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肥西县大力推广稻田养鱼、稻田养虾、稻田养鳖、稻田养鳅等养殖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农户欢迎。该文对稻田养殖泥鳅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供参考。
关键词:泥鳅;养殖技术;稻田;肥西县
稻田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生态环保、节能、产品质量高的种养模式。近年来,肥西县畜牧水产局在发展稻田养殖中探索多种养殖模式,立足绿色、健康、生态的原则,致力于稳粮、提值、增效,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减少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对农田和水源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品质,增加无公害水产品的产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经在全县范围内的宣传、推广,稻田养鱼、稻田养虾、稻田养鳖、稻田养鳅等养殖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农户欢迎。经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本文总结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供同行参考。
1养殖模式
养殖模式详见图1。
2养殖技术
2.1稻田改造
稻田面积大小均可。田埂要加固至1m宽,0.5m高;埋下网片作为防逃设施,深埋0.5m,高出水面0.5m,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距离田埂1m处(防止塌埂),三面开挖宽1m、深0.8m的主沟3条;较大面积田块,可开通宽0.8m,深0.6m的数条纵横辅沟与主沟连接,便于泥鳅觅食和活动,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
2.2水稻品种选择
选择丰两优四号中稻品种,平均生育期138.0d,株高124.7cm左右,穗长23.9cm,主茎叶片17叶左右,株型紧凑,长势繁茂,叶片挺直,茎秆粗壮有弹性,生长清秀,大田前期生长旺盛,分蘖能力强,符合超高产栽培水稻株型要求,后期生长健壮,成熟时秆青籽黄,熟期转色好。米质优,口感好。综合抗性好,一般不出现倒伏现象,适宜机械化收割。产量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产量高,产量一般可达到9000kg/hm2。
2.3鳅苗放养
放鳅苗时间灵活,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苗种价格选择放养时间,最好在6月份前苗种投放结束,投放量75000尾/hm2。放鳅前15d,追施经过沤熟的有机农家肥料3000kg/hm2,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2.4养殖管理
日常生产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为了保障泥鳅生长良好,可隔日在主沟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如米糠、菜饼等,再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由于稻种很少出现病害,可以避免养鳅稻田施农药。万一需要使用,要缓慢减水(2~3d)将泥鳅引入沟内,再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把药液喷到田面。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鳅种刚入田时,田水保持水深1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最好能保持微流水状态,保持良好的水环境。主沟作为食场,要把剩余的残食及时捞出,高温积极每周要用生石灰化浆或二氧化氯消毒,保持水质清新。水稻收割在9月份,泥鳅还有近2个月的生长期。机械收割水稻的秸秆粉碎还田后,可放水5~10cm,秸秆碎屑经一定程度的腐熟可培养一些浮游生物,为已经较大的泥鳅提供充分的动、植物性饵料。
2.5适时捕捞
10月底,当气温逐步降低,泥鳅的活动量逐步减弱,10月下旬,可分2步起捕。先灌水10~20cm淹没整个稻田,然后将水一次性放至低于鳅沟10cm,大部分泥鳅都会聚集到鳅沟内,用网具全部捕捞完;然后再次放水10~20cm,淹没稻田后缓慢减水,沟内投放饵料,把第一次没有入沟的泥鳅吸引到鳅沟内。经过2次起捕,基本上可以将泥鳅全部起捕完。
3效益和前景分析
实践表明,泥鳅在适当密度、适宜环境中养殖,适应能力特别强,病害少,养殖成本低;泥鳅食性杂,几乎什么动植物食料都能吃,饲料来源广,因此,养殖泥鳅难度不大,容易成功。稻田养泥鳅既可以收稻谷,又可以产泥鳅一举两得。一般平均可产优质稻谷7500kg/hm2,泥鳅1950kg/hm2,平均效益:稻谷22500元/hm2,泥鳅78000元/hm2,减去泥鳅苗种、消毒、饵料成本,可增加收入45000元/hm2。由于稻田生态泥鳅养殖具有以下特点:稻田面积大小均可,改造简易,这可以让每个农户都参与进来;低密度投放鳅种,稻田生态环境好,泥鳅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技术要求不高,农民容易接受;苗种投放时间长,泥鳅苗种可以自己收购,也可以从繁育场家购买,成本可控;不求高产,只重品质,生长期间用药少,水稻和泥鳅产品的品质高,群众食用放心,受欢迎度高。群众收益稳定,可以增加收入,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