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芙蓉等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别名牛角椒、长辣椒、菜椒、灯笼椒,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在150~200万公顷,占全国蔬菜总种植面积的8%~10%,居蔬菜首位 。辣椒病毒病一直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且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易造成严重减产,产量损失在20%~70% 。近年来,辣椒病毒病由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危害逐年加重,对辣椒生产的产量和品质都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对辣椒病毒病的种类、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1辣椒病毒病的种类
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有67种病毒能引起辣椒病毒病,其中我国已鉴定出的病毒种类有22种 。辣椒能被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辣椒斑驳病毒(PepMoV)、蚕豆萎蔫病毒(BBW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烟草蚀纹病毒(TEV)、辣椒环斑病毒(ChiRSV)、苜蓿花叶病毒(AMV)、烟草脆裂病毒(TRV)、番茄斑萎病毒(TSWV)、番茄花叶病毒(ToMV)、芜菁花叶病毒(TuMV)等RNA病毒侵染,此外还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烟草曲茎病毒(TbCSV)及中国辣椒黄化曲叶病毒(PYLCCNV)等DNA病毒侵染,近年发现侵染辣椒的病毒还有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WYV)、番茄褪绿病毒(ToCV)。我国辣椒大多数产区仍以CMV和TMV为优势种群,但近年来,BBWV、PMMoV等病毒逐渐成为我国辣椒主产区的重要病毒病原,PVY对辣椒的侵染也呈上升趋势 。
2病害症状
由于辣椒病毒病的种类繁多,两种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使得症状表现复杂多变。辣椒植株被病毒病感染,常表现为叶片皱缩扭曲、斑驳花叶、黄化、茎秆褪绿,果实着色不均、畸形,落花、落果,生长点坏死,植株矮化等症状,主要分为花叶型、黄花型、坏死型和畸形型 。
2.1花叶型
花叶型病毒病症状在辣椒苗期可见,病叶出现浓绿相间的花叶斑,叶脉皱缩畸形,叶面凹凸,叶片常常上卷严重时呈桶装。果实期果实变小无法形成正常果实。
2.2黄花型
叶片变黄,严重时整个叶片均变成黄色,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株矮化无法正常生长。
2.3坏死型
病株生长点出现褪绿斑点,数日后延叶脉出现坏死,植株变褐色或黑褐色并出现坏死斑,叶片后期脱落。
2.4畸形型
病毒病发生初期,叶脉褪绿,叶片皱缩上卷,后期叶片增厚,但叶片有时出现线装条斑;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缩短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绿色不匀的花斑和疣状突起。
3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
辣椒病毒病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虫传、种传和接触传播。虫传昆虫主要有蚜虫、蓟马和粉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通过蚜虫传播的病毒有CMV、PVY、BBWV-2等,通过蓟马传播的病毒有TSWV,通过烟粉虱传播的病毒有TYLCV。少数病毒如TMV可通过种子传播,而有些病毒如CMV、TMV、PVY还可通过机械摩擦、人为接触传播 。辣椒虫传病毒的发生与桃蚜或棉蚜、西花蓟马、烟粉虱的发生情况紧密相关。气候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度大会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同时有利于媒介昆虫的发生与繁殖,从而加重病毒病的发生。此外,地势低洼、土壤贫瘠、田间管理粗放、整枝打杈次数过多、与茄科植物连续轮作也是辣椒病毒病发生严重的原因。
4综合防治措施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采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4.1农业防治
4.1.1 抗病品种的选育(用)
选育(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辣椒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一般辣味椒比甜味椒抗病,尖椒或牛角椒品种比灯笼形品种抗病,果实朝天型比朝地型品种抗病,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病,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有针对性选择抗病品种 。
4.1.2 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55 ℃温水浸种20 min,或用10%磷酸三钠浸泡20~30 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杀灭种子中携带的病毒。
4.1.3 合理轮作
不与茄科作物或其他寄主作物轮作、邻茬或套种,与病毒非寄主作物如玉米、小麦实行3年以上轮作,能减少病毒来源和传染 。
4.1.4 加强田间管理
选地势高、能灌能排的田块种植辣椒;培育健壮、适龄秧苗,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同时避免土壤过于干旱,促进植株健康生长,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做好田园清洁,铲除田间周边病毒及介体昆虫寄生杂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采取田外掩埋处理;生产季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病残体,减少病毒初侵染源。
4.2物理防治
采用60目防虫网对传毒昆虫进行有效的物理隔离,利用蚜虫、粉虱对黄色以及蓟马对蓝色有强烈的趋向性,悬挂黄蓝板诱杀成虫。黄蓝板与性诱剂相结合效果更佳,能较大程度上降低传毒昆虫的虫口密度从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4.3化学防治
4.3.1 防治传毒昆虫
在传毒昆虫蚜虫、烟粉虱、蓟马为害初期可选用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等生物源农药,当害虫大量发生时选用吡虫啉、吡蚜酮、腚虫脒、噻虫嗪、呋虫胺、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作为补充药剂交替使用,生产上常施用噻虫啉+螺虫乙酯、阿维菌素+螺虫乙酯、噻虫嗪+联苯菊酯、氯噻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复配剂来杀死媒介昆虫,减少病毒传播 。
4.3.2 防治病毒病
病毒病一旦侵染辣椒后就很难被杀死,但可以采取钝化、降低其复制速度的方法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常用病毒钝化剂有烷醇·硫酸铜、琥铜·吗啉胍等,病毒抑制剂有吗呱·乙酸酮、宁南霉素、氯溴异氰尿酸、辛菌胺醋酸盐等,植物增抗剂有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菜农可以在辣椒病毒病不同的发病时期有针对性的选择药剂,即在发病前施用植物增抗剂和病毒钝化剂,在发病初期及中期施用病毒抑制剂对辣椒病毒病进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