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中的很多人是“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摸了路子”的“能人”,既了解外面的世界,又了解农村的需求;既有返乡创业的意愿,又有返乡创业的能力。
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我市通过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职业培训、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引导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氛围,涌现出一大批以全国优秀农民工姚春民、王代涛为代表的创业典型,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双促进。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1.3万人,创办企业3100余家,销售收入27亿元,带动就业7万人,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为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1月13日,全市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大会召开,一批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30人被授予“许昌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称号、42人被评为“许昌市优秀农民工”、20家单位被表彰为“许昌市农民工工作先进单位”、30人获得“许昌市农民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典型是标杆,更是引领。本期特别报道记录了其中6名先进典型的创业故事,希望广大农民工以这些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带富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品德高尚、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共同书写曹魏故都更加辉煌的明天!
王代涛
全国优秀农民工王代涛——用行动点燃心中大爱
2016年2月1日,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襄城县麦岭镇岗西村的王代涛捧回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荣誉证书。
一个普通农民,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光环何以落到他的身上?这还要从王代涛南下打工说起。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南下打工的浪潮逐渐兴起。1990年,19岁的王代涛也跟随父辈们走上了这条道路——广东打工。工作中,王代涛勤学好问、处处留心,1993年被深圳宝晶鞋厂老板看中,被聘请为成型科科长,1998年开始做外贸验货员,2001年转入EAST LION CORP国际贸易公司任验货专员。
进入21世纪,招商引资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时间到了2005年,襄城县组织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到广东、深圳等地进行考察,王代涛作为襄城籍外出务工代表有幸出席了这次活动。
详细了解襄城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王代涛就萌发了要为家乡作贡献的想法。为家乡作贡献,到底该往哪里使劲儿?当时的王代涛不知从何入手,只能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在深圳企业界宣传家乡的优惠政策。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代涛得知香港上市企业新沣集团要实施内地战略转移,随即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襄城县商务局。襄城县商务局迅速回应,由县领导带队的考察团第一时间赶到新沣集团考察。襄城县考察团的热情和诚意深深打动了新沣集团,他们也投桃报李,双方迅速签订了合作意向。
2011年3月,经过王代涛不懈努力和牵线搭桥,香港上市公司新沣集团中山精美鞋业有限公司在襄城县第三产业集聚区投资1.5亿元兴建了许昌精美鞋业有限公司。随后,新沣集团中山精美鞋业有限公司又投资2亿元,建设了许昌精美鞋业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如今,许昌精美鞋业有限公司集装箱出口量位居全省第一,实现年产值13亿元,上缴税款7200万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5000个。
除了在招商引资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外,王代涛还为更好地支持襄城县发展,自掏腰包资助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6万元,为家乡修路捐赠12万元、给全县贫困中小学生捐赠300多双鞋子……
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王代涛,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先后获得襄城县招商引资功臣、襄城好人、许昌市职业道德建设优秀职工 、许昌市优秀共产党员、许昌市青年创业标兵、许昌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姚春民
全国优秀农民工姚春民——花都花匠的育花事
百花竞秀春满园,欲寻春色到姚家。鄢陵县姚家村有近千年的花木种植历史,作为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火种源”,也是发展最快,农民受益最多的村庄之一。这离不开姚家村村委会主任姚春民的带领。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姚春民,自幼耳濡目染,对种花养花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父辈的指导培育下,他很快熟练掌握了多种花木栽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花木栽培经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姚春民参军入伍,在兰州军区某部队负责花木养护工作。由于辛勤与良好的专业素养,姚春民干起花木养护工作来得心应手,该部队因此连续5年获得后勤系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他也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一致好评。
从部队转业后,姚春民一直十分注重理论学习,参加了鄢陵县开办的农民专科学校园艺速成班,参加了北京林业大学、河南林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到鄢陵举办的讲座,考取了“绿化工程师”“绿化工程项目经理”等专业资格证书。不仅如此,姚春民还多次到许昌市委党校学习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课程,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学识。
由于在花木种植方面的探索研究及不凡业绩,姚春民赢得政府及社会的高度赞扬,各种荣誉接踵而至:2003年被评为鄢陵县优秀农民经纪人、许昌市优秀农民经纪人;2005年获“许昌市农村小康建设功臣”“许昌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8年获“中国蜡梅文化传承人”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优秀信息员;2011年获“许昌市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被评为我市第十二届花博会组织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作为姚家村发展花木产业的带头人,姚春民在鄢陵县率先成立了第一个花卉产业合作社,创办了全县第一家花木经纪人网,利用网络技术发布市场信息,免费向村民提供花木栽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和种子种苗、市场供求等信息。依托于花卉产业合作社以及网络平台,姚家村传统的花卉种植经营成功转型为向市场输出劳务和技术。据统计,姚家村村民在外从事苗木种植销售的“花工”“花商”最多时有上千人,已经占全村人口数量的70%,每年劳务和销售总收入多达10亿元,花木产品销售遍及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
花木改善生态,生态激活旅游,旅游带动三产。如今,姚春民正带领姚家村人走上以花木资源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全村新建中西结合农居接待设施300余处,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3万余人,农家乐生态休闲游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形成了以姚家村为中心的鄢陵生态旅游核心区。
刘莹
许昌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刘莹——创业的商机无处不在
“美女,想喝什么?现在天这么冷,可以试一下热奶茶。”在魏都区六一路北段,有家茶粉饮品店,店主刘莹正热情地接待客人。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刘莹打开了话匣子。时间回到2015年年初,刘莹即将从安阳师范学院毕业。然而,一份份投出的简历犹如泥牛入海,没了音信。找不到合适工作,残酷的现实给了刘莹重重一击,但这个“90后”女孩却从未放弃。
在本地求职未果,也许换个城市会开启人生的春天。于是,刘莹选择了南下广州打工。在这个生活节奏快、行业竞争激烈的大都市,她饱尝了屡屡碰壁的滋味。一天,刘莹走在大街上,酷热的天气让她口渴难耐,想买一杯奶茶。目睹了饮品店生意火爆的景象,刘莹萌生一个想法:如果自己也开一家这样的店,那会怎么样?
回到出租屋里,刘莹冷静下来思考:第一,自己不会做奶茶;第二,没有门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资金。但一心想创业的刘莹给家人道明想法后,父母也觉得这是一条可行之路。
白手起家,谈何容易?“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就算拿出全部的积蓄,也不够帮我开一家奶茶店。”刘莹深知家里的经济情况,但她没有因此打退堂鼓,而是决定到饮品店和茶餐厅打工“偷艺”。“清朝杨露禅‘偷拳’成就一代太极宗师,暂时不能开店的话,我就不能效仿他先学技术,为以后做准备?”刘莹笑着说。
打工的生活很辛苦,但丰富多彩,而且刘莹目标明确,再苦再累也不怕,虚心向身边的师傅请教各种饮品的做法并记录下来,回到出租屋后慢慢琢磨。凭借着自己手脚勤快,刘莹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饮品制作方法,技艺日益精进,创业的底气越来越足。考虑到许昌当时还没有一家健康高端的饮品店,而且费用、房租比广州低很多,刘莹决定回乡创业。
说干就干。回到家乡许昌,从选址到租房子、再到各种手续办理,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刘莹的创业之路事半功倍。店面装修时,刘莹从年轻人追逐卫生、整洁、时尚、健康的角度出发,力求为顾客提供一个耳目一新的用餐环境。
2015年6月,刘莹的茶粉饮品店开门营业。很快,刘莹发现,仅经营饮品有些单一,又加入了担担面等,成了附近年轻人群的首选。
创业不易,进取更难。“在这个优胜劣汰的年代,我必须跟上节奏,信心满满地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刘莹告诉记者,在创业的道路上,她不但懂得了责任担当,而且懂得了感恩回报,也开始逐渐成熟起来,坚信在创业政策的扶持下她的创业之路将越走越宽。
赵建华
许昌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赵建华——果农闯出特色农业路
“这几天气温低,真怕这些快抽芽的果树冻坏了。”见到赵建华时,他正在葡萄园里查看树苗情况。
40多岁的赵建华是长葛人,做过20年的钢材生意。随着近年钢材市场整体形势越来越严峻,赵建华退出了钢材市场。待在家里无所事事,赵建华一拍大腿,还得继续创业!
“现在的农民很多都不愿意种地了,而我喜欢农业,我愿意种些东西。咱农民离不开土地啊!” 提到当初创业的想法,赵建华回忆说。
于是,赵建华和几个村干部商量,合伙承包土地种植果树,实行股份制,找七八个人凑够100万元,就能把果园建起来。不成想几个合伙人的资金迟迟到不了账,赵建华就独自一人扛起了这个重任,把早些年做生意的积蓄都拿出来,又举借外债,终于建起了果园。
为了避免种植失败,赵建华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木研究所请教专家,在得到了技术支持后,又到江苏、陕西等地进行了考察。经过考察,赵建华犹豫了,他不知道该种葡萄、猕猴桃,还是石榴。再三权衡后,2014年11月,赵建华将100亩葡萄、70亩猕猴桃、30亩软籽石榴树苗栽到了地里。
除了葡萄、猕猴桃、软籽石榴这三种水果外,赵建华还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在果树下种了菠菜、莜麦菜、小白菜等蔬菜,夏天的时候则套种了西瓜、甜瓜等瓜果。
200亩的果园,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在当地,赵建华除了聘请技术人员外,还雇佣村里的数十名村民,在果园里干一些除草浇水、修剪枝干等农活。
“我们做的是休闲农业,可供游客采摘游玩,到时候游客既可以品尝瓜果,又可以采摘绿色蔬菜。我们养的还有鸡、鸭、鹅,都可以供游客食用,保证让大家乘兴而来高兴而归。”赵建华信心满满地说。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管护,2016年7月,赵建华的百亩葡萄成熟上市。“现在,很多人都问我什么时候开园,还有人找上门来要跟我谈合作。虽然大伙看好我这个果园,但是现在还没有成功推向市场,是赔是赚还很不好说。等经过市场检验成功后,希望更多乡亲加入我们一起致富。”赵建华说。
摆艳会
许昌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摆艳会——不忘初心 致力幼教
年味儿渐渐散去,大、中、小学即将开学,幼儿园也不例外。建安区五女店镇中心民族幼儿园园长摆艳会已早早来到幼儿园,做好了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出生于1978年的摆艳会,自幼便有从教梦想。2005年小学学前班改制取消,摆艳会失业下岗外出打工,但多年的教师生涯让她放不下孩子。就在这时,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幼儿园的想法,继续干自己的幼教本行。
下定决心后,摆艳会积极筹措资金,于2006年创办了五女店镇中心民族幼儿园。办学过程中,摆艳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为目标,不断改善园内的软硬件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让孩子们在开心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为了让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摆艳会严把采购关,亲自到菜市场买菜,到定点专卖店买肉。幼儿园选择零食也是有标准的,每天上午发的零食都是质量可靠的品牌食品,下午发的水果都是从水果专卖店买的。
经过几年发展,五女店镇中心民族幼儿园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家长普遍赞誉、信赖的幼儿园,入园幼儿从最初的几十名发展到了现在的200多名。这一切,离不开摆艳会对每一位老师付出的心血和对孩子们付出的无尽的爱。
摆艳会的办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截至2016年年底,摆艳会先后被评为五女店镇优秀教师、许昌县幼儿教育先进工作者,撰写的《谈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在许昌县幼儿教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五女店镇中心民族幼儿园也先后荣获了 “许昌县一级幼儿园”“许昌县名园”等称号。
蒋战龙
许昌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蒋战龙——“牛倌儿”摸索出“养牛经”
在禹州市范坡镇张刘村,蒋战龙的名字家喻户晓。然而在短短数十年里,从一个庄稼汉成为创建“龙跃牧业”的总经理,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由于种种原因,蒋战龙早早在家务农。曾和家人一年四季忙在地里的他,只想尽快改变这种生活。为此他学过厨师,卖过钢材,走南闯北,摸爬滚打,忙忙碌碌好几年,却收获甚微。
正当蒋战龙沮丧、迷茫时,2006年一次偶然的外出经历,让他发现黄牛很有市场。凭借着一股年轻人的闯劲,他很快就开始养牛。这看似简单,其实也很不易,既要选好牛、配好料,又要治好病。刚起步时,蒋战龙走了不少弯路,但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方面他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上网查询,另一方面自己刻苦钻研饲养技术。很快,他掌握了牛犊选择、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养牛场也慢慢迈入正轨。
2010年伊始,闲不住的蒋战龙到新疆、内蒙古等地考察市场,发现从国外引进的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兼用品种。该牛产乳量高,产肉性能好,更重要的是性格温顺、适应环境能力强。蒋战龙当即决定引进75头进行实验性饲养。一举成功后,他又陆续引进了200多头。
随着养牛数量不断增加,蒋战龙有了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打算。在禹州市畜牧局,禹州市范坡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蒋战龙和哥哥蒋占垒成立了集种植、饲养、肉食屠宰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循环型农牧产业公司——禹州市龙跃牧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至今,注册资金已达3800万元,年产值3200万元,养牛场占地60余亩,种植土地1000余亩,成为许昌地区最大的饲养公司。旗下全牛庄食品有限公司,是牛肉肉类食品专业生产企业,年屠宰肥牛2000余头,其自制的五香带皮牛肉更是多次荣获“河南特色名吃”“许昌市十大小吃”等称号,新鲜细腻的口感不但让慕名者驱车几十公里前来品尝,而且真空包装的牛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现如今,禹州市龙跃牧业有限公司已成为许昌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我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父老乡亲的倾心帮助,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蒋战龙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也一直用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指导企业发展。如今的他,积极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有社员120余人,病虫防治及种植专业技术人才6人,用来扶持和帮助周围的群众发展种植事业,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