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中将“丹参”列为上品药材,并记载:“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一名却蝉草。生川谷。”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丹参”的文献资料。而关于它的道地产区,最早则见于《名医别录》:“生桐柏山及太山。五月采根,暴干。”
空中俯瞰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库山乡丹参种植基地
其中,“桐柏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一带;太山即山东省泰安市一带。泰山山脉及沂山、蒙山山脉均有野生丹参分布。在清代,丹参的种植已初具规模了。
现代胡世林编写的《中国道地药材》记载:“野生或栽培道地药材,主产于四川、山东、河南等省。”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库山乡,许多农民种植丹参,一种就是几十年。
“这一带种植丹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那时候就开始从野生育为家种。现代来讲大规模种植也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库山乡赵家庄村村民刘玉坤说道,“受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这里的丹参产量大、质量好,也好种植,所以很多人家都种丹参,最多的时候村里差不多有80%的人在种,现在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在种植。”
“老一辈人都在种,我父亲种了三十多年了。我也种了七、八年了,丹参好打理,利润又高。我从去年种到现在还没有打过药。”库山乡齐家沟村村民崔维君很感慨。
库山乡齐家沟村村民崔维君在田间劳作
丹参是一到两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六、七月份开始收种育苗,育苗可以在户外培育无需温室大棚,到来年二月份开始种植,整地起陇,覆膜后将种苗移栽到地里,待到五、六月份开花后即可收药晾晒。丹参生命力顽强,在种植期间勤除草、适当追肥即可,除非遇到极端天气或者特殊情况,否则不需要特别浇灌或打药。
“丹参收上来之后,我们需要去杂质,包括覆膜、泥土和一些死根须根,然后挑选优质的丹参运到步长去,他们只收好的,有多少他们基本就能收多少。相当于我们种植丹参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种出来之后没有人要。”刘玉坤介绍说,种完一茬丹参得隔三到五年以上才能再种下一茬,否则产量会极低,还会死苗。倒茬的时候会种一些地瓜、花生、玉米等农作物。
“倒茬”是一种农业术语,意思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年度或者季度轮换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通过倒茬可以有效改善农田的生态条件,维持土壤中菌群生态平衡,抑制病虫害,进而提升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而在种植基地的田头,还可以看到立有一台“土壤墒情智能监测仪”,实时监测土壤的PH值、湿度、营养成分以及降雨量等情况,方便种植户第一时间掌握土壤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现在技术进步多了,以前都是段栽,生长周期短;现在是育苗繁殖,药材质量更好、更稳定了,而且收丹参都有专门的机械化设备,节省了不少人力成本。种丹参纯利润的话一亩地能有两千块左右,比一般农作物利润高一些,而且种植时间越长,产量越高,有些家里年底就开始种了。”崔维君说道。
开花期的丹参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越来越重视,今年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引导地方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并强调需“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
步长制药在泰安、临沂、日照、潍坊等地都设有丹参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从育苗开始就派种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按规范的种植技术规程来指导农户种植。在药材成熟之后,经过层层筛选并进行拣选评估,最终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入库保存。
“我们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来挑选丹参,依照《药典》的性状规定,确保每一株入库的丹参药用价值都能达标。”山东步长制药的丹参种植技术员李燕魁介绍时说道:“我们近两年的丹参需求量差不多在每年1500吨左右,还带动周边许多种植户都加入进来。”
步长制药丹参规范化种植基地标识牌
一株小小的道地药材,搭建起中药种植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桥梁。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这条道路上,还需要将更多的“丹参”种成农民增收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