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22年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总和达13731亿斤,增长0.5%,再创新高。
丰收背后,今年开始推行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功不可没。面对今年长时间高温“烤”验,“量身定制”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紧跟农时、全程守护“油瓶子”,助推加速实现“稳玉米、扩大豆”双丰收。
优服务,“一地两种”助增收
大豆扩种,会与玉米争地,因此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扩种大豆的关键之举。今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各地摸索实践。
周口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市。今年试点2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然而,今年8月以来的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旱情,周口市气象局制作发布《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专题预报》,持续跟踪大豆、玉米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数据,为农户提供精准的农事指导。从夏播到秋收,气象助农克服播种至苗期高温干旱、花期严重高温热害、中期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等多重逆境。种植户纷纷竖起大拇指:“套种,中!”
周口遇到的高温“烤”验,重庆铜梁区也遇到了。7月15日,铜梁区政府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进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区气象局作为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气象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先导作用,开展生长发育气象条件动态监测,实时指导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持续蹲守20余天,成功实施3次人工增雨作业,缓和旱情影响。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月12日,菏泽市气象局联合市农科院大豆组技术人员调查已拔节的夏玉米生长情况 图/张鲁
安徽省宿州市今年示范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超60万亩。在夏种伊始,市气象局提出可通过调整播期使两种作物的开花期避开本地7月下旬和8月初的高温天气,从而减轻热害引起的大豆落花落荚和玉米授粉不良等。
“平均亩产156公斤,比去年增加了6公斤。”随着黑龙江省克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宣布大豆统计结果,现场迎来阵阵掌声。首次尝到扩种大豆“甜头”的西联镇合兴村种植大户张忠河说:“年初响应国家号召,我承包了1000多亩地种植大豆,通过气象局的专报了解到今年降水较少,我及时改选了抗旱性较强的大豆种子。”
抗旱,只是气象部门心系“国之大者”的一个缩影。
针对今年春播期低温偏低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准确评估春播延期天数,指导豆农选择适合当年生长季的大豆品种,并精准预测第一场透雨。
“气象信息为我们选品种、提前播种提供了科学支撑,后期跟进的气象服务也使我们更好地未雨绸缪,有效提升水热资源利用率。尤其是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提前发布,为我们科学应对气象灾害争取了时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高杰说。
黑土地上,大豆丰收的喜讯不断传来。“今年雨水充足,土壤墒情好,加上气象部门精细服务,大豆丰产丰收已成定局。”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农户孙广平说。
然而,在大豆播种前期,持续走低的温度让不少种植户担忧。对此,气象部门深入农田取土测墒、科学研判天气形势,最终得出“6月总体气温略高,大幅升温可弥补前期低温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温水条件较适宜大豆快速生长”的结论,帮助农户度过减产危机。
9月初,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气象局技术人员深入金沙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安装田间温湿度记录仪,开展玉米大豆收获期田间微气候实验 图/王丽娜
秋收期间,强降水和大风天气轮番上场,给秋收工作造成不小麻烦。9月30日,山东省禹城市气象局及时发布降水和大风降温预报,提醒农户“看天”开展秋收秋种。“多亏提前收到天气预报,我才没有开展秋收,要不收下来的大豆、玉米还不知道潮成啥样。”房寺镇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厚志感慨。
10月16日夜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新星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一派繁忙。这得益于合作社负责人陆小军提前打开“宁夏智慧气象”App,看到种植基地所在村镇精细化格点降水预报,决定连夜提前安排机械化玉米收割。提起今年大豆产量,陆小军喜上眉梢,“9月每亩地多收了一茬大豆,至少每亩能增收500多元。”
强引擎 挖掘产能潜力
藏粮于地的底气也源于强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气象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特点,进一步优化田间配置,让科技手段更加“本土化”。
“我们对玉米定向铺设微管、定期浇水、冲施氮肥,确保玉米生长有充足水肥。”河北邢台市南和区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研究员温春爽介绍,在玉米生长关键期,气象部门在一些种植基地安装温湿度记录仪,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温度、湿度等信息,并根据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及程度,为农户浇水、施肥、打药等田间管理提供科学意见。
这是南和区气象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在市气象局环境中心的支持下,开展的玉米大豆收获期田间微气候实验。通过该实验,可精准分析不同密度种植方法的微气象条件的区别,判断气象条件对产量的影响。
“前两年,我们种植的大豆平均亩产不足150公斤。今年,种植的‘蒙豆1137’平均亩产200公斤,为近3年最好。”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远满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将锦旗送到内蒙古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每样农事都离不开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气象部门是我们种植大豆的底气。”
自2020年,内蒙古气象局、农牧厅联合成立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以来,连续开展“蒙豆”系列和“黑河”系列部分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并于2021年试验得出“蒙豆系列”不同品种大豆的最佳播期。今年,该中心对最佳播期进行推广,并开展分地域、分品种、分生育期、分农事季节和分灾害的气象服务。
8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大豆推广示范基地监测病虫害情况 图/乌尼尔
玉米“套”大豆,“搭伙”种出高收益,科技手段也必不可少。
在河南濮阳,市气象局组织专家团队详细统计关键气象因子数据,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小气候研究,并围绕如何选配气候适宜品种、如何结合气候气象条件进行缩株保密以及开展病虫害防治等进行论证,从日照时数、积温、降水量及降水分布等方面开展分析研判,对种植行间距、株间距及播种期提出建议,充分发挥玉米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
在宁夏,吴忠市气象局结合本地气候特点,选取灌区3种单种模式和5种复种模式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复种模式推广的气候可行性,制作农业气象服务决策咨询报告,进一步提高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永宁县气象局与宁夏农作物研究所对3种不同带宽比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大豆冠层上方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及叶片温度、冠层光照强度等要素进行连续观测,为选择推广气候资源利用率高、产量高的复合种植模式提供有效科技保障,让“一亩顶三亩、一田多收入”成为现实。
眼下,气象部门正持续开展更加精细、更具特色、更加智慧的为农服务,念好“大豆扩种经”,为大豆面积扩、单产升、总产增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刘倩(王利轩、赵桂芳、王尧、徐玉强、王丽娜、胡小剑、王素杰、李琳玉、李德、马嘉炜、孙百茹、李长松、张智慧、顾娜娜、王萌、罗先猛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