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在市农牧业局任职的成都女孩刘晓丹被选派到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任第一书记。如今11个月过去了,险岩村面貌焕然一新,刘晓丹深得村民的信任,但她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深知扶贫任务艰巨的她,依然会坚守曾经立下的誓言:“农民不致富,我就不回家”。
成都女孩到南充乡下扶贫 心生感慨立下誓言
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是市委书记李仲彬的联系点,刘晓丹说,刚接到选派任务时,自己曾经苦恼过、彷徨过,作为一个“都市来客”,群众会欢迎吗?没有基层经验的自己,能承担得起这份重任吗?不仅刘晓丹自己心里没底,女儿只有3岁,父母身体也不好,家人表现出了不太支持的态度。
在自己的疑惑和家人的不解面前,刘晓丹很犹豫,但是她很快便想通了,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然组织让自己去当“蚯蚓”,泥巴再深也要去钻。于是,刘晓丹松开了女儿紧拉的小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驻村帮扶之路。
刘晓丹所在的险岩村位于马鞍镇西北部,该村三面环山,道路崎岖难行。全村286户农户中,贫困户就有48户,贫困人口达到155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2480元,很多贫困户生活困难,有时连温饱都不容易解决。一路上,刘晓丹看到的都是贫瘠的土地、破败的房屋、紧闭的木门,还有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却背着比身子还大的背篓在地里劳作的老人,这样的场景让刘晓丹心情久久无法平复。正是在这时,她立下了掷地有声的誓言:“农民不致富,我就不回家”。
“身入”更“心入” 带领全村贫困户脱贫
刘晓丹刚到任时,村里有人认为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只是走走过场,过不了多久就会“打道回府”。但是,刘晓丹到村里仅半个月,就走遍了全村6个组48户贫困户,天天和老百姓拉家常、摆龙门阵。在持续深入的沟通交流中,村民们逐渐改变了对刘晓丹的看法,并开始和这位第一书记亲近起来,遇事也要主动找刘晓丹帮忙。刘晓丹感到,驻村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
通过走访调查,民情理清了,村情摸透了。刘晓丹召集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仔细研究,针对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一户一户制定脱贫措施。南充本地市场对食用菌需求量大,日销售量约为10吨,南充产品不到3吨。刘晓丹很快摸清了食用菌的市场需求,她发现食用菌不但市场前景好,还可以深加工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了选准项目、选好产业,刘晓丹专门带领贫困群众代表到南充、浙江、江苏等地考察,增强他们致富信心。
为发展食用菌,刘晓丹引进了南充宝丰农业有限公司,与48户贫困户签订保底销售合同,成立了众鑫食用菌种植农民合作社,技术、市场问题都得到解决,发展有了保障。2015年10月1日,险岩村食用菌脱贫奔康产业园破土动工,作为扶贫重点对象的贫困户张守方夫妇,在刘晓丹的联系下成功获得银行贷款,建起了两个大棚,共600多平方米。从2015年11月开始,张守方夫妇便能够采菇卖钱了,如今,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以前穷得叮当响,现在真是不敢想象,真的太感谢书记了。”
截止目前,险岩村规划的80亩产业园已基本完成,48户贫困户全部入园发展。菌菇种植,采用国内先进的立体香菇种植技术,大棚内恒温恒湿,一年四季均可产香菇。已有30万袋香菇菌袋投入生产,已出产16万公斤。此外,该村上还启动了230亩蔬菜园区建设,22户贫困户参与蔬菜种植,建成了家庭农场18个,目前已经完成36亩苦瓜种植,预计1亩苦瓜的纯收入将达到4000元以上。
央视关注扶贫事迹 不忘初心坚守誓言
产业发展起来了,刘晓丹又带领险岩村村民进行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4.4公里的村道路、5.18公里的组道路、9.68公里的便民路建成;新建了7口山坪塘,整治了4口蓄水池;整治高标准农田200亩;危房改造2户;新建通讯基站1座……
“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过年回来看到家乡大变样,还以为走错了地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险岩村党支部书记张寿柏说,有刘晓丹这个硕士研究生带领大家脱贫攻坚,脱贫的信心更足了,险岩村退出贫困村、31户贫困户脱贫的目标实现有望。
今年5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四川仪陇:产业党小组 脱贫先锋队》为题,报道了险岩村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事迹。
“我始终记得市委李书记的那句话:如果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还记得在哪个阶段,哪个地方做了哪些有益的事,做了哪些老百姓还记得住的事,这多有回味啊,这多有意思啊!”在日志中,刘晓丹写到,“险岩村的日子,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有人说第一书记是致富带头人,但我觉得自己更像是小小的蚯蚓,一条松穷土、啃穷根、百折不挠的蚯蚓。”(记者 刘舒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