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奢旮村,由原奢旮小村和黄屯小村合并而成,位于保华镇东部,村委会距离镇政府驻地约14公里。全村面积19.77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组20个自然村寨,全村有农业人口778户42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1户2115人,2014年至2019年,已脱贫380户2065人,21户50人未脱贫。

农村创业项目致富养鸡_养殖鸡致富经视频_乡村 养殖 致富 鸡

奢旮村一角。

清明前夕,六盘水市保华镇奢旮村4组杜鹃红艳,满山遍野散发着春日气息。在一处名为发坡的地方,茂密的丛林中,有两排蓝色彩钢瓦顶的临时房内,几个排气扇嗡嗡作响,这是一个养殖场。

这个养殖场,是村民杨德贵投资建设的。

记者见到杨德贵时,他刚放牛回来,正在养殖场门口卸菜。

长年的劳作,让豁达干练的杨德贵,皮肤黝黑发亮。

杨德贵的妻子站在皮卡车上,杨德贵背着背篓站在车下。妻子将一棵棵白菜装入背篓里,并用脚踩紧,直到背篓装满后,杨德贵再将菜背到养殖场的配料区,周而复始。满头大汗的杨德贵说:“赚是赚钱,就是非常辛苦!很多人干不了。”

今年,杨德贵的养殖场喂养了9头牛。如今,牛的销售价格持续走高,有人出价28万元购买这些牛,但他拒绝了,“不慌卖,我这是种牛,前几天,一个4个月大的牛仔就卖了两万多,卖种牛不划算。”他一边笑一边说,表现出对现在的日子比较满意,“这几年虽说累些,但钱也挣得不少。”

此外,杨德贵还养了30多头猪,今年生猪市场行情好,“喂养25天至30天的猪仔,一头可以卖1500元钱而且不讲价,买猪的人上门来拉,都争着抢着要。”

杨德贵家的养殖场,建在自家的土地上。“既养猪又养牛,牛价不好猪价好,总有一样的销售价格好。”是杨德贵的生意经,经过几年的发展,他家不仅致富了,而且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提起开办养殖场的经历,杨德贵感触颇深:“我也想带着寨子里的人一起搞,但很多人来试了一下,吃不了这份苦,也不敢冒风险,就放弃了!”他表示,如果有村民想办养殖场,他也会跟大家交流,免费为村民做指导,让大家靠双手发家致富。

在奢旮村9组,还有洪江、简忠平等村民也靠发展养殖业致富了,他们分别养了100余头和60余头猪,成为当地养殖致富带头人。

致富之路千条万条,

奢旮群众靠着勤劳的双手,

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

“钱多活轻离家近,月月工资有保障,天天可回家。”

是当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的真实写照。

农村创业项目致富养鸡_养殖鸡致富经视频_乡村 养殖 致富 鸡

养鸡场工人正在给鸡蛋盖上标签。

6组村民柏军莲,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她通过在家门口就业,摆脱了贫困,一步一步奔向小康之路。

“鸡场里的工作好多了,以前打小工辛苦不说,还赚不到钱。”柏军莲说,以前,因为文化较低,自己只能在村里靠打散工维持生计,但是收入并不稳定,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贫寒。

2017年,村里建起了乌蒙凤鸡养殖场,柏军莲与村里的另外两位贫困户成为养鸡场工人,每个月不仅有了2500元的收入,还可以兼顾家里的农活。

自从到养鸡场工作后,柏军莲家里有了存款,去年,她家还宰了一头牛。随着家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让柏军莲真切感受到了日子有奔头,生活有希望。

在乌蒙凤鸡养殖场圈舍里,柏军莲与贫困户张才群坐在小凳子上,手握着印章,熟练地给鸡蛋盖上标签。

“在这里时间呆长了,鸡粪的味道也不觉得臭了。”张才群说,没到养鸡场务工前,她靠在周边乡镇打点散工赚钱供三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养鸡场建起后,她就到这里工作,“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情况好多了,供孩子读书也不觉得吃力了。”

“我们这里一共有6个员工,负责打扫卫生、喂鸡食、给鸡蛋盖标签等工作!”乌蒙凤鸡养殖场现场管理人员雷井瓦说,目前鸡场效益不错,贫困户在里面务工工资有保障,致富有盼头。

靠勤劳的双手,村民马红红不仅自己承包工程,还带领着村里的10余个贫困村民一起,外出做单项工程赚钱摆脱贫困。“我们常年在外干活,每年年底回来时,少的一年也能存6万多,一年就能够脱贫。”在电话中,马红红说。

奢旮村副支书马永平告诉记者:

奢旮村从2015年就开始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实力。村民靠勤劳的双手,通过就业务工、发展种植养殖等方式脱贫,同时,还通过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扶贫措施,激发摆脱贫困内生动力。本村有劳动力1977人,输出务工1264人,他们通过务工全部摆脱了贫困。

乡村 养殖 致富 鸡_农村创业项目致富养鸡_养殖鸡致富经视频

记者手记

勤劳是最好的脱贫致富门路

在脱贫攻坚路上,有越来越多和奢旮村民们一样的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搭建着一座邻里和谐、互帮互助、通向勤劳致富的坚实桥梁。如今,“等靠要”的人少了,勤劳肯干的人多了;思苦哀愁的人少了,积极乐观的人多了。

这些转变,源自众多百姓的勤劳肯干之举,源自党和政府脱贫政策的坚强指引。不等、不靠、不要,奢旮村民用汗水换来的钱,用勤劳换得的富贵,才永恒,才会让人心安理得。当问及他们的脱贫经验时,他们说:“勤劳是最好的脱贫致富门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