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
又到了贴秋膘的时节
中秋节临近
马鼻镇浮曦村100亩红树林里
10万只优质红鲟开始陆续上市
迎来丰收
9月13日上午,记者在浮曦村红树林滩涂红鲟养殖基地看到,趁着潮水未落的间隙,村民小心翼翼地把爬满红鲟的笼网提到小船上,一只只红鲟体形硕大,丰厚肥美。
“目前正是红鲟大量上市的季节,公鲟肉肥,母鲟膏多,滋味鲜美,捕捞期可以持续到过年后。”拎起沉甸甸的笼网,浮曦村民许耀忠的脸上洋溢出丰收的喜悦。
在捕捞现场,记者还看到,装红鲟的塑料筐里还有不少带叶的树枝,许耀忠说,树枝是用于隔离红鲟的,避免上岸后它们相互打架碰撞,红鲟脚一旦脱落就会影响售价。
据了解,红鲟也叫青蟹,其个体大、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可离水运输,是著名的海水经济蟹类。这批养在红树林中的红鲟约10万只,苗种是渔民从海上捕捞回来的天然红鲟苗,现在已经到了成熟的状态,最大的能达到7两。
浮曦村村民许肇祥告诉记者,浮曦村背靠罗源湾,为天然的潮汐河口,近岸浅海地势平缓,潮间带宽阔,滩涂土质为黑褐色泥质土,海水无污染且微生物藻类浮游生物丰富,最适合红鲟生长。“与别的红鲟相比,浮曦村红树林红鲟膏多肉肥,蟹肉纤维细腻,味道更加清甜可口,风味绝佳,市场上一点也不愁销路。”
“一只7两大的红鲟每斤可以卖到80元左右,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谈起试养红树林红鲟带来的效益,浮曦村党支部书记许梁感到十分高兴。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提升了这里鱼虾蟹贝的品质,而生物资源的丰富也有助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不过,谁能想到,这片满是丰收气息的滩涂红鲟养殖基地,以前是被互花米草占领的荒废海滩。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浮曦村大力推进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发动村民将村内滩涂上的互花米草连根铲除,种上了850亩红树林,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今年6月,村里选择100亩水流畅通、水质清新的红树林海区,通过设立防逃围网在红树林区形成养殖场地,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小型鱼、虾、蟹、贝等海洋生态资源作为饵料,在红树林空隙养殖浮曦本地的优质红鲟品种,打造浮曦特色红树林红鲟品牌。
“下一步,我们计划以红树林滩涂红鲟养殖基地为依托,结合浮曦村炮台山公园及马鼻‘泥撬’非遗文化,通过红鲟捕捞、讨小海等体验活动带动文旅休闲产业发展,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助力乡村振兴。”许梁说。
文稿:和金全
摄影:和金全、吴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