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蛄的养殖技巧
虾蛄的养殖技巧
养成方法
目前虾蛄的养殖方法遵守养殖进程不同,可分为人工全程养殖、育肥暂养和贮存暂养。人工全程养殖就是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种或3—7厘米的天然苗种,培养到成虾蛄出售为止的养殖。育肥暂养就是将较瘦的成虾蛄或个体相对较小的成虾蛄培养成较肥壮的虾蛄,或雌性经越冬再培养成卵巢发育程度较好的(生育)虾蛄出售的进程。而贮存暂养指的是收购成虾蛄,贮存到一定数量,以鲜活情势运输到外地市场或出口,赚取地区性差价的暂时性贮养进程。
遵守养殖地情势的不同,可将虾蛄的养殖方法分为低坝高网养殖与土池养殖两种。滩涂低坝高网养殖塘,通常选择在风浪较小的港湾,在较广阔而平整的滩涂上建塘。其面积为5—50亩,视其苗种的数量而定。堤坝高0。6米,宽1。0米,塘底平整略向港心倾斜;在坝中心线上用网孔约为4毫米(以放养的仔虾蛄或Ⅲ相假蚤状幼体逃不出力度)的聚乙烯网片相图,并用毛竹及绳固定;在围网内堤坝面上(距围网1米左右)再用细网目标网片覆盖,以防虾蛄钻洞逃出;收获成虾蛄之前,在养殖塘的最低处安装锥形网收获。养殖土池面积恳求为几亩至几十亩,塘堤高2。0—2。5米,水深1。5—2。0米,设有进出海水的闸门,能放干池水,并安装防逃网;池底土质以松软为好,且不能有黑的腐泥。目前,大部分的对虾塘能用来养殖虾蛄,但必须消除池底黑淤泥。
虾蛄的品种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品种都值得养殖,通常选择个体大、生长快、种苗易得、对盐度与温度适应性强、市场售价高的品种来养殖。目前,浙江一带已在养殖的品种为黑斑口虾蛄、尖刺口虾蛄和口虾蛄。另外,广东沿海的棘突缺角虾蛄和斑琴虾蛄体体长都在30厘米以上,市场价钱与龙虾势均力敌,也是很有前途的养殖品种。
苗种准备
养殖用的苗种起源有两方面:人工苗种和天然苗种。因为虾蛄的人工育苗迄今还未达到生产性现模,因此种苗主要来自于天然海区。天然苗种大多用定置涨网和底拖网等捕捉,也有在滩涂洞穴中直接用手捕的。网捕时时间不能太长,以防苗种长时间受压损害或死亡。种苗运输可采取充氧水运或保湿干运,运输时间节制在10小时之内为佳,以确保运输成活率。运输时也要留意避免高温、日晒、雨淋和风吹;高温季节宜选择在夜间运输或采取冰块降温。若天然苗与养殖地处于不同海区,需留意水温与盐度是否有差别,差别大必须采取过渡的方法。
虾蛄养殖全年都可进行,各地主要依据人工苗的培养情况与当地海区的虾蛄苗旺发时间来判别放养季节。浙江沿海通常在4—10月份都有虾蛄苗涌现;口虾蛄苗以4—6月最多,而黑斑口虾蛄和尖刺口虾蛄苗旺发于6—8月。固然虾蛄能天然越冬,但其生长期在水温高于15℃的春、夏、秋季。
场地准备
虾蛄在放养前,养殖塘必须要清塘。虾蛄虽捕食凶悍,但它也有天敌,如海鳗、鰕虎鱼等。因此,在放养前必须消除其敌害生物及致病病源等。若养殖中发现天敌,也应尽量消灭之。清塘通常按清塘药物的有效期提早进行,选择晴朗气象,在退潮时尽量放干池水,用高浓度的生石灰(300×10—6)倾泻;也可用200×10—6的漂白粉消毒。
放养技巧
苗种放养的合理密度是养殖成功的因素之一。虾蛄的放养密度应视池塘条件、苗种品质与规格、饵料供给情况、养殖管理程度等而定。通常海捕天然苗种个体较大,体长在3—6厘米以上,可放5000—7000尾/亩;若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其放养密度可恰当高些,为8000尾/亩左右;若以虾蛄的第Ⅲ相假蚤状幼体放养,放苗量为1。5万—3万尾墙。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养殖效益,在虾蛄塘中也可混养其余水产品种。宜混养利用中上层水体的鱼虾类及用吊养或筏式养殖的贝类,这样不致于与虾蛄争夺土池底面积。
放苗时要留意如下问题:温盐度差别及虾蛄苗的品质。打消温盐度差别可用苗袋浮于池水中和加池水逐步过渡的方法。品质好差可依据虾蛄的形态、生机、体色及活动情况等来差别,品质好的虾蛄苗,其生机强、体色明媚不发白、甲壳牢固、附肢齐全,入水后能迅速游散而不在局部打转或沉底翻白。
为了估算虾蛄苗的放养成活率,可在小网箱中暂养一定数量的苗来检查。
投饵技巧
因为虾蛄的第Ⅲ相假蚤状幼体及仔虾蛄广泛摄食底栖的甲壳类、多毛类、小型鱼类、双壳贝类、头足类和蛇尾类等,所以,若放养人工苗种,以培养基础饵料为佳,避免人工投饵的不适而造成的生长不良或死亡,以提高放养成活率;若放养个体较大的天然苗种,因它摄食力强,能适应人工投饵,所以也不一定培养基础饵料。
因为虾蛄的食性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因此,通常的水产品种也都能食。常用的饵料品种为小杂鱼、虾、贝等,但以鲜活的鸭嘴蛤为佳,可减少底质污染。投饵需均匀,并在每天黄昏投饵较适宜。若投喂大型的鱼虾或厚壳的贝类时,需预先把食品切小或破壳。
投饵量以其摄食率为依据,并随其个体大小及其生理情况、水温高低、气象情况、饵料品种及新鲜程度、水质好坏等恰当调整。体长在7厘米以前,投饵量为虾蛄总重量的21%—40%;体长为8—11厘米,投饵量为其总重量的11%—20%;体长在12厘米以上,投饵量为其总重量的10%左右。
水温变革对虾蛄生长的影响,主要是经过水温对其摄食量的影响而实现的。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摄食量显然减少,生长也显然减速,需减少投饵量。若在春夏季的滋生季节,因生殖活动虾蛄摄食量也大大减少,也需下降投饵量。另外,虾蛄不喜欢摄食不新鲜的饵料,同时也极易污染水质与底质,应尽量少投。
适宜的投饵量是虾蛄正常生长的保证,饥饿对虾蛄生长有显然的影响,小个体比大个体对饥饿更为敏感。而饵料过量投喂造成残饵糜烂发臭,导致水质和底质变坏,严重威胁依靠于底泥营穴居生活的虾蛄。因此,应威严节制投饵量,并经常察看其摄食情况。设立饵料台和下塘摸底泥察看,是常用的饵料检查方法。
水质节制
养殖中水质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养殖用水中的水温、盐度、溶氧、透明度、水色及塘中生物密度等维持在养殖品种所需的最适生长恳求领域内,以利于养殖品种的正常生长,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
虾蛄是较典范的潮间带生物,对温盐度的变革有较强的耐受性,但虾蛄养殖时,因为密度高,常引起水质变革,因此必须进行水质管理。日常水质管理的工作为:每天1—2次测量记录水温、盐度与溶氧。视塘中的水质情况,决定是否恰当换水。维持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节制在30—50厘米。夏天应增长池水水位,并尽可能多换外海清凉新鲜水,使水温维持在33℃以内,避免水温太高而影响虾蛄摄食生长或死亡。水温高于33℃,虾蛄有显然的死亡景象。在冬季也应加深水位,以防水温太低(
监测管理
虾蛄的生长速度较快,在正常条件下,其体长每旬可增长0。9—1。0厘米。总体来说,虾蛄的体长增长养殖前期比后期要快。在滋生季节,雌性个体体长不再增长,因它所吸取的能量用在性腺发育上,等过了生殖期后,它仍能延续生长。据实验,等同条件下,黑斑口虾蛄的生长比口虾蛄要快。
生长测量通常每10天进行1次,样本用地笼网放饵料诱捕,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每次测量样本恳求在50尾以上。对于虾蛄存塘数的估算,因其营穴居生活,很难用简便的方法来统计,但可依据其旬生长量、投饵量,再联结当时的水温等水质条件来推算。
在虾蛄的养殖中,需做好如下日常管理工作:
(1)经常检查拦网是否破损,并消除挂在网上的杂物或脏物。
(2)检查堤坝有无破绽或决口,若有发现及时修补。
(3)经常检查虾蛄的摄食情况,取样解剖,察看其胃内含物情况。
(4)退潮或放水时检查残饵情况、敌害情况和底质情况。
(5)每10天取样测量其生长情况。每旬若体长生长达到0。9—1。0厘米以上,说明是正常的,若这不到这恳求,应查明起因。
(6)平时察看其钻穴习惯、脱壳习惯及其余生活习惯。若发现虾蛄白天不肯钻穴,说明可能底质严重被污染或缺氧。
(7)留意气象变革情况、港湾水质情况等,若发现气象异常,应及时做好防备办法;若发现赤潮等水质不洁景象,不宜进水,并加强增氧。
收获
虾蛄达到商品规格后,依据市场需求,即可起捕销售。据调查,市场价钱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虾蛄的个体大小、肥满度好差及雌性性腺的发育(生膏)程度。通常个体在11厘米以上、肥满度好的虾蛄,市场销售较畅;在滋生季节,只需雌性性腺发育好,个体即使稍小些(雌性约8厘米就能性成熟),也受欢迎。因为虾蛄具钻穴性,故其捕捞方法具备特别性,依据其生活习惯,养殖虾蛄采取的捕捞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套张网捕捞:在水温为15℃以上的季节,用此法捕捞既容易又省力,通常可捕出总量的90%以上。但此法只适用于夜里退潮时捕捞,且捕捞当晚不能投喂饵料,因为虾蛄具昼伏夜出活动捕食习惯,饱食后就钻穴栖息。具体方法为:先把套张网安置在水闸的凹槽中,待晚上退潮时开起闸门,放出池水,虾蛄就会顺流而入网内。池水放干后,涨潮时重新进水,次日晚上再捕。如此反复进行。
(2)地龙网捕捞:在虾蛄养殖的中后期,进行间捕或因市场行情捕大留小时宜用此法。若当晚养殖塘不投饵,而在地龙网内放诱饵捕捞效果更佳。地龙网是一种陷阶式的定置网,T字形。它有许多入口和一个囊网,在每个入口处都有倒须网片,虾蛄进入网口不易出来,而入囊网被捕。作业时,将网放置在池塘中,晚上虾蛄因摄食而出洞活动时钻进网内。次日早上,只需从囊网中倒出即可。视需求量和面积大小放置一定数量的地龙网进行捕捞。
(3)干地捕捉:用以上两种方法捕捞后余留的虾蛄或因水温低已入穴越冬的虾蛄捕捞,则只好用干池捕捉。具体方法是:先把池水放干或拍干,即可见池底的虾蛄洞穴。“U”字形的虾蛄洞穴有两个近圆形的出口,一大一小。用脚从大洞口窜入,使劲蹬几下,虾蛄即从小洞口爬出。因为养殖时密度高,其洞穴常相通;或在越冬时,洞穴变成了“Y”形,用脚蹬方法就难见效,那只好借助其余工具挖取。这样逐洞捕捉,基本可捕净池养的虾蛄。
混养其余游泳性鱼虾类,而需同时捕捉,可用套张网捕捞;若不同时收获,不宜放干池水,应多次收捕,或选择几种捕捞方法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