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10月8日消息(记者邸文炯 通讯员何继强 蔡峰)“我今年种了半亩架豆,除了出售鲜架豆外,在价格低的时候晾晒了干菜,已经全部销售了出去,亩产值达到6000元以上。”甘肃漳县武当乡邹家门村老党员邹龙太高兴地说。
说起架豆发展,武当乡远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小强信心满满,“今年我和村里的几个伙伴一起流转土地种植架豆,不仅是为了带动群众发展架豆产业,更是为了能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不用外出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回到村里发展架豆产业,让架豆真正成为远门村的富民豆,幸福豆!”
群众采摘架豆(央广网发 何继强 摄)
近年来,武当乡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协商议事会议邀请群众开展商议。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谋划架豆种植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片,逐年推进”的原则,多举措鼓励引导群众种植架豆,拓宽群众的致富渠道。
“遇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通过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及时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武当乡李家河村李永强说,“为了解决架豆种植销售等环节的瓶颈问题,乡村两级协商议事会及时开展了协商议事活动,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发展产业缺乏技术、单打独斗‘卖菜难’等问题。目前,村内有种植大户代收购,卖得很顺畅。”
“过去我们架豆种植面积小,销售一直要去附近的乡镇,不仅路程远,而且价格人家说了算。现在村里大面积种植架豆,大伙儿可以统一购进种子、农药、架杆,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既节省了原材料成本,又减少了中间商牟利的环节,每亩地可比原来增收2000多元。”邹家门村群众王忠祥说。
据统计,2023年武当乡共种植架豆500多亩,其中村两委班子成员示范种植120多亩、致富带头人和党员带头种植50多亩。乡政府组织开展架豆种植专题培训4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指导60人次,组建架豆种植微信交流群1个,为群众答疑解惑121人次,建立了种植大户代销、超市直供、蔬菜加工厂收购、采摘园等多种销售模式。
武当乡召开议事协商会(央广网发 汪飞舟 摄)
通过协商议事助力产业发展的不仅是武当乡,近年来,漳县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工作理念,在全县13个乡镇全覆盖建立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室,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和广泛听取群众的“金点子”,充分发掘乡村优势、资源特点、产业特色,多渠道助农增收,真正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漳县已通过议事协商为群众帮办实事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