y:退休后为什么还想再干一次?
Z:人家只有三十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我有五六十年的,积累的成绩多了,我觉得很多事情都能够得心应手地把它解决掉。所以觉得心里有底更有把握,所以我对生物多样性农业也很有把握。有一些人担心,这样一搞,影响产量怎么办,我心里是有数的,因为实践了多年,我有丰富的经验。
Y:这是不是您80岁之后的新高峰?
Z:我希望我事业的顶峰会出现在80岁之后。只要身体能够坚持下去,我还想做很多事情,我觉得还能出很多成果。
Y:您自己所理解的亚夫精神是什么?
Z:亚夫精神是整个亚夫团队的精神,也是我们戴庄农民的集体精神。而不是我一个人的。但是我觉得,通过宣传亚夫精神,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齐心协力共同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把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担子挑起来,这光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
Y:很多更年轻的一代是在超市里认识您的,“赵亚夫”已成为戴庄蔬菜的品牌和代言,盒马生鲜的产品包装上也印着您的头像。也有人说,现在的您喜欢“带货”,对此您怎么看?
Z:好的农产品种出来了,怎么卖也是个大学问。我认为在江苏,尤其是苏南、苏中的农业必然要搞中高端的高效农业,生产中高端消费者需要的中高端农产品,不然的话,当地的农民会失去务农的信心。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视频拍摄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信智
视频剪辑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戴哲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