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由于驻村,知道了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尖峰组的一位养猪能人,她是外来媳妇靳巧玲。
一次下乡,见到人们摆谈中的靳巧玲,与之交谈,果真名不虚传。看上去40出头的靳巧玲穿着补素大方,言谈举止显现出城市人的神情和气质。她用满口标准的普通话与我们交谈,印证了村民们夸她的话,靳巧玲勤劳、能干,能吃苦、懂技术,为人低调贤惠,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小时候,靳巧玲随工作的父亲从河南到湖南邵阳生活,后随父母工作变动迁至长沙落户后的她考入中建五局工作。1992年她与在长沙打工的凤冈籍青年石胜明相爱,于1995年结婚。后因企业改制靳巧玲下岗,夫妻二人在长沙打工16年。一直在建筑业中打拼的两夫妻因市场原因,决定离开城市回乡创业。2011年便回到丈夫的老家琊川朝阳村平安组后,经多方考察决定发展养猪业。
作为在城里长大,没干过农活,又没养猪经验的她,招来许多人质疑。养殖技朮、畜病防治、市场价格风险等系列问题摆在了靳巧玲面前,左邻右舍的人们认为她只是一时的冲动,免子尾巴长不了。亲戚朋友也好言相劝,投入几十万元风险较大,叫她认真思考再说。可个性执着的靳巧玲还真不信邪,便开始调整用地、办理手续。一边将打工挣来的20万元钱用来修建圈舍,一边上网查资料,走访内行学习猪的养殖技术。
她说,创业的艰辛只有她才知道。购买的猪崽入圈了,积蓄也就所剩无几了,200头猪每天所需饲料每天就要花去几百元。2012年夫妻俩面临家庭经济的拮据,为了维持她的养猪业,决定丈夫继续外出打工,几百头猪的重担就落在一人身上了。靳巧玲每天忙于200头猪的吃喝拉撒外,剩下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据靳巧玲介绍,5年多来的风风雨雨,自已有一定经济效益,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学习养殖,积累了经验,基本掌握了养殖技朮,为周边农户树立了榜样。目前,周边农户小规模养殖户达20户。“要把牲畜当人养,要与其心通。比如圈舍的温度、卫生等方面,只要人感觉舒服,管理才算合格。”她的这些最为朴实的话,在周边传开了。许多养殖户遇到问题就前来咨询,把学到的养殖技朮传给养殖农户。“我虽然是外来妹,但当地贴心姐妹多着呢!”她说,为贫困户提供猪崽,供应饲料,群众既方便又放心,我也可以获得合理利润。
五年来的艰辛并没白费,前两年积累经验,约有收益,猪总存栏数从2003年的40头到2005年出栏400头,现有优质种公猪2头,成年母猪10头,仔母猪10头。今年,受新修圈舍的影响,至少要出栏200头,仅去年收入就近20万元。她谈到这些成就时,她说,“我得到收益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土管、畜牧部门的支持,在我经济洁据时,得到了工商部门的5万元微形企业补助,前年风灾将圈舍顶棚受损严重,畜牲局当即前往慰问,并资助10000元加盖了石棉瓦。”
在谈到回乡创业的感受时,不苟言笑的靳巧玲眉眼间显露出微微的笑意。她说,“任何创业离不开意志和精神,我想趁年轻时做件事,老来不后悔,所以作好了失败和吃苦的思想准备。丈夫外出打工就有规避家庭风险的原因,回乡创业既能尽孝又能育小。”
谈到今后规划,她非常自信,准备将规模扩大到年出栏1000头以上,继读发展改良优质母猪和种猪,建立养猪专业合作社,提升合作社成员的养殖水平,为周边群众从脱贫奔小康生活做点实实在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