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1)
今年1月,我参加了“三进三同”。透过这次活动,加深了自己对“三农”问题的感性认识,收获颇多。
寒假开始,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入住了当地农村一户叫刘明的家中,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其中经历了公路修整,杀猪庆年,到山中砍柴,到河边挑水等劳动。此外,还到访了当地一些留守儿童的家中,从多个角度了解了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
修路到家
我到达刘叔叔家的那日,他们村子正在修路。这条公路是政府出资,村民们自行修整的公路。我跟着大家一齐,帮着提水,活泥沙,盖干稻草······经过大家的努力,原先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的泥沙路转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望着这条直通到家的公路,想到日后村民们能更方便的出行,我不禁感叹,时代进步的钟声最后在新农村敲响,我们的基层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了。
山中砍柴
尽管今日许多的农户家中已近有了天然气等新型能源,但是节省了一辈子的刘叔叔还是经常到山里砍柴,那些成捆的柴火,能烧水洗澡,煲粥,熏烤香肠腊肉,能节省不少钱。在这活动的第二日,我与刘叔一家进山砍柴,看到了大山里的美景,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更懂得了节约这一美德。
河边挑水
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由于村子里只能定时供应自来水,大多数村民选取自行到河边挑水,以供生活之需。我们这一代人,养尊处优,完全不明白挑水这一活儿的辛苦。起初我根本无法起挑,在刘叔的指导下,我能够顺利起挑了,但并不能边走边持续平衡,一路摇摇晃晃,到家时,桶里的水已经所剩无几了,肩膀亦是疼痛起来。我们生活在城里,有方便的自来水,自是要好好珍惜每一滴来自不易的水。
杀猪庆年
临近年关,许多农户家便开始宰杀猪羊庆祝新年到来。我从没见过杀猪,只见猪被四蹄吊起,悬在半空,杀猪师傅一刀致命,没挣扎几下,猪就晕死过去了。将猪开膛破肚后,村民们往往将猪的各个部分做成各种食品,有腊肠,腊肉,腊排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年节的菜式也格外丰富。刘叔说,家里来客人了,总是要好酒好菜相待,此刻有条件了,也不差那点钱。我看到了每个人的喜悦。
期盼团圆
这次活动的最后,我还去看望了一些留守儿童,他们大多跟着爷爷奶奶居住,父母大多进城务工。我问他们想念父母吗?他们都很懂事地回答说:想,爸爸妈妈过年能回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期盼,也许一年才有一次的团圆在这些孩子身上转成了极难实现的梦想。我们呢,是不是该好好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
这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我却收获了能受用一生的美德,节约,珍惜资源。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基层人民正过着越来越好的日子,越来越完美的生活!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2)
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结束了,这一周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了许多坐在办公室里永久无法体会到的东西。
这一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吃住在农户家、走访困难群众、看望穷亲戚。提到农村,也许不少人会立刻想到无污染、空气清新、绿色蔬菜、土鸡土鸭土鸡蛋等好处,时下更有不少在城市里生活、居住的人利用周末假期等闲瑕时光到农家乐度假。然而,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却常年背井离乡拼命涌进拥挤而陌生的城市,留下的多是老人、儿童、妇女。是他们不懂得像城里人那样享受生活?还是农村远不如城里人想象的那般好?4月16日,是我们下村的第一天,对于在办公室里坐得太久的我来说能够坐坐车、下下村也是一件开心的事阿。那天阳光明媚,洋槐树被牛奶般白的槐花挂得满满的,淡淡的清香洒满了整条小道,这种久违的清香一点也没变,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候:摘下槐花,吮吸根部的甜味情绪真的很好,原先下村这么幸福。
到达的第一站是我们小组其中一个人的三进三同户。这家是两层楼的砖房,外墙是砖红色,里墙是泥灰色,地面也是泥灰色。楼房身旁有一间灰白与泥黄相间的用作厨房的土瓦房。堂屋里摆了张没有刷漆的木制饭桌,几张条凳,一张旧的老式凉沙发,沙发对面是一副遮得好好的棺材。村领导把我们的目的介绍清楚后,那家人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其中一个人这一周晚上都要住在他家里),然后又是泡茶又是拿自家种的橘子,还硬要我们留下吃饭。这户一共有四口人:男户主、妻子、女儿、老母亲。44岁的妻子有腰椎病不能劳动还要买药吃,70多岁的老母亲还能帮忙做点简单的家务,女儿在一中读书今年参加高考,全家的收入来源全靠男主
人承包的三亩鱼塘。
傍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北组最偏远的一户人家,也是当天访问的最后一站。
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座土墙房子,屋顶炊烟袅袅。我们刚走到房子前面的田埂,一条白色土狗就叫着跑到我们面前摇起了尾巴。有人还在开玩笑似地说:“这狗还真是贤惠哦!”(暂叫它小白吧)小白太瘦了,再加上摇尾巴的时候用力太大,整个身子都随着尾巴一晃一晃的。
刚进坝子,一位70来岁的婆婆就出来了。社里的人跟她讲了我们的来意。婆婆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里坐。屋里冷冷清清,橘黄色的灯光下,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正在写做业,脸跟花猫似的。婆婆说:她今年72岁了,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此刻和儿子生活在一齐。女儿嫁到合江去了,儿子儿媳在福建打工。留下她和老伴在家里带孙子。儿子儿媳每个月寄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回来,老两口自己还种点粮食。我们快走的时候,老大爷才挑着粪桶回来。
走出来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几眼这家人。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和外公外婆一齐生活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所以留守儿童的情绪我懂:哪个孩子不期望父母在自己身边,哪个孩子不期望被妈妈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哪个孩子不期望在被别的孩子欺负后能够向爸爸妈妈“告状”,哪个孩子不期望家长会父母不再缺席。看着老两口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辛苦,心里酸酸的。
接下来的访问状况大同小异,贫困程度不尽相同,原因却类似:疾病、上学、五零六零人员找不到工作而庄稼又卖不起钱、年迈无劳动力子女或无力赡养或不愿赡养的老人。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有些户住得比较
偏散,但又是走访的重点对象,所以我们只好踏着泥泞小路硬着走过去。路上杂草丛生,不明白是路窄了,还是草把路摭挡了,走的时候得盯着,一不留神就可能摔个大跟头。这样的路况,他们要出来办点事该不容易吧。
最后一天空上午,在走访的时候社里的梁主任听说上坝发生了一齐纠纷,要社里出面去调解。经过一翻颠簸和步行后,我们最后到了上坝。这一湾只有三座陈旧的土墙瓦房,其中两户都关着门,这个时候大概在干农活吧。最左边那家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我们刚到路口的时候有个60多岁的婆婆情绪激动地走向我们嘴里吧叽吧叽反复地念着:她不该打他,要打把他打死算了屋旁一个年纪稍轻一点的婆婆打着光脚挑着粪正准备出门,见我们来了,她放下桶,进屋给我们端凳子。屋里断断续续传来一阵哭声。
劝了很久,里面那个哭声才出来。原先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我们都穿得单薄,他却穿了一件秋衣两件外套。
梁主任让老大爷跟我们说说状况,老大爷像听不见似的仍然悲哀地哭着;让挑粪那个婆婆说的时候,另外他和情绪激动那个婆婆却开始说了;老大爷最后开口说话了,但说的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
最后,我们最后了解了状况:挑粪那位婆婆种的玉米秧不见了,她怀疑是那位大爷给拔了,于是就骂谁偷了她的玉米秧。而老大爷以为她在骂自己也开始骂起来,不但骂了那婆婆,连她女儿也一并骂了。婆婆气但是,端起手里的粪给大爷泼过去,大爷也不甘示弱,扭扯起来。最后大爷跑到她家水缸上坐着,把她的衣服收来穿起,一向坐到我们过来。
情绪激动那个婆婆和爷爷以前是夫妻,已离婚多年,她说他自私,谁也吃不到他的东西,他们就分开过了。她一边让她(挑粪婆婆)打死他算了,一边骂他不要哭,一边又去帮他擦眼泪、穿衣服。看得出来,她还是关心大爷的。有一点小小的感动。
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再加上我们不熟悉村里的状况,显得有点束手无策。梁主任却很淡然,一边记录一边有条不紊地调解着。出来的时候,他们的邻居说老大爷是五保户,跟情绪激动那个婆婆都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配合起简直是天下无双。遇到这样的事,又好气又好笑。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村干部真是让人敬佩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阿。
农村的清新空气、生态食物固然值得羡慕,可农村的落后、贫穷、艰辛又有多少人了解。透过这次走访,我有一个体会:这十年来,城镇发展快速,很难再想到十年前城镇是什么模样,而农村的发展却不明显。十年前我生活的农村和此刻的农村看起来并无多少差异。
我能为群众做的事真的很少,但从此刻起我必须会尽全力去做,尽量让他们少跑几趟路。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3)
回农村参加“三进三同”活动实践锻炼,是我二十年前离开农村后,在农村呆得最久也是最值得记忆的一次。它如一副信念的强化剂、修养的兴奋剂、心灵的清洗剂,使我感受颇多,感悟颇深。
艰苦奋斗始终是我们的传家之宝。自己若要出点成绩,务必持续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
农村自然条件的难言之苦可想而知,生产生活的艰辛程度不言而喻。应对这种环境,农民百姓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沐浴着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用勤劳的双手,艰苦耕作,扒山修路,外出务工,一点一滴改变着落后的面貌。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和党的传家宝,中国是靠这个发展起来的,党是靠这个壮大起来的,农民朋友也要靠这个逐步摆脱贫困。我在农村长大,感受过农村的伤痛与苦难。我将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根弦绷紧,努力战胜自己和困难,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这次活动,我收获最大的是:“农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重庆的农民正是透过互帮互学、信息互动、团结一心,才找准脱贫致富门路的。我出身在农村,也是农民给了我健壮的身体、健康的智慧。认识农民,也是认识国情;认识农村,也是认识党情。自己有时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了,群众反映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通讯手段越来越多了,和群众联系却越来越少了?自己也透过书
报在学习,却越来越不了解基层群众实际了?透过这次活动,最后悟得一个道理:如果始终想着群众并向群众学习就会“心明眼亮”;如果一心只看自己并夜郎自大,就会转成“迷途羔羊”。我从农民中来,我将持续农民的本色不变,怀着对农村、对父老乡亲的敬畏之心与感恩之情,时刻向他们学习,并将所学之得尽可能地报答他们。
今后,我将尽绵薄之力,用心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此同时,还将尽可能地帮忙我周边的农民朋友们,一齐去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4)
一、主要体会
1、“三进”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到农村一线、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中,融洽感情,虚心听取村民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推荐,与群众交心谈心,帮忙群众干农活,密切了干群关系。透过在群众家中体验基层生活,自己在思想感情上、实际行动上、生活体会上与群众紧密贴近,干群情谊进一步加深了。
2、“三同”使自己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与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党员干部向群众缴纳生活费,在群众家中共同劳动,促膝谈心,了解民忧民困,体察群众艰辛。在与群众相处的日子里,感知农村群众那种纯朴、善良、热情、乐观的优秀品格,透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理解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深刻教育。
3、受感于群众的朴实无华。在与群众共同劳动中,虽然我因很少参加农村劳动而显得笨拙,但从群众真诚的话语和满意的笑容中,我的内心深深受到了冲击。老百姓其实并不看重我们是否能做得来农活,也并不期望干部能为他们做多少事,他们真心期望干部能时常在身边,能与他们应对面的沟通。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
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我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
二、主要收获
1、工作作风得到了转变。深入基层,甘当“学生”不当“先生”,自觉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当好“主人”不当“客人”,仔细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求;以“主人翁”精神,解民难,帮民困,助民富,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2、为群众服务的信心得到增强。物质上的帮忙,精神上的安慰,思想上的理解,观念上的认同,每一次听到群众感谢的话语,都让我深深地感叹。一桩桩看似小事,事实上都是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群众觉得这些都是为他们解决了天大的事。当前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仍存在付出多,收入少,生活条件、医疗保障有待改善等问题,但他们并没有埋怨情绪,更不向政府伸手,只说此刻党的政策好,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明白了这些,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更没有理由不去为群众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3、工作任务和目标更明确了。一是要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为此,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规,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要精心做事。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都要以高度的职责心认真对待。因此,要立足本职,改善工作作风,认
认真真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当好群众公仆。做任何事情,都务必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思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5)
按照县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到文化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透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齐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结合开展了“结穷亲”活动,到“亲戚”家走访、慰问。活动中,我深入到农村一线,了解民情,使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使我对“三进三同”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党性观念及党性修养,改善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潜力。
一、“三进三同”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三进三同”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润滑剂”。透过深入花溪街道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了我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党性修养。透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情,了解了群众期望,体察了民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三进三同”中,协助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帮忙农户制定增收计划,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礼貌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透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让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持续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能避免“油”、“水”分离,实现“鱼”、“水”情深,党的事业和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二、“三进三同”活动是改善工作作风的“传家宝”“三进三同”活动是我们不断改善工作作风的“传家宝”。透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基层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基层村社干部最朴实,也最辛苦,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纷繁复杂。体力上的劳累自不待言,遇到不了解状况、态度不好的群众埋怨怪罪,心里头的辛酸只有自己默默吞咽。在与村支部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躬自省,优越的物质条件不经意间反而养成我们时不时坐在车里“察”民情,会议室里“搞”调研的不实作风。感受胜于说教,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潜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持续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应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群
众是最真诚的朋友,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工作作风,每月抽出必须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状况。同时,透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切实帮忙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三、“三进三同”活动是提升工作潜力的“助推器”作为一名信访部门的领导干部,“三进三同”活动无疑是我们提升做群众工作潜力的“助推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职工总是拘限于书本和理论学习,认为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方方面面都比群众强,没必要深入群众、没必要向群众学习。部分领导干部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起办法,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开展慎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缺乏“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信访工作是长期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当前,交通出行、城市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村产业发展等诸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需要亟需解决。我们信访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与群众交流,拉家常,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才能真正了解一些长期上访群众的真实诉求,才能真实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才能真正不断提高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潜力。因此,要做一名真正为群众办事情、谋福利的信访干部,不仅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群众的
真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潜力。我们信访干部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提升我们与群众打交道、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潜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