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时节,记者走进萧县马井镇王楼村蒜黄种植大棚,只见村民正在收获成熟的蒜黄。收割、捆扎、搬运,一会儿工夫,一捆捆金灿灿的蒜黄就已打包完毕。

棚外寒意渐浓,棚内温暖如春,村民彭秀玲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我们5个人一组,一天就能收割1000斤蒜黄。”她告诉记者,虽然室外温度在10℃以下,但通过覆布、压缩机等措施,大棚可以一直保持在16℃~18℃,为蒜黄生长创造了适宜的温度。

据马井镇党委副书记孙萍介绍,今年4月,王楼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庭院经济为突破口,盘活闲置资产,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闲散空地,建设蒜黄种植基地。同时,采用“党支部+大户”模式,与具有蒜黄种植经验的大户合作,共同发展蒜黄产业。目前,全村已建设蒜黄种植大棚26个。

“别小看这些棚,它可‘挣钱’呢。现在每个棚一茬能收蒜黄约2700斤,平均一个月出一茬,按照目前市场价6块钱算,一个棚一年下来产值约近20万……”种植大户王启德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除去蒜种、人工、电费、地租等成本,预计每个棚一年可净收入6万多。”

“我们种植的蒜黄色泽艳丽、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辣味适中,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绿色生态产品。”王启德说,村里种植的蒜黄主要销往郑州、淮南、淮北、徐州等地的批发市场,实现了集体经济效益与群众收益的共赢。

农家方寸地,变身增收园。“接下来,我们将立足蒜黄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党组织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鼓励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大蒜,为我们直接供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孙萍表示。(记者 彭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