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开封讯(记者 崔学庆 实习生 王山峰)3月27日,在通许县孙营乡南孙营村的韭菜种植基地,十多名贫困户正在忙着收割韭菜,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看到孙营乡党委书记田磊,他们热情的围了上去,纷纷感谢这位带领他们致富的知心人。
谁曾想到,这个有着151户贫困户的村庄,在孙营乡政府的指导下,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大规模种植韭菜、红薯等蔬菜,村里农业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逐渐走向了规模化农业发展的路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机,要如何在恶劣的农业耕作条件下找到农村发展的出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寻求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径,成为摆在孙营乡党委、政府面前的工作难题。
田磊书记说:“穷则思变,要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首先要有资产整合,其次要进行产业结构调优,南孙营村选择最先在土地的资产整合上发力。”为此,孙营乡摸索创新,切实拿出了“新方案”“硬办法”,通过“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真正脱贫。结合当前进行的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孙营乡党委、政府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产业脱贫方案,把村里的零散田块整合起来,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建设大棚扶持贫困户种植韭菜、红薯等经济作物,使帮扶帮到点子上,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最初发动群众种植韭菜时,老百姓积极性并不高,很多村民都持有观望态度,韭菜种植很难推进。”田磊告诉记者,前些年有过种植萝卜产业失败的经历,群众害怕再次失败。
为了让帮扶措施帮到点子上,针对大多村民韭菜种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孙营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领导在深入村里广泛动员的同时采取措施,决定拿出帮扶资金扶持村民种植韭菜产业,鼓励村民们转变思想观念。村民在产业扶持资金的激励下,一改以往观望的态度,大家踊跃参加,南孙营村的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
田磊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村里土地的生产效益明显提高,贫困群众除了土地的固定租金,还可以在韭菜基地务工,收入渠道明显拓宽了。”
为民办实事,温暖群众心,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孙营乡全体村民思想水平、大局意识大幅上升,生活水平快速上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普遍提高。孙营乡坚定发展信心,脱贫致富的希望正在田野里加固。
供稿:映象网开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