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农民都不再种玉米了,而是改种绿化苗木。”50岁的魏显富很自豪这样的变化。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转变,目前,全村已经形成规模绿化苗木产业,让农户的增收渠道也不断拓宽。
今年3月,魏显富当上了云南省威信县双河乡楠木村党总支书记。1993年,初中尚未毕业的他,就从楠木村走出去,独自一人到昆明闯荡。在那里,他从事了绿化苗木生意多年。不过,2012年,他又决定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一起种植绿化苗木脱贫致富,这也才有了改种苗木的变化。
投资三千万修路
楠木村经济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农民生活自给自足。魏显富认为,要脱贫致富,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能“等、靠、要”。但是仅靠种玉米,还有劳务经济,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这就需要发展特色产业,并且拓宽农民的增收路子。
根据整村山地地形、土地面积广、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实际情况,魏显富决定帮助农民开展苗木种植。早年就带领村民外出务工的他,颇受村民信任,自然一呼百应。但现实是,需要解决投资、土地、技能等诸多问题。跟村民们商量后,决定由他来负责投资,然后组织村民代表到昆明考察学习,解决苗木种植技术问题,土地则采取土地入股或租赁的方式。
要想富先修路。摇头称自己“不是土豪”的魏显富自述,由于地方偏远,当地交通不便,为解决交通问题,2012年他就投资4500万开发苗木基地。其中,3000万用于基础设施改造。从山下蜿蜒而上到楠木村的山路,近30公里,都是自己出钱修的。四台挖掘机整整修了半年,光油钱都用了两三百万。
魏显富说,“当时没有人敢相信在这里投资会赚钱。”但是,在他租赁了150亩土地发展绿化苗木产业取得成功经验后,很快就成立了苗木合作社,组织大规模发展,从150亩发展到现在的8400亩,并且还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都在合作社里打工。在市场销售方面,由于他跟行业内达成省内州市联营的合作,所以不存在销售不出去的问题,下一步他还打算做网络销售平台,通过网络来扩宽销售渠道。
魏显富说,苗木产业是有准入门槛的,因为产业效益见效慢周期长,大几千万投入进去,每年还需要几百万的流动资金用于支付流转土地的费用和工人工资,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回到家乡来投资,一方面是考虑到土地成本低,在昆明有些地方租地每亩地一年就需要1万多,而这里只需要300-500元的流转费用。另一方面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苗木产业是永久投资、永久回报。
种苗木的原因
随着全村绿化苗木产业渐成规模,农户也拓宽了增收渠道。威信县双河乡党委书记应永斌称,农户的土地可入股也可租赁。以入股分红为例,今年以来,合作社苗木销售收入1100万元,农户分红440万元,406户销售农户户均分红1.08万元。另外,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根据地力情况,合作社每亩300~500元的价格支付给农民租金。
除此之外,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苗木种植区共有1400余人外出务工,每年实现务工收入3100余万元。而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可以就近在苗圃基地务工,参与种树、挖树和苗木管护,公司支付务工报酬。苗木基地平均每天用工40人左右,劳动报酬为每人每天100~150元,每年苗木基地劳务支出150万元左右。还有,农户在苗木行间距内种植土豆、蔬菜等低矮农作物,养殖土鸡,收入归农户所有,发展林下产业实现收入150余万元。
这840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种植有香樟、银杏、桂花、樱花、雪松等48个品种。从2012年种下树苗,至今已经过去5年。魏显富说,以前栽下的树苗一棵只有2块钱,到现在一棵可以卖到100块,增长了50倍,农民的高收入分红依赖于苗木的高回报。
正因此,当地选择只种玉米的农民才会越来越少。
威信县政府党组成员、脱贫攻坚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王旭东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表示,双河乡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苗木产业,找到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道路,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且致富能手带头创业,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分红,在苗木基地务工,这样的扶贫思路是正确的,形成的产业也是可持续的。
“脱贫不难,我的目标是要带领乡亲们长久致富。”今年3月刚当选楠木村党总支书记的魏显富自信地说。
山沟里的“别墅”
威信县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为一体的欠发达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很重要的原因是交通滞后。王旭东称,基础设施欠账大。全县87个建制村中,有26个不通硬化公路,1634个村民小组中,有529个未通公路。
在一部分贫困地区,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实现脱贫,而对于生活在深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农户来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搬迁则是更有效的脱贫方法。目前,威信县有3000户农户正在从深山搬迁到居住条件改善、交通便利的安置点。
根据计划,威信县将在全县建设13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楠木村的岩桑坳便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搬迁示范点破土动工。对于扶贫攻坚措施之一的易地搬迁,面临诸多包括思想观念、搬迁资金、土地调整等问题。
于是,魏显富就出资200万征地,完善基础公共设施,无偿为群众平整宅基地,降低群众建房成本;对建房户贷不了房屋建设款的,他出面担保,帮助群众顺利建房;对部分贫困户给予资金预支和无偿支持。
对于资金问题,岩桑坳建档立卡搬迁户享有的政策是,建房资金每户由政府贴息贷款,农户承担一部分。安置点提供88平方米、116平方米、120平方米3种户型,由农户根据家庭人口、经济情况自行选择。建成后的新居将实现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统一安排畜圈,有效改善农户居住条件。
通过流转土地后,全村已栽种了许多苗木,并实现了95%的森林覆盖率。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新农村新风貌,面对即将完工的民居,魏显富自豪地形容为山沟里的“别墅”,在这里居住,并不比城里差。今后将会是乡村旅游和养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