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1年9月27日,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联合承办的“学术对话三十:高品质的新城,新在哪儿?”在成都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围绕新城规划议题,分享了关于本轮新城规划的三个“落实”与四个“求新”的观点。三个“落实”包括落实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总体要求,落实“宜居、韧性、智慧、低碳”最新发展理念,落实“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总体目标;四个“求新”主要包括强化“新”格局、凸显“新”内涵、塑造“新”面貌与做实“新”平台。

优秀规划案例_规划的经验启示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分享

规划的经验启示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分享_优秀规划案例

张 帆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教授级高工

“高品质的新城,应新在哪?”这是本轮上海新城规划工作的核心挑战。在市规划资源局组织指导下,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战略谋划、政策制订、城市设计、导则创新、规划编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思考、贴近研究,聚焦发展与民生,力求探索“人民城市”规划建设的上海方案,最后以“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为愿景,参与研究上海新城发展“1+6+5”总体政策框架。结合我院近期工作,现谈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新一轮新城规划建设的三个“落实”

(一)落实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总体要求

本轮新城规划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将推动上海“十四五”规划“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的加快形成。

(二)落实“宜居、韧性、智慧、低碳”最新发展理念

本轮新城规划建设在系统借鉴国内外最新案例经验基础上,落实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低碳城市等最新发展理念,重点关注人居品质提升,在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生态环境治理、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历史文化传承、城市特色空间营造等方面创新突破,全面倡导安全韧性、绿色低碳、高效智能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的运营模式,让更多的人向往新城,喜欢新城,留在新城。

(三)落实“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总体目标

新城既是上海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支点,更是国家“十四五”期间“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重要支撑。上海的新城规划,以建设“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为定位目标,着力提升新城活力和空间品质,促进新城TOD发展、产城融合和功能复合,强化文化内涵提升和风貌引导,推动新城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运营管理。

二、新一轮新城规划建设应立足全球视野,抓住时代契机

回顾以往,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曾设想通过新城开辟上海发展的更大空间。建国以来,从86版总规设想的7个卫星城、到2001版总规布局的11个郊区新城,从 “十一五”期间“1966”城镇体系架构,再到“上海2035”总规的五个新城构想,上海一直在探索思考中心城以外的城镇建设。

展望全球,东京与周边多摩、千叶、神奈川、琦玉等新城形成的既有产业职能分工,又具备产城功能的复合性和独立性的圈层结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准确把握了上世纪70年代全球化下产业向东亚转移的大势;而伦敦大都市圈中,以文创产业为特色的哈罗新城,以高等教育为特色的赫特福德新城,以科技研发为特色的米尔顿凯恩斯等,也是借助后工业时代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产业兴起的态势,承载了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为此,紧抓当前国内国外“双循环”与产业升级的时代契机,强化新城对长三角、上海大都市圈的专业性服务能力。

三、新一轮新城规划建设应力求做到四个“求新”

(一)强化“新”格局

用区域的视角来审视新城格局,一直是业界学界工作的基本范式。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特大城市不断涌现的趋势下,从解决特大城市病问题出发,从代表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视角,新城建设对于优化都市圈城镇体系格局有重要作用。对上海五个新城来说,具备成为全球城市区域专业中心的充分条件。

一要找准定位、持续深耕,强化五个新城在科技创新、汽车服务、健康产业、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用好新城宝贵的产业存量增量空间,设置准入门槛、推进产业升级换代、促进产业与科创的联动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专业集群。

二要差异发展、全面协同,充分发挥南汇新城、青浦新城依托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嘉定新城、松江新城依托长三角成熟发展廊道,奉贤新城支撑上海南部地区转型升级的政策优势,并与大都市圈其他城市开展产业协同。要强化交通支撑、不断提升各新城的区位优势,建设“一城一枢纽”,并与浦东与虹桥等国际门户相联系,使新城真正走向经济枢纽与区域节点。

优秀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分享_规划的经验启示

五个新城建设内外线接、站城一体的对外综合交通布局设想一览表

(二)凸显“新”内涵

上海的新城规划,以“上海2035总体规划”为引领,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统筹新城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将新城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新形势下,要更加突出对“未来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一要聚焦重点,以人为本,充分借鉴国内外高品质发展的经验,将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低碳城市等新理念新要求与新城特殊的发展定位和所吸引的人才相结合,在平衡实效与成本的基础上,有侧重地纳入新城规划建设之中;

二要精准施策、优先配置,围绕新城未来所需要吸引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校毕业人群两大重点,考虑不同人群对于子女优质教育和幼托、可承受医疗与养老、物美价廉的生活服务等差异化需求,优先配置多样化高性价比的住宅空间、高品质公共服务、高效率内部交通网络等公共资源,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三要有机更新、补齐短板,精心实施新城老城区的有机更新,解决目前新城高密度地区(尤其是老城区)在文体、教育、养老、医疗、便民设施、公园绿地等方面短板,完善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让更多的市民受益,这样才能使新城真正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和发展样板。

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分享_规划的经验启示_优秀规划案例

五个新城特色公园示意一览图

(三)塑造“新”面貌

在上海五个新城中,除了南汇新城建设于滩涂之上外,其他新城都依托老县城,在数百年发展中承载了上海根、江南风、教化城、贤者地等传统文化,但总体说来,五个新城的文化资源总量与显示度有待提升,需要充分挖掘与塑造,通过高质量高强度的设计投入与文化营造,在有限资源下创造新的意境。为此,要充分发挥背靠上海大都市的设计人才优势,在新城创意性地塑造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相结合的丰富和谐新面貌。

一要化意象为形象,创造标志性有底蕴的城市景观。将“一城一意象”与空间结构形态紧密结合,形成中心紧凑密实、外围疏密有致的总体空间形态,依托丰富、可达、通透的眺望系统,结合人文底蕴要素,在空间格局上演绎新城意象,实现“耦合”嘉定、“叠合”青浦、“缝合”松江、“聚合”奉贤、“汇合”南汇,塑造令人叹为观止的标志性景观与大气的城市格局。

二要化感受为体验,提升新城吸引力与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投资、工作、生活环境,将富有地方感的传统文化记忆和多元融合的海派文化特质精心融入有生活尺度的公共空间等,营造浓郁的市民性和烟火气,让近悦远来的人们找到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凝聚起新城未来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核。

三要化自然为风景,打造城野相融的人居环境。“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不仅要提供中心城高运维水准的城市公园,更要有野趣盎然和原生态的郊野公园,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将新城融入区域生态网络,绿道、蓝道、风景道相贯通,方便人群的就近使用,疏解各类人群的工作与生活压力。

规划的经验启示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分享_优秀规划案例

五个新城城市设计效果图

(四)做实“新”平台

新城发展作为上海“十四五”甚至更长时间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规划建设工作仅仅是其中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新城更好地运作起来,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新城之“新”,应该贯穿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为此,要带着“城市经营”的思路来提升新城运作的实效,统筹高品质建设、高效益经营和高效能治理三同步:

一要精心规划,将高品质要求层层传导落实。通过构建新城规划建设总体框架,从总体城市设计到单元规划,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到实施平台建设,强化部门协调和落实推进,将城市设计品质贯穿到新城规划和建设实施全过程。

二要市区携手,双向发力综合施策推进行动。把新城当作一种资产来运营和管理,精巧设计、精耕细作,突破“土地财政”的基本逻辑,把短期的一次性收入转化为长期的收益。本轮新城发展相比于过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政策的全面性与落地性,涵盖人才引进、住房政策、土地保障、公共服务、财税支撑等,通过市区两级双向发力,既有自上而下的政策顶层设计,又有自下而上的行动方案落实,强化政府各类资源向新城的全面投入,优化营商环境以激发市场参与和公众参与的力量,要用超前的预判和长年的深耕来期待花开,让城市价值得到最大的释放。

三要协同治理,搭建共治共享共建平台。当下的新城工作处处体现着上海特色的精细化治理特征。在市新城办的统一协调下,相关委办局和五个新城层层落实并明确年度行动计划和季度工作安排,统筹协调各项工作。随着新城规划建设和城市运营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新城治理更要紧密结合新城人口导入与需求的变化,坚持高标准引领,做实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做优共治共享共建平台、调整城市治理策略与方法来及时回应公众需求,努力让新城成为体现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鲜活样板。

在当前新城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许多困惑,也希望能与业界、学界同仁一道保持互动、持续研究,为未来我国新城规划建设和发展凝聚智慧。新城规划建设永远在路上,我院以“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智库和市规划资源局的重要技术支撑,将建设成为高端学术研究机构和规划行业权威的设计咨询机构”为发展目标,我们将“人民城市”、“精细化管理”等理念以及上海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要求,贯穿落实到我院工作的各个方面,继续主动承担高端智库的重任,持续深耕新城工作,努力服务上海及全国新城规划建设的全局。也期待本轮上海五个新城规划建设的探索能为全国新城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为激发国内市场活力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

专家发言根据现场速记与ppt整理,已经专家本人审核确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