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摘要:城市规划评价理论发展到今天,对于实施前的评价研究越来越少。本文立足这一点,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实施前规划方案评价的理论,并结合村庄规划的实践,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村庄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出村庄规划方案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有效地保证了村庄规划的实施和村庄未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方案评价理论;村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实施 引言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城市规划开始由“蓝图式规划”向“系统规划”和“过程规划”的转型,评价就成为了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起初的对于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到现如今基于各种理论的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价以及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着城市规划评价的理论,使规划评价越来越趋向系统化,科学化,更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笔者在阅读国内外关于规划评价文献的过程中[1]-[4],认为如今的规划评价多注重于宏观层面的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价,而对于微观层面的实施前的评价研究较少,基于此,在总结借鉴规划方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村庄建设规划的实践,对村庄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填补此处空白。 1 规划方案评价的理论 规划方案评价是规划实施前一个重要的阶段,通过评价,使方案更加的合理化、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避免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暴露出来的明显问题。
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法,构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并结合项目专家评审会,让专家打分,以结果来断定编制成果的优劣,通过各指标的分数,编制单位也能很好地了解欠缺的地方,从而合理、系统的完善编制成果。在上报上级部门审批的材料中,需要出具规划方案评价的结果,以便于上级部门进行核查。[5] 2 规划方案评价理论与村庄规划 在笔者实践的过程中,认为规划方案评价理论适用于村庄规划的编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村庄规划内容细琐繁杂,编制过程中容易疏漏 村庄规划的内容包括住宅、道路、给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这些内容尽管繁杂,但样样都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编制的过程中,如有疏漏,可以通过方案评价,系统的梳理缺少的内容,及时予以补充,完善规划方案。 (2)基层人员规划意识薄弱,编制单位需负责指导 基层尤其是村庄的相关规划工作人员,对于规划意识单薄,不能很好地识别规划的好与坏,往往造成,规划方案是什么样就照什么样去实施,遇到困难就不实施。因此,一份好的规划方案对于村庄来说就尤为重要,既要考虑村庄未来的发展,满足村民的要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这些都需要在实施之前给予评价,使得最终实施人员拿到的方案是一份优秀的、可实施、可以真正促进村庄发展的规划方案。
(3)村庄资金有限,建设是一锤子买卖 现如今,国家及各市县为了村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落到每个村庄,仍然相对较少,只能完善村庄的设施,对于各家各户的改造还需要村民自筹资金。村庄一旦整治建设完成,近20年或更长的时间,都不会再投入如此大的资金来进行村庄整治和建设了,因此,这一锤子的买卖如果没交易好,就会阻碍村庄长远的发展,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对于村庄规划的评价不能像城市总体规划那样,实施一段时间进行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在下一轮修编中进行更正。村庄规划更重要的是在实施前和实施的过程中给予评价,从而有效的利用建设资金,真正建成美好乡村。 3 村庄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说明 3.1构建原则 构建合理的村庄规划评价体系应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全面性以及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6]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村庄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对村庄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因子进行归纳分类,建立了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体系2个,分为强制性和指导性,强制性即为村庄规划方案必须遵循和包含的内容,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指导性就是在强制性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规划编制内容的提升和创新的观念;二级指标体系9个,三级指标体系33个。
具体指标见表1。 表1:村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3.3 指标体系的说明 3.3.1 强制性指标 强制性指标主要用来评价村庄规划最基本的内容。规划的合法性是首当其冲的,村庄规划从制定、审批和实施都要符合规划法的要求,规划条文也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在编制村庄规划时,需要考虑上位及相关规划的要求,使规划有理有据;在编制理由、技术路线、编制机构的资质、编制成果表达等方面也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比较细琐繁杂,笔者在参考相关法规和规范,尤其是《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将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建筑的整治和新建、道路的修缮和疏通、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环境整治等。将每一项主要内容都作为一项评价指标,一方面可以保证规划内容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各项内容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规划一向强调公众参与。它是一种有政府部门、规划单位与公众交流,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使规划方案更加切合实际,推进规划实施的重要过程。而在实施中,更需要保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可行性。规划方案的法律和行政可行性、规划实施措施和规划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则需要专家们详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后来做出判断。
因此,强制性的指标主要是基于规划编制内容的合法、规范和完善,并且尊重民意,使规划决策更为合理,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3.2 指导性指标 指导性指标是对规划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突出村庄特色,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地域性要求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了解村庄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结合村庄现状风貌,突出村庄的特色。 前瞻性要求编制人员要用长远的眼光考虑村庄未来的发展,在深入了解村庄现状的基础上,考虑市场的要求,借鉴相关成功案例,为村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对村庄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村庄现有产业出发,深入挖掘村庄潜在的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的升级或转型,促进村庄的更好发展。 生态性要求村庄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从治理村庄垃圾、清淤河道到房前屋后的绿化种植,力求为村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整治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村庄原有的生态资源,不仅仅是古树名木,对于村庄来说,茂密的杨树林、纵横的灌溉渠都是值得保留的生态资源。 村庄由于人口规模较少,达不到一些设施的配置标准,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等,但给排水却是关系到民生和村庄环境的重要方面,规划方案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从生态化的角度予以考虑,例如三格式化粪池、生态污水处理设施等等。
在景观建设中也需要考虑的生态的因素,如亲水驳岸的处理,采用卵石与土坡相结合,并种植芦苇等净化植物,对于维护水体方面,与单纯的采用水泥板必然会有不同的效果。国家倡导使用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在村庄中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已是较为普遍了,而在其他方面是否也可以使用绿色能源呢?如新建建筑可以采用绿色建筑的手法,道路两侧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路灯等等。 最后,评价一个规划方案是否优秀,还要看有没有创新点,这里不仅包括对于编制技术路线、编制内容的创新,还包括规划理念、思想和最终提出的实施对策的创新,因为每一项创新都在不断提升着村庄规划编制的水平,不断完善着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最终为村庄的发展增添亮丽的一笔。 4 结语 本研究重点放在对村庄规划方案评价指标构建的探讨上,其中还有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以后将通过进一步研究予以完善。对于村庄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和模型的建立,并结合实际案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技术路线进行实证研究以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将成为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