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而一些地处边远地区的农村,因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因素,更是成为奔小康路上的难点。“小康路上看边村”系列报道,记者蹲点边远农村一线,聚焦各地干群为实现乡村振兴守望相助的奋斗实践,体现边远农村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激励更多的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仙居县广度乡大雷村地处偏远山区,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交通环境,曾一度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大雷村瞅准仙居杨梅产业发展机遇,利用高山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山杨梅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记者 高鲜朝:这里是广度乡的杨梅市场,海拔有五百多米,在我身后来自各地的采购商正在选购杨梅,正是由于地处高山,这里的杨梅成熟期要比平原晚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当大部分地区杨梅下市的时候,这里的市场正红火。
杨梅收购商:我从横溪过来的,今天想收多少斤,五六百斤吧大概。
梅农 陈桂火:今天生意还好,早上五点钟左右卖了400多斤,价钱还挺好的。
陈桂火是杨梅种植户,也是大雷村党支部书记,每天忙完自己的生意,他还要去各家各户统计当天的杨梅销售情况。
仙居县广度乡大雷村党支部书记 陈桂火:今天初步统计,今天可能有4000多斤,今天算少的,多的有两万多斤。
这几天,大雷村每天的杨梅销售额在50万元上下,这么大的金额,放在以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
大雷村有耕地面积768亩,山林面积7712亩,有着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然而20多年前,村民仅靠种植蔬菜、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村里的不少青年人都选择外出务工。
仙居县广度乡大雷村 村民 陈西湾:种的蔬菜以前到山上种的,种了拿到城里卖,钱就卖的不多的,辛苦又很辛苦。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水果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仙居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种植杨梅等经济水果。政府鼓励,家里有地,这一下,村民们动起了种植杨梅的念头。
仙居县广度乡大雷村党支部书记 陈桂火: 他们说这个经济效益很好,我们当时也很高兴,说这个效益种下去三年就能采果,到了三年真的有采果,后来农户就自己发动起来,到黄岩区去调苗。
130户,140多亩,这是大雷村最初的杨梅种植规模。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村民自己摸索着种,采摘后再运到山下去卖,几年下来,村民们就尝到了种植杨梅的甜头。但是村里的杨梅产业一直不温不火,如何才能打响大雷村的杨梅品牌,又成了村民们的烦心事。
仙居县广度乡大雷村 村民 陈小光育 :宁波、温州、慈溪(采购商)到我们这里看杨梅,杨梅质量不好就回去了,我们心里感到很难过。
种植杨梅再也不能小打小闹,得摸索出一条有效益的新路子。于是,村干部带头,找到乡里寻求帮助,最终县里派来了技术专家,教授梅农们梳果,施肥、结籽等技术。几年下来,大雷村的杨梅品质有了显著提升,价格一下翻了几番,收购商也纷至沓来。而就在此时,越来越有经验的种植户们再次意识到了新的问题。
仙居县广度乡大雷村党支部书记 陈桂火:到我们这里来收,20块钱一斤,拿去打包,300块钱一箱,我们给他价钱一算,起码要四五十块一斤,一箱只有6斤。
怎么才能让杨梅卖出好价钱?梅农们心里开始了盘算。几年前,在外经营贵金属生意的张六福回乡发展,在他看来,要想做大杨梅产业一定要规模化。他向乡里申请,建立了第一家家庭农场,组织学习分队,去山下的杨梅合作社学习杨梅选果、包装,网上推广销售等经验,并创立了村里首个杨梅品牌。
金梅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张六福:五六个家庭组合起来一件合作社,现在杨梅量也多了 ,品质也好了,都把杨梅选出来,都可以供应给大的客户,现在经济效益也上去了,品牌也打出去了。
现在,大雷村已有大大小小的合作社10来家,经过精心包装的优选杨梅一箱可以卖到300-400元,一个杨梅季下来,村里的杨梅收入超过千万元。
仙居县 云耕家庭农场负责人 陈锦龙:像我们做农民,一年赚个十几万二十万差不多也算可以了。比以前好多了,像我们卖蔬菜一年也赚不了几万块钱。
记者 高鲜朝: 小杨梅带领大雷村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村里正在大力发展旅游采摘、精品民宿等事业,尝到了种植经济水果带来的甜头,这两天村里又开始重视水蜜桃等产业,如今水蜜桃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这也将成为大雷村新的增收亮点。
利用当地特色,瞅准市场,打出品牌,走上致富路。仙居大雷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