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立冬,随着造林季的到来,“中国黄杨之乡”偃师区邙岭镇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34岁的王兴国站在田间地头,指挥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卡车,起苗、装车、发货,沉稳老练、游刃有余。

今年是王兴国返乡创业的第五年。不同于上一辈搞苗木的老路子,王兴国“玩”出了新花样:拍视频、做直播,在网上揽订单,销售不再是“待客上门”;植保用上了无人机,省时高效降成本。5年来,从最初的20亩到现在的260亩,他的基地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活,年销售额轻松超百万元。

就在今年,孟津区送庄镇梁凹村的“80后”返乡创业者李治强,也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一百万”。

李治强是农业院校的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服务。前些年,看到家乡特色农业发展的蓬勃势头,他再也不甘心做一个“打工仔”,决心返乡创业“自己当老板”。

今年夏秋时节,李治强打理的30亩“阳光玫瑰”葡萄首次集中上市。得益于对栽培技术的精准把控,4万公斤高品质葡萄卖了100多万元。乡亲们看着眼热,也由衷为他点赞:“年轻人有知识,种地的水平也不一般!”

“前些年,之所以萌生返乡创业的念头,是受了‘草莓西施’吕妙霞等返乡乡贤事迹的影响。”李治强坦言。12年前,吕妙霞回乡栽下了一棵棵小小的草莓苗,如今已扩展至上万亩的基地,让孟津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草莓优势产区。“未来,我不仅要干好自己的事业,还要当好‘田秀才’,以自己所学服务乡亲,一起奔富路。”李治强说。

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当下,越来越多的在外乡贤带着新观念、新技术和打拼积蓄重返故乡、开创事业,也让家乡变得更富更美。

乡贤返乡创业,靠的是乡情感召、乡愁牵绊,凭的是一颗初心、满腔热情,更离不开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市委明确提出,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为乡贤返乡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促进乡村特优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前不久,市委又专门出台文件,从加大财政奖补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减轻税费负担、给予场地支持、强化创业培训、完善创业保障、突出示范带动等7个方面,细化了20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各类要素保障,以及从创业立项、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到经营的全链条式扶持。

除了真金白银的投入,各地也推出了一系列“暖心”待遇。比如,前不久,汝阳县隆重表彰“乡创客”,县委、县政府领导把“乡创客”的荣誉牌匾大张旗鼓地送到乡贤老家,不仅让乡贤脸上有光,更增进了情感认同。

新时代广阔农村天地大有可为。瞧!河洛乡村的振兴大舞台上,正上演着精彩的创业故事——汝阳的“乡创客”温国粮把小麻花作成了大产业,立志通过电商把汝阳麻花卖向全国;宜阳的艾草大户陈进武创办了艾灸博物馆,种艾草、做艾灸,效益高、势头劲;“甜瓜小镇”的马明盼推出了“农场垫资先种瓜、农户见效再投资”的合作模式,正在把甜蜜的事业越做越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