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是我校124周年校庆日。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社团中心举办2019-2020年度社团发展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采用线上进行的方式,邀请东西区优秀社团骨干进行社团管理规范性、社团团支部建设、社团线上活动举办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会议邀请团委毕晓楠老师进行分享。毕老师首先指明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疫情带给社团工作的思考,“学生社团是提升学生素质,引领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的重要平台。从事社团工作的学生需要注重提高社团的创新性、增强自己的社团意识、找到本社团的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注重提高社团的理论性,改善偏向业务性的现状。”
毕老师同时发出倡议,“国家对于社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加强社团负责人、社团骨干相互之间以及与社团干事间的沟通,增强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
社团管理经验分享板块,针对“提高学生社团管理的规范性”、“社团团支部建设”相关问题,东西区优秀社团骨干分别进行主题分享。
国学社以“弘扬国粹,传承文明”为宗旨,以“修身进德,慧业日新。煌煌孔光,舍我其谁”为口号,以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社长刘云帆从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架构规范、社团活动多样性和社团传承四个方面介绍国学社的管理经验。
(国学社社徽)
社团构架方面,国学社将部门归类为学术部门和行政部门。两类部门各司其职开展工作,通过特色的分类模式明确各部门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社团活动方面,国学社通过保证社团活动的规范性与多样性,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社团传承方面,国学社每一届的部长都会完善社团资料文件夹,传承已有的工作经验,以便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提高。
红十字协会(西区)副会长马赛向社团负责人们简要介绍社团和社团构架。
活动方面,红会积极履行自身使命担当,主动探索线上活动开展新模式。抗疫期间,红会发出多份倡议书,开展了“交绘星愿”线上绘画、“云支教——属于你的独家教室”等活动。
社团管理方面,红会结合自身类别,重点介绍作为志愿公益类社团,在成员分工与新人培训方面的经验。红会注重从设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成员自我实现感和社团认同感等方面提高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龙舟俱乐部社长苗洛源就社团团支部建设经验进行分享。他提出四个方面的心得:思想上一定要重视、明确组织生活会的任务、工作内容上切合主题、工作思路上贴近实际,发出“让团组织生活会成为社团建设的一部分”的倡议,注重通过巧妙的工作方式激发社团团支部成员对团支部建设的热情。
(龙舟俱乐部团组织生活会展示)
团组织生活会开展经验:
• 鼓励成员积极参加,将参会情况纳入社团奖励体系当中
•适当增加会议内容中有关社团建设的部分
•避免会议“冗、长、乱”
•会议设置一定的“彩蛋”
社团活动开展经验板块,针对疫情期间社团活动的特殊性,舞蹈团团长翁浩霆从活动构思与制作、后期的宣传与推广两个方面介绍线上活动举办经验。
舞团在疫情期间举办“青春抗疫,以舞致敬”、“抗“疫”平板支撑挑战赛”等线上活动。
活动构思与制作方面,翁浩霆介绍,舞团抗疫活动的构思以抗击疫情的总体思路为指导,明确乐观积极正能量的活动基调,确定出符合社团特色的活动方式以最大程度调动团员。良好的活动主题与策划能够最大程度激发成员的积极性。这次活动收集到来自八支队伍和毕业学长学姐的104份舞蹈视频和69份平板支撑挑战视频。
内容制作方面,舞团注重增强成员间的沟通,干事和队长们连夜制作视频、编写文案形成推送。
舞团注重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各大平台进行后期的宣传与推广,号召团员转发评论,从而宣传社团文化,提高社团的影响力。
舞团积极与共青团中央等媒体互动,将交大的社团文化推向更为广阔的平台。
我与交大共成长。
校庆有我,社团不缺席!
文案 / 何欣怡 刘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