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源县竹园镇大路村委会戈白村,记者看到一片片长势正旺的大葱,这是大路村委会副主任张兴兵为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产业,建立的大葱种植示范基地。
大路村委会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靠种植传统的烤烟、油菜、玉米、小麦等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张兴兵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以来,一边干好村内工作,一边寻找适合大路村发展的产业。在多番考察下,在大路村委会戈白村以6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土地20亩种植大葱,建立起自己的种植基地,并与曲靖、通海两地的蔬菜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提前解决大葱的销路问题,让种出的大葱卖得出、卖得好。
大葱还有20多天进入采收期,看着长势正好的大葱,张兴兵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张兴兵介绍:“往年大葱市场价最低时每公斤3.6元,最高时每公斤12元,今年种的20亩大葱长得很好,每亩产量能达到4000公斤左右,就算以去年市场最低价卖出,除去成本每亩也能净赚几千元。”
“大葱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病虫害发病率低,一年四季都适宜种植,即使没有经验的群众,只要稍加指导也能种植。”张兴兵向记者说道,“大葱种植属轻型耕种产业,种植方式轻巧便捷,上点年纪的老人都能到基地务工,挣钱补贴家用。”
每到大葱基地锄草、施肥阶段,张兴兵总会到周边聘请最少5人到基地里务工,并以80元每天的价格支付务工费。到了大葱销售阶段,每天至少需要20人在基地负责采收、装筐、运送装车,这也为周边不方便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目前,张兴兵又在大路村委会上卜奇村租赁50亩土地,扩大大葱种植规模,现在整地理墒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进入种植阶段,这不仅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务工机会,也让示范效应进一步发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大葱种植产业中来。
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才是自己建立基地的初衷,为此,张兴兵广泛动员群众跟着自己一起种植大葱,并承诺帮助群众销售自己种出的大葱,或者直接进行收购,降低种植风险,减少群众后顾之忧。“自己赚钱的只是自己,希望带动更多的群众种植大葱,共同增收致富,这也是我担任村干部以来最大的希望。”张兴兵在谈起为何种植大葱时说道。(夏关正 杨权风 胡景岚 刘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