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子让村里“钱袋”鼓起来

——博白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探访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闭初健通讯员叶子祥

“我沾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光,在沃柑种植基地里打工,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每年还有分红,今年有望摘掉‘穷帽’。”博白县菱角镇石柳村的贫困户杨秀琴高兴地说。

2016年前,博白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全县358个村(社区)中,“空壳村”占了264个。由于村委“无钱办事”,村级事业发展受到制约,也削弱了村委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近两年,该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引导村两委班子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由“空壳”向“充裕”的华丽转身。今年底,所有贫困村的村集体年收入将达到3万元以上,“空壳村”将全部消除。

A自主与引进结合,增强造血功能

一条宽敞的硬化道路从村头向村尾延伸,两旁是郁郁葱葱的风景树,村委楼前是一个500平方米的广场和大舞台,楼内设置了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棋牌室、儿童娱乐室等……这是记者在曾获得自治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旺茂镇玉李村见到的情景。

“玉李村的变化可大了,村里有钱了,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环境变美了,有了娱乐活动场地,每天都有很多群众参加娱乐活动。”玉李村支书秦庆坚说。

之前的玉李村基础设施差,群众生活不富裕,是什么让玉李村有了改变呢?原来,该村利用村集体经济资金70万元成立了一家公司并建设马铃薯基地,大力种植马铃薯,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村委有钱了,便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建设和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了大变样。

近年来,博白县积极鼓励村级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自主发展和合作经营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自主建厂、办企业的贫困村,每年给予不少于7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引进企业合作经营的村,每年给予不少于20万元的资金参与入股。目前,全县共有72个村办了81家企业,358个村(社区)与52家企业合作经营,所有村均获得至少2万元的年收入。

位于菱角镇石柳村的沃柑种植基地,是该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点。2016年,石柳村与广西三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注入260万元资金,共同种植700亩沃柑,年产量约100万公斤,销售额达6000万元,壮大了村里集体经济发展规模,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我们将继续引进龙头企业和扩大自主经营,注入更多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博白县委书记罗宗光介绍,该县将进一步盘活现有资产,充分利用每个贫困村的财政专项资金,创新“自主发展、合作经营、组团投资”三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B土地变资产,助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村里成立了坡塘种养专业合作社,我家的土地都流转了,领了3年的土地流转金3000元,每年还将有不少于3000元的分红。我还到合作社打工,学到了养殖技术。”博白县黄凌镇而水村村民张家远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施以外力,更要催生内力。那么,如何盘活土地资产,让土地资源活起来?

博白县县长罗培球介绍,为增强群众的“生血”功能和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该县着力推行“政府+企业+资金+土地”的模式,政府以村集体资金注入企业,鼓励群众以资金、土地的形式参股,发放“股权证”证书,给予土地流转金和按每亩土地不少于1000元入股保底分红,确保群众收入有保障。

去年刚担任江宁镇合和村支书的彭传茂犯了愁,现在许多村民不愿意耕地种田,大都外出务工,土地丢荒严重。如何将荒地变成“香饽饽”呢?

今年1月,合和村两委组成发展集体经济专门小组,逐户走访群众,鼓励群众、致富能人出让土地或出资金共同成立合作社,采取“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发展种植和养殖。在流转土地150亩、完成固定投资180万元后,博白县旗丰种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让285名社员吃了“定心丸”。

据旗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家意介绍,目前该合作社与相关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大量种植荔浦香芋、养殖土鸡和草鱼,规划建设旅游观光农家乐,预计每亩土地年收入近2万元,每位社员年收入不少于1万元。

C约束与激励,让干事者有回报

在浪平镇新旺村召开的集体经济成员大会上,经全体成员一致表决,通过了建设12亩鱼塘养殖5000尾鱼和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今年资金使用预算的决定。

“我们每一笔大额资金的支出和投入都必须经过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的商议,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新旺村支书冯飞说。

如何监管村集体经济的资金使用情况?博白县建立“考奖惩”机制,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核评议和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的责任。同时,严格执行村账镇管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主商议团监督资金使用制度,定期对村里的资金支出、收入情况进行检查,张榜公布资金使用和收入情况,接受党员群众评议,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12月5日,该县东平镇石角村村务公开栏前聚集了不少党员群众,对村集体经济资金支出和收入情况进行评议。“村里的钱每年收入多少,花在哪里,花多少,我们都一清二楚。”村民刘保说。

如何激发干事者的创业热情?博白县委组织部部长吴厚强介绍,实施经营管理绩效与经营者收入挂钩、“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报酬补贴制度,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较大、能力突出者,给予分红及按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新增部分的10%-15%提取资金奖励,让为民干事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目前,该县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已达1.726亿元,全县358个村(社区)每个均注入20万元以上资金,所有村年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部分村年收入达到70万元,带动了863户5632人增收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