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芝罘区以打造“实力芝罘、活力芝罘、魅力芝罘、和谐芝罘”为发展目标,深入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走出一条具有芝罘特色的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之路,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幸福街道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东山街道党工委获评“国家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大海阳社区等3个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19年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党建统领,夯实治理根基。

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区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扩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大力构建区域化党建“资联网”,依托党建工作,整合各种资源,借助各方力量,推动社区共建、共享、共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的芝罘区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社区治理推进会议,统筹安排工作任务,并将社区治理工作列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列入全区“三重”工作重点考核,确保社区治理见行见效。二是强化经费保障。2019年以来,投入1200万元建成区级社会组织创益园。社区工作经费,按照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6万元标准核拨;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照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标准核拨。三是做实治理骨架。大力推进“1+12+N”党群服务阵地联盟体系建设,建强区级党群服务中心,推动12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全面推广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统一外观标识、优化功能设置、提升使用效能,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务、居务“一站式”服务。四是织密治理网络。建立“街道—社区—片区—楼栋”四级网格体系,不断夯实网格基础支撑,建立信息全登记、事件全掌握、服务全方位、考评全动态“四全机制”。在全区科学设置1024个网格,选优配强750名专职网格员、2.1万名兼职楼长,累计解决群众问题8900余件,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五是集聚治理合力。深入推进“双报到”“六联六促”工作,常态化组织2.2万多名机关党员到基层报到服务,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619个,完成服务项目5219个,组织开展送文化进社区、送健康进社区、送政策进社区等不同类别活动千余场,服务群众20万余人次。

东北大学烟台实践教研基地

创新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围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建立起“精准发现—定向分流—统筹设计—联动实施—双向评估”五步闭环民需项目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三线一站”发现体系,精深打捞居民需求。创新成立社区民需管家服务站,专门负责居民需求的搜集、汇总、分流、督办和反馈。自2019年以来,共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3万余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6000余项。二是优化“分类分级”研判机制,精细分流居民需求。建立居民需求分类机制和分流机制,对居民需求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台账,通过科学研判,细化分级和分类,实现“清单式”管理,形成居民需求清单。成立“e呼应”智慧平台,建立“一呼即应、一办到底”闭环流程,做到问题诉求全收集、工作力量全进入、分级分类全处理、服务过程全评价。三是打造“参与协商”管理流程,精心设计服务项目。根据居民需求清单,统筹区域党建联动参与、社区协商民主参与、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创新推行“1+6”评估制度,“1”即全面分析研究,“6”即现场了解考察、面对面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受益对象访谈、动态小组研讨、群众意见反馈,保障项目实施效果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四是完善“多方联动”运行机制,精准实施服务项目。充分发挥辖区企事业单位、“双报到”党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作用,充分凝聚多方优势资源,广泛参与认领实施服务项目。自2019年以来,确定为民服务项目2175个,已完成1839个,其中向社会组织发包民需服务项目72个,服务群众2.7万余人次。五是健全“两级多向”考核机制,精确评估服务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征集公开、确定公开、实施公开、效果公开”的四公开原则,让居民成为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最大的“发言主体”。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 “评社区”活动,全面建立起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指标的考评机制。芝罘区实验区建设创新经验先后被《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民政部网站、《中国社区报》等刊发,并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宣传工作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训班上介绍典型经验。

芝罘区开展民需项目服务大赛

塑强队伍,优化社区服务。

加强社区工作者管理,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扎实、热心为民的社区人才队伍。一是激发工作活力,推动社区队伍职业化。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1+3”文件,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培训、管理、考核、招聘、退出等一整套办法。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实现薪酬动态调整和正常增长,调整后人均增资约1623元,全额落实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2019年以来,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事业编12名,选拔社区“书记助理”和社区书记后备干部14名,新招考310名,进一步畅通晋升渠道,补齐人员缺口。二是塑强自身力量,推动社区培训常态化。全区每年通过集中培训、定点观摩、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依托大海阳社区建立市级社区书记培训基地,组织12批115名社区书记脱岗轮训;举办区级社区书记“研思汇”3期,45名社区书记登台展示,研思交流;开展“优秀社区工作法”品牌创建活动,中台社区等5个社区工作法被评为“山东省5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目前全区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拥有“齐鲁时代楷模”1名、“齐鲁和谐使者”3名、“烟台和谐使者”10名、持证社工367名。三是实行减负增效,推动社区服务优质化。制定社区服务事项清单,梳理42项服务内容,明确社区职责,减轻社区负担,确保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深入网格开展为民服务工作。全面推行社区服务“一窗受理、一口通办、全科服务”工作模式,优化居民办事流程,让社区工作者“一人多岗、一专多能”,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根据社区实际,广泛推出错时延时、坐班值班、预约上门等特色服务,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服务便利。

多元参与,激发自治活力。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以居民为主体,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打造“阳光17议”议事协商体系,形成了“事情共商、难题共解、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文明共创”的社区协商治理新格局。一是搭建分层协商议事机构,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通过设立“阳光17议”议事厅、网格协商议事会、院落协商议事组、楼栋议事单元等多种形式,聚焦居民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收集协商议题,确定协商内容。二是建立分层协商共治机制,使群众问题分层次分类别解决。根据协商事项的难易程度及涉及主体,分别交由楼栋议事单元组织、院落协商议事组、网格协商议事会组织协商解决;涉及社区面上问题,由社区组织“智囊团”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商解决。三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全力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落实。建立协商与决策双向衔接机制,对形成一致意见需要民主决策或未形成一致意见的,提交居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后实施。同时,将落实效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对民情议事工作进行全程监督。2019年以来,全区累计收集协商议题2500多个,组织协商1900多次,达成协商成果1700多个,并成为全国城乡社区协商的示范经验,在《社区》杂志上进行了全面介绍。

在全国社区治理培训班上推介芝罘经验

社会协同,推进四社联动。

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服务相互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引导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格局。一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建成区级社会组织创益园,为社会组织搭建交流、合作、成长平台。广泛实施“红帆启航·点亮‘红色光源’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十百千’工程”,培育“草根”社会组织123个,连续4年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实施为民服务项目93个,引领带动486家社会组织、6.5万名群众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二是积极培育社区志愿者。推行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制度,发展志愿服务组织294个,志愿者近12.5万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2000余场次。安立盛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志愿者,大海阳社区、西炮台社区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大海阳社区荣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三是引导专业社工参与。创新“社区合伙人”模式,采取“以空间换服务、以服务换房租”模式,筛选符合需求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项目。坚持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指导社区治理,我区申报的独居老人“安全网”项目和“情暖家园”彩虹安全维修服务项目分别荣获省民政厅主办、省社会工作协会承办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大赛金银奖,大海阳社区并被山东省民政厅列为山东省社区社会工作试点单位。

芝罘创益学院启动仪式暨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

文化引领,厚植文明底蕴。

积极推动社区文化品牌营造,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和谐邻里关系,浓厚文化氛围。以“邻里同乐、邻里融情、邻里守望、邻里学堂、邻里共议、邻里传颂”六大主题为主线,连续开展8届社区“邻里节”,持续推动社区文化品牌化建设,引导居民树立“以社区为家”的意识。自活动开展以来,已举办互动万余次,参与人次近40万。二是涵养城市文明,提升德治水平。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本社区的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大力褒奖善行义举,引导社区居民崇德向善。大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组织居民群众深入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三是强化法治思维,民主法治有序。实施“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建立覆盖全区的社区法律顾问网络。由社区与律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工作职责内容,签约律师每月到社区累计服务不少于8小时,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为社区组织和群众提供即时法律服务,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同时,着重加强社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德共进”工作,广泛培育居民法治思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