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业养殖的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目前,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其中,蚯蚓作为钜蚓科动物,包括有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gili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lsen等诸多品种。蚯蚓的营养丰富,人工养殖产量高,可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同时,蚯蚓性寒、味咸,能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具有降血压、止咳、镇静解热、抗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上用于高热神昏、癫痫、皮肤病、肺热喘咳、烧伤烫伤、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症。目前,蚯蚓在临床上的应用的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可,继续对蚯蚓作为药品的开发和研究能够获取巨大的经济价值,并造福全人类。而且,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能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目前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蚯蚓在传统上的养殖方法有盆养法、箱筐饲养法、池养法、土沟饲养法、垃圾饲养法、地槽养殖法、架式养殖法等,而设施大棚养殖蚯蚓(尤其是药用蚯蚓)未见有报道。宋大鲁提出了土沟养殖蚯蚓的方法(《西南民兵》,1997,36),但是无法解决药用蚯蚓品种与其他蚯蚓品种杂交而导致的蚯蚓品系纯度下降的问题,同时也无法保障蚯蚓的捕获效率。传统蚯蚓养殖方法的缺陷主要体现在:(1)蚯蚓品种(尤其是药用蚯蚓)纯度无法保障;(2)蚯蚓养殖产量差异较大,如传统的红蚯蚓(大平二号等)产量较高但是药用价值相对较低,而采用盆养法、箱筐饲养法无法保障蚯蚓的产量与品质;(3)传统方法蚯蚓捕获效率低下,费时费力;(4)蚯蚓(尤其是药用蚯蚓)对于环境因素十分敏感,传统现有养殖方法脱离了蚯蚓自然的生长环境,蚯蚓生长不可控影响因素太多,存在蚯蚓产量低下、死亡率高等缺点。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在设施大棚的农田中产量高、效益高、采收方便、纯度高(蚯蚓不会自然杂交)、逃逸率低的蚯蚓的养殖方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在设施大棚的农田中开沟起垄,各垄间沟内设置至少一个网袋,所述网袋内装有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再在网袋内放入蚯蚓种苗后投放蚯蚓养殖料进行养殖。优选地,所述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中,所述泥土与蚯蚓养殖料加入的质量之比为100:8-15。更优选地,所述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中,所述泥土与蚯蚓养殖料加入的质量之比为100:9-12。优选地,所述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在装入网袋前需要进行加水保湿。更优选地,所述加水保湿后泥土的湿度为60-70%。优选地,所述垄沟边设有喷淋设施或者滴灌设施。优选地,所述农田中土壤的湿度为45-55%。优选地,相邻所述垄之间距离为3.5-4.5m。优选地,所述垄间沟的数量为3-5条/亩优选地,所述垄间沟的沟深为45-60cm,所述垄间沟的沟宽为0.6-0.8m。优选地,所述网袋设于垄间沟内的数量为1-3个/2m。优选地,所述网袋的尺寸为40-60cm*40-60cm*70-90cm。优选地,所述网袋中网孔规格为40-60目。优选地,所述网袋顶部曝露于垄间沟外且高于农田平面。更优选地,所述网袋顶部高于农田平面8-12cm。
更优选地,所述网袋的封口打结。优选地,每个所述网袋中加入的蚯蚓种苗的质量为1-1.5kg。优选地,所述网袋内放入蚯蚓种苗后要进行第一次加水保湿并遮荫。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加水保湿的加水量为0.5-0.6l/袋。优选地,投放蚯蚓养殖料后要进行第二次加水保湿并遮荫。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次加水保湿的加水量为0.2-0.3l/袋。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料的投放方式为:第1个月每隔9-11天投放1次,每次0.8-1.0kg/网袋;第2个月开始,每隔5-7天投放1次,每次1.0-1.2kg/网袋。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料进行投放的时间为晴天下午15-18点。优选地,所述第一次加水保湿或第二次加水保湿的用水为符合国家标准(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更优选地,所述遮荫是用遮荫物覆盖在网袋上进行遮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遮荫物选自稻草、遮荫布、遮荫网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地,所述养殖后的蚯蚓采收次数为4-5次。更优选地,所述养殖后的蚯蚓采收次数为5次时,采收时间分别为3月、5月、7月、9月、11月。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蔬菜水果5-15份;粮食作物5-7份;畜禽粪便100份。
更优选地,所述蚯蚓养殖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蔬菜水果8-11份;粮食作物5.2-6份;畜禽粪便100份。优选地,所述蔬菜水果选自干的蔬菜水果或新鲜的蔬菜水果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更优选地,所述蔬菜水果中,所述干的蔬菜水果与新鲜的蔬菜水果的重量之比为3:5-8。优选地,所述粮食作物选自粮食作物籽实或秸秆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更优选地,所述粮食作物中,所述籽实与秸秆的重量之比为3:2.2-3。更优选地,所述籽实为玉米。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玉米为炒热后粉碎的玉米。更优选地,所述秸秆选自麦麸或芋艿叶片茎秆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芋艿叶片茎秆选自干的芋艿叶片茎秆或新鲜的芋艿叶片茎秆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地,当秸秆为麦麸和干的芋艿叶片茎秆时,所述麦麸与干的芋艿叶片茎秆的重量之比为2:1。进一步优选地,当秸秆为麦麸和新鲜的芋艿叶片茎秆时,所述麦麸与新鲜的芋艿叶片茎秆的重量之比为2:0.2。优选地,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牛、猪、鸡、羊、鸽的粪便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更优选地,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牛、猪的粪便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设施大棚中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采用的蚯蚓养殖料在蚯蚓收集后变成蚯蚓粪。
本发明通过网袋内的农田土壤+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等配料,经过蚯蚓的取食、消化和排泄等过程,1年之后,网袋内的混合物将成为养分高效齐全的蚯蚓粪肥,取出后可以用于设施大棚自身土壤改良、育苗基质肥、其他区域改良土壤肥、盆栽肥等。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垄间布局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本发明提供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如图1所示,在设施大棚的农田中开沟起垄,各垄间沟内设置至少一个网袋,所述网袋内装有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再在网袋内放入蚯蚓种苗后投放蚯蚓养殖料进行养殖。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设施大棚为未受污染的单栋大棚或者连栋大棚,所述设施大棚的土壤ph<9,所述设施大棚包括有排灌设施以及夏季通风遮荫设施。
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中,所述泥土与蚯蚓养殖料加入的质量之比为100:8-15,优选为100:9-12。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在装入网袋前需要进行加水保湿。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水保湿后泥土的湿度为60-70%。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为将泥土和蚯蚓养殖料腐烂搅拌均匀后制得。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农田中土壤的湿度为45-55%,优选为50%。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蚯蚓生长及有机质腐烂。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垄沟边设有喷淋设施或者滴灌设施。用于确保设施农田土壤湿度可以达到45-55%。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相邻所述垄之间距离为3.5-4.5m,优选为4m。所述垄之间距离是指相邻垄的顶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垄间沟的数量为3-5条/亩,优选为4/亩。便于有效设置网袋。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垄间沟的沟深为45-60cm,所述垄间沟的沟宽为0.6-0.8m。
便于有效设置网袋。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网袋设于垄间沟内的数量为1-3个/2m垄间沟,优选为1个/1m垄间沟。有利于蚯蚓生长。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网袋的尺寸为40-60cm*40-60cm*70-90cm,优选为50cm*50cm*80cm。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网袋中网孔规格为40-60目。所述网袋可以不用支架,易操作。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网袋顶部曝露于垄间沟外且高于农田平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网袋的封口打结。用于防止蚯蚓逃逸。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网袋顶部高于农田平面8-12cm,优选为10cm。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每个所述网袋中加入的蚯蚓种苗的质量为1-1.5kg,优选为1.2kg。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网袋内放入蚯蚓种苗后要进行第一次加水保湿并遮荫。所述第一次加水保湿能够让蚯蚓湿润便于其快速钻入泥土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加水保湿的加水量为0.5-0.6l/袋。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投放蚯蚓养殖料后要进行第二次加水保湿并遮荫。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次加水保湿的加水量为0.2-0.3l/袋。用以润湿蚯蚓养殖料。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蚯蚓养殖料的投放方式为:第1个月每隔9-11天投放1次,每次0.8-1.0kg/网袋;第2个月开始,每隔5-7天投放1次,每次1.0-1.2kg/网袋。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蚯蚓养殖料进行投放的时间为晴天下午15-18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加水保湿或第二次加水保湿的用水为符合国家标准(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遮荫是用遮荫物覆盖在网袋上进行遮盖。进行保湿,避免高温与干燥,影响蚯蚓生长。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遮荫物选自稻草、遮荫布、遮荫网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遮荫布或遮荫网均为常规使用的遮荫布或遮荫网。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养殖后的蚯蚓采收次数为4-5次,优选为5次。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养殖后的蚯蚓采收次数为5次时,采收时间分别为3月、5月、7月、9月、11月。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中,所述蚯蚓养殖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蔬菜水果5-15份;粮食作物5-7份;畜禽粪便100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蚯蚓养殖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蔬菜水果8-11份;粮食作物5.2-6份;畜禽粪便100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蔬菜水果选自干的蔬菜水果或新鲜的蔬菜水果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干的蔬菜水果为晒干的蔬菜或水果。所述干的蔬菜水果需要粉碎。所述新鲜的蔬菜水果是刚采摘的蔬菜水果。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的蔬菜水果为干的蔬菜水果废弃物,所述新鲜的蔬菜水果为新鲜的蔬菜水果废弃物。所述蔬菜水果废弃物可为蔬菜和/或水果的废弃物,即不被人类食用处于丢弃状态的蔬菜水果。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蔬菜水果中,所述干的蔬菜水果与新鲜的蔬菜水果的重量之比为3:5-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粮食作物选自粮食作物籽实或秸秆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粮食作物为粮食作物废弃物。所述粮食作物废弃物为粮食作物中不被食用处于丢弃的部分或者存放过久后不能食用的粮食作物。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粮食作物中,所述籽实与秸秆的重量之比为3:2.2-3。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籽实为玉米。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玉米为炒热后粉碎的玉米。所述玉米具有香味且为粉状物。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秸秆选自麦麸或芋艿叶片茎秆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芋艿叶片茎秆选自干的芋艿叶片茎秆或新鲜的芋艿叶片茎秆中的一种。所述芋艿叶片茎秆为芋艿的叶片及茎秆。所述干的芋艿叶片茎秆为晒干的芋艿的叶片及茎秆。在具体实施例中,当秸秆为麦麸和干的芋艿叶片茎秆时,所述麦麸与干的芋艿叶片茎秆的重量之比为1.5-2.5:1,优选为2:1。在具体实施例中,当秸秆为麦麸和新鲜的芋艿叶片茎秆时,所述麦麸与新鲜的芋艿叶片茎秆的重量之比为1.5-2.5:0.2,优选为2:0.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牛、猪、鸡、羊、鸽的粪便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牛、猪的粪便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在本发明提供的蚯蚓养殖料中,所述畜禽粪便为二年以上腐熟原料。上述蚯蚓养殖料在蚯蚓收集后变成蚯蚓粪。通过网袋内的农田土壤+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等配料经过蚯蚓的取食、消化和排泄等过程,1年之后,网袋内的混合物将成为养分高效齐全的蚯蚓粪肥,取出后可以用于育苗基质肥、改良土壤肥、盆栽肥等。实施例1将50kg的泥土和6kg的蚯蚓养殖料腐烂搅拌均匀后制得的混合物,进行浇水保湿,使泥土的湿度控制在65%,装入1个网袋内。
网袋的尺寸为50cm*50cm*80cm,网袋中网孔规格为50目。在设施农田中开沟起垄,设施农田中土壤的湿度为50%。垄之间的距离为4m,每亩开4条垄间沟,垄间沟的沟深为60cm,垄间沟的沟宽为0.65m。在每米的垄间沟内放置一个网袋,网袋的封口打结,网袋顶部曝露于垄间沟外且高于农田平面10cm。再在每个网袋内放入1.2kg蚯蚓种苗,再加0.55l水,让蚯蚓湿润便于其快速钻入泥土中,然后用遮荫物覆盖在网袋上进行遮盖,进行保湿。遮荫物为遮荫布。最后投放蚯蚓养殖料,第1个月每隔10天投放1次,每次0.9kg/网袋,第2个月开始,每隔6天投放1次,每次1.1kg/网袋。每次进行投放蚯蚓养殖料后,要及时每个网袋浇水0.25l,并覆盖遮荫物,以免干燥,进而影响蚯蚓生长,蚯蚓养殖料进行投放的时间为晴天下午16点。网袋养殖一年采收5次。上述采用的蚯蚓养殖料原料,包括有100kg腐熟二年的牛及猪的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3kg干的蔬菜水果废弃物、6kg新鲜的蔬菜水果废弃物、3kg炒热后粉碎的玉米粉状物、2kg麦麸、1kg干的芋艿叶片茎秆。实施例2将50kg的泥土和4.5kg的蚯蚓养殖料腐烂搅拌均匀后制得的混合物,进行浇水保湿,使泥土的湿度控制在60%,装入1个网袋内。
网袋的尺寸为50cm*50cm*80cm,网袋中网孔规格为60目。在设施大棚的农田中开沟起垄,农田中土壤的湿度为45%。垄之间的距离为4m,每亩开4条垄间沟,垄间沟的沟深为55cm,垄间沟的沟宽为0.7m。在每米的垄间沟内放置一个网袋,网袋的封口打结,网袋顶部曝露于垄间沟外且高于农田平面10cm。再在每个网袋内放入1.1kg蚯蚓种苗,再加0.50l水,让蚯蚓湿润便于其快速钻入泥土中,然后用遮荫物覆盖在网袋上进行遮盖,进行保湿。遮荫物为遮荫布。最后投放蚯蚓养殖料,第1个月每隔10天投放1次,每次0.8kg/网袋,第2个月开始,每隔7天投放1次,每次1.2kg/网袋。每次进行投放蚯蚓养殖料后,要及时每个网袋浇水0.2l,并覆盖遮荫物,以免干燥,进而影响蚯蚓生长,蚯蚓养殖料进行投放的时间为晴天下午17点。网袋养殖一年采收4次。上述采用的蚯蚓养殖料,包括有100kg腐熟二年的牛及猪的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3kg干的蔬菜水果废弃物、6kg新鲜的蔬菜水果废弃物、3kg炒热后粉碎的玉米粉状物、2kg麦麸、0.2kg新鲜的芋艿叶片茎秆。对比例1采用常规的露天大田养殖方式,对蚯蚓进行养殖,每亩采用市售商品有机肥1300公斤施肥。
以田间每平方米5条蚯蚓,每条蚯蚓平均为1.8克计算,每亩蚯蚓释放量为5974克。每年采收2次。实施例3将实施例1获得的蚯蚓,进行采集后的分类、称重、区间比例,发现每条6克以上的蚯蚓占14%,每条5-6克的蚯蚓占23%,每条4-5克的蚯蚓占37%,每条3-4克的蚯蚓占16%,每条2-3克的蚯蚓占10%,具体结果见表1。其中,符合药用蚯蚓的采收要求≥2.5克/条蚯蚓达到90%以上。表1设施大棚采集后的网袋养殖蚯蚓个体重量分布表蚯蚓重量(g)百分比例(%)药用蚯蚓的采收要求(g)>614≥2.55-623≥2.54-537≥2.53-416≥2.52-310≥2.5实施例4将实施例1中的养殖方式的养殖结果,根据实施例3中的采收要求,以纯度比例94:6计(按100斤算),每亩可以投放160只网袋,每只网袋可以放1.2公斤蚯蚓种苗,收获可取3.1公斤。计算每个网袋每次收获3.2公斤*每年5次=16公斤每个网袋每次种苗1.2公斤*5次每年=6.0公斤每袋5次产量16-6=10.0公斤160只网袋*10.0公斤=1600公斤(净重,鲜重)即实施例1中的养殖方式一年可获得1600公斤净重的蚯蚓。数据比较例1将实施例1中的养殖方式的养殖结果,与对比例1进行比较,两者产量结果比较见表2。
表2网袋(养殖料)养殖与常规大田养殖的蚯蚓数据对比如表2所示,与传统大田蚯蚓养殖相比,蚯蚓的采收次数、产量、采收率、蚯蚓纯度以及每平方米蚯蚓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样采用网箱养殖方式,本发明的特殊养殖料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产量优势与采收率优势。数据比较例2将实施例1中养殖方式获得的蚯蚓粪便进行测试,网袋养殖后蚯蚓粪肥的养分指标数据见表3。由表3可知,网袋养殖后蚯蚓粪肥养分高效齐全,取出后可以用于设施大棚自身土壤改良、育苗基质肥、其他区域改良土壤肥、盆栽肥等。表3网袋养殖后蚯蚓粪肥的养分指标数据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在设施大棚的农田中具有产量高、效益高、采收方便、纯度高(蚯蚓不会自然杂交)、蚯蚓逃逸率低等优点。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当前第1页12
技术特征:
1.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在设施大棚的农田中开沟起垄,各垄间沟内设置至少一个网袋,所述网袋内装有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再在网袋内放入蚯蚓种苗后投放蚯蚓养殖料进行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中,所述泥土与蚯蚓养殖料加入的质量之比为100:8-15;所述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在装入网袋前需要进行加水保湿,所述加水保湿后泥土的湿度为6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垄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a1)相邻所述垄之间距离为3.5-4.5m;
a2)所述垄间沟的数量为3-5条/亩;
a3)所述垄间沟的沟深为45-60cm,所述垄间沟的沟宽为0.6-0.8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袋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b1)所述网袋设于垄间沟内的数量为1-3个/2m;
b2)所述网袋的尺寸为40-60cm*40-60cm*70-90cm;
b3)所述网袋中网孔规格为40-60目;
b4)所述网袋顶部曝露于垄间沟外且高于农田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网袋中加入的蚯蚓种苗的质量为1-1.5kg;所述网袋内放入蚯蚓种苗后要进行第一次加水保湿并遮荫,所述第一次加水保湿的加水量为0.5-0.6l/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蔬菜水果5-15份;
粮食作物5-7份;
畜禽粪便100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料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c1)所述蔬菜水果选自干的蔬菜水果或新鲜的蔬菜水果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c2)所述粮食作物选自粮食作物籽实或秸秆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c3)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牛、猪、鸡、羊、鸽的粪便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料的投放方式为:第1个月每隔9-11天投放1次,每次0.8-1.0kg/网袋;第2个月开始,每隔5-7天投放1次,每次1.0-1.2kg/网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料进行投放的时间为晴天下午15-18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料投放后要进行第二次加水保湿并遮荫,所述第二次加水保湿的加水量为0.2-0.3l/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在设施大棚的农田中开沟起垄,各垄间沟内设置至少一个网袋,所述网袋内装有泥土和蚯蚓养殖料的混合物,再在网袋内放入蚯蚓种苗后投放蚯蚓养殖料进行养殖。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设施大棚中蚯蚓工厂化的养殖方法,在设施大棚的农田中具有产量高,可收获4‑5次/年,效益高、采收方便、纯度高(蚯蚓不会自然杂交)、蚯蚓逃逸率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喜;吕卫光;陶晓斌;张惠兰;郑宪清;张娟琴;张翰林;白娜玲;张海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20.03.30
技术公布日: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