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区石林镇温家沟村脱贫户王五群

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成了脱贫带头人

种植蔬菜的致富带头人_种蔬菜致富经_蔬菜致富带头人简介怎么写

王五群在大棚里管理西葫芦。

□鹤报融媒体记者 陈艳艳 文/图

“五群肯吃苦又勤奋,不光自己脱了贫,现在承包村里的大棚还给贫困户提供了工作机会。”5月22日下午,山城区石林镇温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学国笑着说,王五群现在的生活可是大变样了。

在张学国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王五群承包的大棚,他正跟贫困户一起忙着收蔬菜,收菜的间隙,他聊起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没技术、务工机会少,他成了贫困户

“王五群独自抚养一儿一女,之前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他打零工,他没有技术,工作不好找,收入也不稳定,两个孩子都上学,花费大,家里负担重。”张学国介绍,2013年王五群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基于王五群家的实际情况,村里免费让他参加技术培训。“有了技术,务工机会就多了,俺的收入自然也就多了。后来闺女也工作、结婚了,家里就剩下儿子需要抚养,负担也减轻了不少。”王五群说。

对于王五群来说,脱贫并不是他最终的目标,他想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越来越好。2018年,村里建了5个特色蔬菜大棚,低价租给贫困户,并提供技术培训,王五群承包了4个大棚。“一开始他也有顾虑,没经验所以不敢承包。”张学国告诉记者,在村里致富带头人的鼓励下,王五群决定试一试,此外,区里、村里也开展了技术培训,还组织大家到外地学习,这让王五群更有信心。

勤奋好学 他逐渐成了蔬菜种植能手

“种植大棚蔬菜,控制好温度很重要,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行。”在大棚里,王五群边干边说,他选择在早春和秋季种植蔬菜,因为这两个时期相对来说温度好控制,不容易出现大变化。

想把蔬菜种好,从早到晚都得忙不停。“现在大棚里种的西葫芦、黄瓜、番茄都是自己育的苗,我加入了一个种植大棚蔬菜的微信群,里面都是行家,有啥不懂随时可以问。”王五群介绍,今年从正月初三就开始浸种,这是育苗的第一步,“光是育苗就得一个月的时间,趁着育苗的间隙,还要翻地、上肥、扣膜,就没有空闲的时候”。

育好苗,就该定植了。王五群说,定植后大棚内的温度不能超过35摄氏度,一旦温度高了就得给大棚放风,不放风的话大棚里的温度能达到50摄氏度。

“点花最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说到点花,王五群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点花也就是授粉,必须在上午10点以前,要不然就白点了,除了点花外还要摘叶。点花的时候秧苗还比较低,得一直弯着腰,每次点完花,王五群的腰都累得受不了。

记者注意到,王五群种植的西葫芦都是在绳上吊着,与平时种植的不太一样。“把秧吊起来,一是果好,另一个就是长的时间长,这样产果期能有3个月。”王五群说,他的一个大棚里种了1500棵西葫芦苗,每棵苗可以结30个果,一个果能长到半斤多,“收菜的时候很累,拿着桶一个一个挨着摘,全程弯着腰,直到一桶摘满才能直起腰,一桶有20多斤”。

由于长期弯腰劳动,记者见到王五群时,他累得走路都变得艰难起来,但他一直没有停下来干活儿,他说:“我能多干点儿就多干点儿,幸福就是靠双手劳作而来的啊。”

大棚人手不够,他请贫困户帮忙

“这包黄瓜称20斤吧?”“包菜称多少?”大棚外,贫困户张凤菊正忙着称菜打包,她是王五群请来的工人之一,“我去年就在他这儿干了,今年又干了20多天,一天50元钱,守着家就能挣钱,挺不赖的”。

除了种植大棚蔬菜,王五群还在大棚外种植了白菜和大蒜。“现在正是收菜的时候,五群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就过来帮忙,他给我们开工资。”贫困户张秀芹说,她们主要帮着收菜、装菜,干大棚里的杂活儿。

收菜时,是王五群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需要往蔬菜批发市场和一些工厂食堂送菜,这些订单都是提前联系好的。每天凌晨3点多给蔬菜批发市场送菜,菜都是前一天晚上打包好,第二天凌晨直接送走,回来后接着摘菜、打包,下午给食堂送,“要不是有这些贫困户帮忙,我一个人天天不睡觉也干不完这活儿,收菜的时候每天都得用三四个工人来帮忙”。

“这包菜咋卖啊?我要点儿包菜和黄瓜。”采访时,附近工厂的一位工人来到王五群的大棚买菜,她告诉记者,她经常来这里买,不仅便宜,还好吃。

“不聊了啊,我得去给食堂送菜了。”王五群边往三轮车上装菜边说,一天光送菜就得好几趟。“我得赶紧去了,要不然就来不及了。”说完,王五群开着三轮车送菜去了。

在大棚帮忙的贫困户感慨,王五群能干,孩子也大了,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