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张其寨军成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朱锡起,每天都要到村里正在建的大型储藏窖施工现场转转,盼望着能早日建成,红薯储藏的时间长些,今年能卖个好价钱,乡亲们也能多挣些钱。
”
2017年初,张其寨村成立了军成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主任赵军带领大家种红薯。虽然合作社只有40户农民,400多亩的种植面积,但在赵军觉得,农民想致富,只要一步一步把步子迈稳,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土地加入到合作社来,实现大家共同富裕的目标。
为了让村民们受益,合作社采取统一采购种苗、农资,统一培训,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方式,如果农户自己找不到销路,合作社还负责销售。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种植集中,产量较大,形成了规模效应,还能提高农户同市场议价的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赵军粗略地算了一笔账:玉米亩产1500斤左右,地瓜亩产4000斤左右,地瓜不仅亩产高,单价也高,刨去成本,平均每亩地能让农民增收1200余元。朱锡起是合作社成员,现在他家里有4亩土地用来种植地瓜,说起种红薯的收入,朱锡起掰着手指高兴地说:“同一块地,还是这些亩,种植地瓜要比种玉米多挣了不少钱。”
村民见种地瓜有了好效益,好多人开始劝赵军打造自己的品牌,把合作社的地瓜卖到网上去。但赵军认为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卖地瓜虽然让农户比以前赚了不少钱,但同深加工比起来,附加值还是比较低。另外,由于储藏和生产等硬件设施还不完善,现在不能保证地瓜的品质和稳定供应,而品质如果搞不好,品牌就很难一炮打响并形成长久的效应,用他的话说:“没有品控,哪有品牌?如果让地瓜卖出更高的身价,还得提升自身价值。”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去年,张其寨街道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申请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00万元,帮助合作社和农户建设红薯储藏窖、冷库及晾晒场1000余平方米,提高地瓜的附加值和产值,延长产业链条。目前,张其寨村军成红薯种植农民合作社种植5个红薯品种,面积400余亩,年产红薯120万斤,年产值60余万元,村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了。
本报记者 徐国富 王安琪
详见7月11日《本溪日报》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