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倒刺鲃(学名:Spinibar‐bussinensis)是鲤科、倒刺鲃属鱼类,分布于长江及其附属水系,尤以上游云南、四川、湖南各地江河分布较广,体长81~221mm,体延长而侧扁,背腹缘均为浅弧形,吻圆钝而突出,口亚下位,腹视呈马蹄形,鼻孔近眼前缘,眼侧上位,眼间隔较宽,须2对,较发达,鳞较大,侧线完全,背鳍外缘微凹,鲜活鱼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泛银色光泽,绝大多数鳞片边缘为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其食性较广,以水生植物,水生昆虫及淡水壳菜为食。

中华倒刺鲃肉质肥腴细嫩,汤鲜味美,香而无腥,还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人体必需的七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中华倒刺鲃含有的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0.87%、3.08%,比其他经济鱼类均高,微量元素比值合理,平均每100g鱼肉含蛋白质17.3g,脂肪5.1g,钙、磷、铁等矿物质的含量也较高,有壮阳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软,具有较高的食疗功能和药用价值,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

一、技术概述(1)养殖中华倒刺鲃的池塘要求光照充足,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塘的底质最好为砂石底,少淤泥;中华倒刺鲃不耐低氧,要配备增氧机,提高水体溶解氧,能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单位产量;中华倒刺鲃善跳跃,池埂至少要高出水面0.5m以上,池埂要坚固,以防崩塌逃鱼。

(2)鱼种放养前要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清除塘埂杂草、池底多余淤泥,用生石灰75kg/亩,化浆全池泼洒消毒。生石灰泼洒消毒10天后开始进水,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防止蛙卵、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入池,灌水1m,施用尿素4kg/亩、过磷酸钙2kg/亩,培肥水质,养殖浮萍,等待放鱼;并加高加固池埂;中华倒刺鲃为广温性鱼类,适宜生长水温为10-32℃,最适水温20-30℃。

(3)鱼苗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游动敏捷、光泽鲜艳、规格整齐、无伤病、无寄生虫附着的健康苗。中华倒刺鲃采取单养方式,根据池塘条件,每亩放养50-100g大规格鱼种800-1200尾。不宜混养鲤鱼、鲫鱼、罗非鱼、草鱼等食性相近、抢食凶猛的鱼类。为了调节池塘水质,每亩可混养10-15cm的鲢鳙鱼30-50尾。

(4)鱼苗放养前用食盐4kg+青霉素80万单位/100kg水,经搅拌溶匀后,浸浴5~10min(具体视当时的水温和鱼体忍耐度而灵活掌握),可有效地防止各种细菌性疾病和水霉病的发生。浸浴可在帆布桶内或在铺垫薄膜的船舱中进行。

(5)同一口塘,要放同一规格的苗,并一次性放足;有风天气,应在池塘的上风处放苗,让鱼苗自动随风分散于水中,避免被风浪拍打群集、拥挤于岸边而造成窒息或损伤。

(6)中华倒刺鲃为杂食性鱼类,池塘养殖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投喂蛋白含量高的饲料,能促进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并配备自动投饵机,省工省力,同时投饲均匀,饲料利用率高;同时辅投少量的浮萍、莴笋叶、南瓜叶、鲜嫩青草等青饲料。

(7)日投饵量约为池鱼总重量的3%-5%,具体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高低、水质状况、鱼类摄食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天气睛朗,水温适宜,池塘水质好,鱼类摄食活动旺盛,可适当多投饵;反之,天气阴雨,水温低或过高,池塘水质差,鱼类摄食活动弱,则应适当少投饵。

(8)一般情况下,日投饵3次,分别在上午8时,中午12时和下午5时左右各投饵一次。

二、技术要点(1)投喂蛋白含量40%的优质营养饲料,配置3台自动投饵机,每天投喂3次。

(2)全池配置3台1.5k W叶轮式高效增氧机。具体使用方法:夏秋高温季节,睛天午后2-3点时开机至傍晚,这时能打破池水热成层,促使上层溶氧达到饱和状态的水体与下层溶氧量最低的水体对流交换,以增加整个池塘水体的溶氧量;阴天,在清晨3-5点时开机直接增氧,若水肥鱼密还应更早些开机,反之则晚些开机,一直开至日出为止;阴雨连绵气候,在半夜前后开机,一直开至天亮;高温季节需天天开机,低温季节或有阴雨的白天和傍晚后,一般不开机。

三、日常管理(1)水位调控:前期水深控制在1.5m左右,后期逐渐加深至2m左右。

(2)及时换水:高温季节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5-30cm。

(3)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高温季节定期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改善水质。但在泼洒消毒、杀虫药物的前后3天里,不宜施用微生态制剂,以免影响调水效果。

(4)巡塘: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重点防止缺氧泛塘事故。同时,要观察记录天气、水温、PH、溶氧、透明度、投饵、病害以及鱼的摄食、活动、生长等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四、经济效益中华倒刺鲃常规池塘养殖,一般养殖周期为7-8个月,出塘个体规格为800-950g/尾,成活率90%,亩产1500kg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