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尽露波涛声
万古犹存斧凿痕
位于三门县蛇蟠岛的黄泥洞村自古就以采石著称,近年来,黄泥洞村通过“腾笼换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从单一的采石发展为养殖、旅游并举,让小石村变成了“网红地”。
蛇蟠乡黄泥洞村村党支部书记任传杰:我们门楼这个工程完成80%了,再过一个月左右,把门楼安装上去,整个项目就完工了。
这段时间,蛇蟠乡正在进行美丽渡口建设,按照规划,黄泥洞村的渡口处将兴建一个门楼。虽然项目已临近尾声,但为了确保能及时赶上旅游旺季,村支书任传杰每隔几天都会到现场看看施工进度。
蛇蟠乡黄泥洞村党支部书记任传杰:等门楼建好之后,大家就可以到这里走走看看,这样能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
黄泥洞村地处蛇蟠岛,距离三门县城17.5公里。依靠着蛇蟠岛的旅游资源,这几年,黄泥洞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游客不断。
“好山、好水、好风光”,这个在外人眼中“含着金汤匙”的“网红村”,近年来的发展之路却并不平坦。
蛇蟠乡黄泥洞村党支部书记任传杰:以前我们是采石文化,石块采了之后卖到杭州、上海等地,村民收入一般,而且人也辛苦,村里好几个人采石之后,吸进石粉,得了石肺病。
石肺病难以根治,采石得不偿失。怎么办?大伙儿一合计,“弃石转海”,向大海要出路。上世纪80年代,黄泥洞村组织村民围垦出了近500亩的印山塘,用以种植柑橘、棉花等经济作物。但一场突来的台风,打碎了村民的致富梦。
蛇蟠乡黄泥洞村党支部书记任传杰:1997年台风把我们塘坝毁了之后,海水倒灌侵袭,土地盐碱化,柑橘、水田都不好种了。
正当村民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种改养”,鼓励大家发展海塘养殖业,为了让村民们能尽快熟悉养殖技术,还专门派遣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今年54岁的芦华彩是最早一批开始海塘养殖的村民。1997年之后,她承包了40多亩的海塘用来养殖蛏子、血蛤等海产,收入一下子翻了几番。
蛇蟠乡黄泥洞村村民芦华彩:现在这个养殖业收成好一点,年收入有10万到20万。
看到养殖有前途,不少村民纷纷效仿。黄泥洞村的海塘养殖面积逐渐从原先的8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600多亩。
海塘养殖收益高,但也面临风险,遇到台风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血本无归。如何才能让村民持续增收,又成了新难题。
2003年,蛇蟠岛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村民看到了新的机遇。经过协商,黄泥洞村以野人洞等景点资源,入股蛇蟠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可获得稳定的门票分红。纷至沓来的游客,也让心思活络的村民看到了挣钱的新路子,利用村里海塘养殖的优势,办起了农家乐,主打小海鲜,形成了产销一体的良性循环。
蛇蟠乡黄泥洞村村民李建周:办农家乐的话,我们这边主要是养殖塘比较多,青蟹等小海鲜都比较便宜,现在基本上每天200人左右,做餐饮的话,基本上每年都是三四十万收入。
2016年,黄泥洞石屋古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使得村子的旅游内涵进一步提升。贯穿古今,文旅融合。当前,黄泥洞村正在积极打造石屋民宿,致力于将村子建设成一个以采石洞窟、石屋古村等采石文化为核心,吃、住、游、购、娱等全方面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蛇蟠乡黄泥洞村村党支部书记任传杰:接下来,我们把村里所有的农家乐整合在一起,提升我们的接待能力,让更多的游客到我们村里来,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让老百姓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
图文:詹强 陈晓宇 李佳宁 董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