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对淡水养殖水体净水控藻的养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种植有千屈菜的水体中养殖花和背角无齿蚌。本发明对于淡水养殖水体水质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可实现对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正磷酸盐、硝酸盐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效调控,实现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提升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和淡水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对淡水养殖水体净水控藻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众多研究表明,养殖水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环境,单纯依靠单一生物或单一方法,很难有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清洁生物是近年来热烈开展的养殖环境清洁工程中的核心,即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和腐屑食性动物的有机组合,在国内一些较新的研究中使用鲴属、鲮属、华鲮属、海水中生活的梭鱼等杂食性鱼类来扮演该组合中腐屑食性动物的角色。相比鲢鳙而言,这些杂食性鱼类除能摄食较小型的藻类外,还能摄食有机碎屑,弥补了滤食性动物在控制小型藻类和底质沉积性废物上缺陷。
在此基础上,对于清洁生物的选择,还应具有经济价值,根据清洁鱼类在水环境中的密度,逐年捕大留小,产生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净水功能。
目前,能获得上述技术效果的研究成果不多。申请号为201710662488.8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利用鱼类与底栖动物协同促进沉水植物生长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向系统中放养鱼类和滤食性底栖动物,利用鱼类与滤食性底栖动物的协同作用,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速率,有助于沉水植物的快速定植与群落结构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持清水态系统长效运行。申请号为201710845556.4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基于水质保持下的水绵和附着藻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综合已有生物净水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向系统中放养鱼类和滤食性底栖动物,利用鱼类与滤食性底栖动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水绵和植物叶片表面附着藻类生物量的长效、生态控制。不过包括上述专利的研究成果对于养殖对象组合有着具体的要求,且未考虑底栖动物与植物,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适于其它需求且能实现高效净水效果的养殖对象组合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对淡水养殖水体净水控藻的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种植有千屈菜的水体中养殖花和背角无齿蚌。
花(Hemibarbus marculatus)属鲤形目,属,中下层杂食偏肉食性鱼类,在摄食过程中还会吞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属蚌目,珠蚌科,无齿蚌属,主要滤食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藻类,被广泛应用于控制藻类、改善水质。
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属多年生草本,繁殖力强、存活力高,净化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较强,在人工湿地中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和较高观赏价值。
养殖生物组合的选择,对于水体水质的调控是非常关键的。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最终选择花背角无齿蚌和千屈菜的组合,该组合对总氮、总磷、氨氮、亚硝态氮、正磷酸盐、硝酸盐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有良好的调控效果。
当将本发明中的花替换为鲫鱼之后,各方面的技术效果均出现劣化,表明花与背角无齿蚌和千屈菜的组合是本发明的关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体中千屈菜的种植密度为千屈菜40g/m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花的养殖密度为160g/m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花的大小为30-40g/尾。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背角无齿蚌的养殖密度为3500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