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甘蔗种植视频致富经_致富经甘蔗种植视频_视频致富甘蔗种植cctv7

覃庆华(右)走访贫困户。

致富经甘蔗种植视频_视频致富甘蔗种植cctv7_cctv7甘蔗种植视频致富经

蔡宁伟(左四)走访龙昌村粤桂帮扶就业扶贫车间。

cctv7甘蔗种植视频致富经_视频致富甘蔗种植cctv7_致富经甘蔗种植视频

潘宏贤(左二)带领村党员到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开展党日活动。

cctv7甘蔗种植视频致富经_视频致富甘蔗种植cctv7_致富经甘蔗种植视频

黄世达在立星村种植的柑橘。

汗水湿透衣背、泥水染黄裤脚、来去风尘仆仆……在马山县脱贫攻坚一线,乡镇干部、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党员致富带头人留下了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马山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马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一个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面旗帜,他们抓党建、促脱贫、服务群众,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真情和汗水奏响了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2020年5月,马山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截至目前,马山县75个贫困村已实现73个退出,148984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84%,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今年马山县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力度不减、标准不降、频道不换,积极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不忘初心的政治担当、勇毅笃行的发展决心,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古寨瑶族乡党委书记覃庆华:

一心一意公仆心 瑶寨山里情意浓

2015年11月,覃庆华来到古寨瑶族乡担任党委书记,刚来时看到的是九分石头一分地的穷山恶水,当地群众贫困发生率高达27.58%,9个行政村中有7个是贫困村。

上任后,覃庆华走遍全乡260个弄场后发现,不仅是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同样严重。

“一些乡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的内生动力普遍不足。”覃庆华认为,“要突破这一思想瓶颈,首先由我这个书记带头,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他带领古寨瑶族乡党委开展“脱贫攻坚当先锋·千山万弄党旗红”党建促脱贫行动,创新开展“党旗领航·攻坚拔寨”主题活动,以党员为核心力量,由党委书记挂帅,组建发展生产先锋队等8种党员先锋队、80支先锋队伍,由简到难,将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族团结政策落地,坚持用好用足民族政策和扶贫开发两大优惠政策,争取资金投入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全乡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乡亲们从尝到“甜头”中收获信心,逐步消除“等靠要”的思想。

为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古寨瑶族乡创新性举办“新时代流动夜校”,以覃庆华为首的党员干部定期进村入屯开展夜校活动,把党的扶贫政策和民族团结精神传达给群众。2020年上半年,该乡共组建“新时代流动夜校”46个,覆盖率100%,累计组织开展培训35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1万余人次。

在覃庆华的带领下,古寨瑶族乡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兴乡、产业富乡、平安稳乡”的发展思路,大力盘活发展金银花、桑蚕等十余种生态特色种养殖业。如今,全乡共成立村民合作社9个、专业种养合作社35个、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作社8个,“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107.11万元。各族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全乡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7.58%降至0.51%。

几年里,覃庆华走遍了全乡所有的贫困户,村容村貌、家容家貌有了极大的改变和提升,全乡实现所有贫困村脱贫摘帽。古寨瑶族乡和覃庆华分别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百龙滩镇龙昌村第一书记蔡宁伟:

打造致富能人队伍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

在马山县百龙滩镇龙昌村的粤桂帮扶就业扶贫车间里,缝纫机针杆上下往复地穿过皮料、布料,一个个精美的钱包、手包初见雏形。脱贫户袁维熟练地忙碌着,“村里的小学就在车间附近,每天上班顺路送孩子上学,下班接孩子放学,非常方便,这多亏了蔡书记和帮扶干部带领我们脱贫致富”。

袁维口中的“蔡书记”正是该村第一书记蔡宁伟。2018年3月,蔡宁伟经组织选派来到马山县百龙滩镇龙昌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两年多以来,他紧紧围绕驻村工作职责,在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教育扶贫资助等方面入手,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两年来带领龙昌村197户821人实现脱贫,2019年底龙昌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刚到村里,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蔡宁伟采取“土办法”了解全村基本情况,一方面向村“两委”干部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到老党员、退休村干、屯长、致富能人、贫困户家中走访,征询他们对全村发展建设的意见和思路,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回应。经过3个月深入走访调研,他了解掌握了龙昌村的基本情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村里要实现脱贫摘帽,贫困户要实现增产增收,那就必须在产业发展和就业上下功夫。于是,蔡宁伟把村里的共产党员同培养致富带头人挂钩,打造了一支党员致富能人队伍。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前几任第一书记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蔡宁伟和村“两委”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围绕产业发展、贫困户增收,结合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专长,认真研究提出了打造“一种五养两园一车间”的“1521”发展思路,“一种”即种桑,“五养”即养蚕、养猪、养羊、养鸡、养牛,“两园”即创建龙昌村桑蚕扶贫产业示范园和生猪养殖扶贫产业示范园,“一车间”即创建龙昌村粤桂帮扶就业扶贫车间。经过两年的努力,龙昌村“1521”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通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实现了“挣钱顾家务农三不误”,企业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精准解决扶贫转移就业难题,实现了“三赢”。

2019年,龙昌杜东母猪合作社成功出栏销售母猪和肉猪超过5000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就业扶贫车间产品产值300万元,车间员工月平均工资达2600元。两年来,龙昌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产业就业齐发力,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升了脱贫质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蔡宁伟说:“脱贫工作只有做得让老百姓满意,我才能安心。虽然我们村已经脱贫摘帽,但今年我们还要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要争取相关部门的资金项目支持,扶持产业发展。”

古零镇乔老村党总支部书记潘宏贤:

念好“山水经” 打赢脱贫仗

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到产业兴旺的乡村旅游基地,小都百的变化,离不开乔老村党总支部书记——潘宏贤。

潘宏贤曾是一名“广漂”,拿着多年积蓄回到家乡做起了生意。经商之余,潘宏贤经常到空巢老人家里唠嗑,与留守儿童玩耍,帮助村里开展文艺演出,赢得了好口碑。2011年,潘宏贤被推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

新官上任的潘宏贤,立刻把19个自然屯都走了一遍。“了解群众的难处,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我跟他们打交道没有技巧,就是交心。”潘宏贤8年履职如一日,“我一定要把乡亲们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解决好,这是我作为党总支部书记的初心。”

“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百。”阡陌芬芳、绿意盎然,秀美的山水画卷、隽永的乡村情调,成为小都百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可过去的乔老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三无村”。自从担任乔老村党总支部书记后,潘宏贤发誓要带领村民们找到解锁脱贫的“金钥匙”。

2011年,潘宏贤为乔老村制定了一个《十年发展规划》,想借助依山傍水的优势,引导村民流转土地,打造集农业、旅游为一体的乔老河一河两岸休闲旅游观光带。为打消村民疑虑,潘宏贤带头承包了180亩土地,种上了甘蔗和百香果。在潘宏贤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土地流转的队伍中。

通过流转1850亩土地,村里建成了乔老河(核心)农业示范区、乔老柑橘产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建立了130个农业果蔬大棚,种植蔬菜、木瓜、旱藕等农产品,还发展竹鼠、生猪、蜜蜂、黑山羊等特色养殖。乔老村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村民增收的路子多了起来。

借助乡村旅游大平台,小都百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休闲养生进行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小都百屯被确定为南宁市综合示范村;2015年,小都百综合示范村通过南宁市考评验收。

为加强景区管理,在潘宏贤的带领下,村子里还成立了小都百旅游服务公司,专门负责景区日常运维。如今,小都百里建起了3家三星级农家乐、6家旅社、1个儿童游乐场和1座现代农业观光园,还在乔老半岛上打造了一个能够容纳30辆大型车辆和200辆小汽车的五星级汽车露营地。

在潘宏贤的努力下,全村贫困户由2013年的43户到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3500元增至2017年的11575元,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我们要更努力拼搏、努力奋斗,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潘宏贤说。

白山镇立星村党员致富能人黄世达:

不忘党恩乡情 先富带动后富

马山县白山镇立星村的一个小山村里走出了一位先富带动后富的致富能人——黄世达。早年,他孤身前往广东东莞创业,经过努力,黄世达创办了东莞市康惠百货有限公司。

黄世达虽早年就外出务工,但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报答这片土地生他养他的恩情,他决定回乡创业。

返乡创业并不是拍脑袋做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谋划已久的。2015年3月,黄世达和股东商量决定,在大康惠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拆出资金回家乡建设,发展种植和养殖,这样既能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又可以让父老乡亲在家门口挣钱。

2017年3月,黄世达投资1200万元注册成立广西泓源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助力群众脱贫增收”为理念,实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模式,按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五化”要求开展建设,致力打造广西最大的企业种植和加工基地。

近几年来,公司累计流转土地、荒坡2890亩,其中耕地1500亩、山林100亩,每年为农户发放土地租金60万元,建设的产业示范园按功能规划为种植区、养殖区、服务区、景观区、活动区、农家乐等。目前已投入1800多万元,种植沃柑355亩,中柑一号283亩,三华李120亩,台湾蜜枣、火龙果等430亩。

作为一名党员,黄世达自己富起来后不忘带动后富,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责任,吸纳农户到自己的公司务工,使乡亲们不用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就近实现就业。

为了让立星村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目标,黄世达还创建了马鹿集体经济园。马鹿集体经济园以种养殖为基础,主要由马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占地面积100多亩。

马鹿集体经济园让立星村116户贫困户无需资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为集体经济园成员。为感谢党恩、回馈乡亲,2017年,在集体经济园尚未盈利的情况下,依然决定给全村115户贫困户发放累计23000元、2300斤大米作为红利。2018至2019年累计给贫困户分红34500元。随着效益的提高,日后给贫困户的福利将越来越好。

“以前要修路通水通电,我捐了几十万元,现在要致富奔小康,我责无旁贷。”黄世达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不忘党恩先富带后富,努力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