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及水产养殖方法,其中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包括: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水产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水产养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养虾大国,2015年中国的凡纳滨对虾产量超过80万吨,约占的世界总产量的33%左右。目前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随着人们对高产量的盲目追求,放养密度不断增加,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结构单一、投饵量大导致的养殖水环境持续恶化、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爆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最早由以色列养殖专家Avnimelec在1999年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主要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实现零换水、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防治病害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大量研究发现,自然养殖水体中存在多种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该类细菌具有脱氮性能,可以将水体中的氨及亚硝氮转化为无毒物质。另外,水体中还存在多种对病原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只有当该类细菌处于优势地位时才能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同时水体中还存在多种对对虾鱼类等养殖动物免疫力具有促进作用的菌,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抵抗力。但是由于目前对虾养殖模式多采用过滤或消毒后的水体进行养殖,多数的有益菌也被去除,造成益菌菌种缺少,另一方面,养殖水体中维持有益菌生长的营养物质欠缺且不均衡,成为有益菌增殖的限制因子,因此在常规养殖中培养有益菌难度大。实践结果也表明,即使在水体中泼洒有益菌,几天之后相应细菌的检出率极低,表明养殖环境并不适有益菌的存活。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通过在水体中加入有益菌,并通过调整水体中有机碳源的添加量,保持水体中一定的C/N比,可有效促进水体内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加快生物絮团的形成,从而获得大粒径生物絮团。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5~1.2×105cfu;向水体中曝气,维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在6mg/L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水体中的C/N比保持在15~17:1的范围内,可为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繁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该有益菌的扩增。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6: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水体中的C/N比保持在16:1的水平,可为生物絮团的培养提供最优的条件,可达到最大化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水平。
进一步,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份数比为25:50:25。进一步,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糖蜜和谷糠。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制糖的副产物糖蜜和谷物的外壳谷糠作为有机碳源,降低了生物絮团的培养成本。进一步,所述糖蜜和谷糠的添加量占总有机碳的份数为糖蜜和谷糠的比例为70:30。进一步,所述有机碳源为每天添加一次,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为每七天添加一次。进一步,所述水体的PH值维持在7~9的范围内,所述水体的温度维持在大于20℃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方法,具体包括:在养殖池内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添加总量满足每ml养殖水中加入0.8×105~1.2×105cfu;并加入有机碳源,持续增氧进行养殖。进一步,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糖蜜和谷糠,在养殖过程中,持续添加糖蜜和谷糠,保持养殖水体的C/N比为16:1。进一步,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份数比为25:5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产养殖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三种有益微生物合理复合搭配使用,可有效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持养殖水体中的微生态平衡;(2)通过添加有机碳源保持养殖水中合适的C/N比,协同三种有益微生物的复合调控,可以高效地将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氮转化为水产养殖对象可以摄食的絮凝体,从而改善了水质,大大降低了养殖水的净化成本,减轻养殖对环境的压力;(3)采用科学配比复合使用的糖蜜和谷糠作为有机碳源,可使有益菌持续有效的利用碳源,为有益菌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趋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生物絮团沉降量变化趋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生物絮团培养方法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S2: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5~1.2×105cfu;S3:向水体中曝气,维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在6mg/L以上。在生物絮团的培养过程中,需连续地向水体中充氧曝气,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在6mg/L以上,可提高水体的混合强度,从而可增大生物絮凝成团频率且保持悬浮。
水体的PH值应维持在7~9的范围内,所述水体的温度应维持在大于20℃的范围内,为生物絮团的培养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其中,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根据水体中的C/N比计算,可每天添加一次,保持水体中C/N比在15~17:1的范围内,为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三种有益菌的生长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有益菌在该种环境的水体可可得到快速的繁殖,优选地,可将水体中的C/N比保持在16:1的水平,根据该C/N比计算需要添加的有机碳源,在该C/N比的水体中,有益菌的生长更加优良;同时,增大了生物絮凝成团频率,絮凝悬浮成团获得的生物絮团的直径可达到0.3~1mm,较现有方法中获得的生物絮团的粒径大,生物絮团的营养组成也更加合理,当用作水生动物的饵料时,可改善水质,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水平,大大降低养殖水的净化成本。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将制糖的副产物糖蜜和谷物的外壳谷糠作为有机碳源,培养成本相对较低;并且糖蜜加入水体中可快速被利用,反应速度快,谷糠首先需要被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5~1.2×105cfu;向水体中曝气,维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在6mg/L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份数比为25:50: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糖蜜和谷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蜜和谷糠的添加量占总有机碳的份数为糖蜜和谷糠的比例为70:30。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沈锦玉,徐洋,蔺凌云,尹文林,姚嘉赟,潘晓艺,袁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我是这个专利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