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在湖南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蚕梅村,村民们正喜孜孜地忙碌着采摘新鲜的丝瓜。
“我们的第一批丝瓜五月初就上市了,每斤卖到15元,完全体现了我们白关丝瓜的品牌价值!”白关镇农家一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技师旷道西兴奋地说。
“白关丝瓜确实名声在外啦!”白关镇蚕梅村丝瓜育苗大户袁深根看着手里的丝瓜自豪地说道。自立春起,袁深根便在大棚内开始新一年的育苗工作。从授粉开始,到把丝瓜嫩苗运往各地,袁深根事事亲力亲为,目前丝瓜育苗已达18多万株,不仅保障了本村农户种植丝瓜,还将瓜苗销往湘潭、醴陵等地。
2020年3月,“白关丝瓜”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品牌,12月上旬完成农业农村部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认证,是株洲唯一一个在一年内完成地理标志“双认证”的农产品。专家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意味着获得了闯市场的“金字招牌”。
1983的《湖南省水利志》中曾记载,白关丝瓜历史悠久,起源于1933年,原名白丝瓜,曾是宫廷佳肴。勤劳的白关人在引进白丝瓜后,发现丝瓜收获期较短,且春夏丝瓜与秋丝瓜口味差距较大,便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改良了丝瓜品种。如今,成为株洲市一项“拳头产品”,很多像袁深根一样的农户借种植丝瓜纷纷实现了脱贫致富。
白关镇是怎么在丝瓜种植上走出自己的特色路、打响“白关丝瓜”这一品牌的呢?白关人自豪地说,我们有自己的一本“丝瓜经”。
大棚作法门 巧解温度题
白关镇,地处株洲市郊东部,年平均气温17-18℃。热量资源充足,降水多,无霜期长。土壤主要为红壤,以红黄砂泥为主,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97g/kg,耕层质地以砂壤为主,pH为5.11,十分适合种植瓜果蔬菜。但因冬季气温较低,立春后回暖较迟,影响瓜苗培育,导致早期的白关丝瓜往往赶不上头市,而第二批丝瓜市价又远低于头市,便有许多农户不愿种植丝瓜,白关丝瓜的发展曾一度陷入瓶颈。
为解决温度难题,白关镇想到了大棚育苗的方法,通过大棚保温,让丝瓜生长期提前,同时大力普及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让90天的采收期延长至150天。以东方四季果蔬基地、袁深根为代表的农企、农户更是针对丝瓜色泽、口感不断进行改良,让本生长于春夏的丝瓜可全年结瓜上市,同时令秋丝瓜也能鲜甜不逊于春丝瓜,保证了丝瓜品质,也提高了种植户信心。
“三稳一保”促生产 新技术打通品牌关
春丝瓜和秋丝瓜都面临着供需不平衡的难题,无论是春丝瓜的供不应求,还是秋丝瓜的供大于求,都容易触发“菜贱伤农”的危机,因此保障丝瓜供应量、拓宽销售渠道是白关镇打响特色品牌的关键环节。
白关镇着重抓好“三稳一保”工作,为丝瓜种植打好基础。一是稳政策。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及时将种粮补贴全部发放到位,积极协调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保障春耕农户贷款资金需求。二是稳面积。组织各村(社区)全面开展2021年果蔬种植面积摸排行动。截至目前,白关丝瓜、长青冬瓜、白玉甜瓜等20余种果蔬种植面积达到13064亩,其中丝瓜占比为54.4%。三是稳产量。联合当地乡贤企业、村级经济合作社,全面做好种子、化肥的购买和储备及育苗培肥等工作,帮助一万余名农户顺利实现复耕。四是保供应。加强产销对接,引导更多企业、散户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微平台解决滞销问题,依托龙头企业望家欢、东方四季、农家壹号等,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产品抽检和独立第三方审核,精准研判需求目标,并通过温度锁管理等技术保障冷链不断,确保高品质丝瓜进入市场,让白关丝瓜从田间地头跃入新媒体平台,线下线上同时打响品牌。
丝瓜温暖异乡心 乡情为引增效应
“白关丝瓜的味道能唤醒游子心中美好的家乡时光,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样从白关走出来的人看到白关丝瓜马上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家乡之情。”在深圳创业的付先生夫妇,偶然在超市购物时看到白关丝瓜,当时心情特激动,一下子买了几十条,自己吃,还送些给朋友吃,“白关丝瓜代表的是家乡味,希望家乡的丝瓜走得更远,销得更广,让更多在外漂泊的白关儿女都能品尝到这份独特的乡情。”
家乡人带动消费,一大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株洲人都积极主动地推广着白关丝瓜。依托先进的种植培育技术、科学的储存运输模式,白关丝瓜不仅做到了“全年鲜”,更实现了“全国鲜”;不仅销往湖南省各地,更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旗帜。
丝瓜生白关,春来多几支,愿君多品尝,此物最相思。乡情为引,口味留心,白关丝瓜这本“经”不仅在手中,更在千万株洲人的心里。
“今年我们启动了‘白关丝瓜’特色小镇建设,做好‘规模’文章,培育发展动能。全力推进‘1126’发展目标:优先发展1条白关丝瓜产业带(‘东山村—龙凤庵村—蚕梅村’),完成1万亩丝瓜种植面积,重点打造东方四季和华亿2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力争实现6亿产值。”白关镇党委书记黄强介绍。(文图:刘畅 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