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户靠奋斗成为“感动哈尔滨人物”,一位残疾青年自强不息成为脱贫攻坚典型,还有一个靠自己努力摘掉穷帽子的养猪大王……在黑龙江省延寿县,依托党的扶贫政策,自力更生摘掉贫困帽子的典型不断涌现,他们不等不靠,努力拼博,靠自身能力实现脱贫,脱贫后满怀希望谋划着自己越来越有奔头的新生活。

牛粪养猪具体方法_牛粪养猪是真是假_致富经牛粪养殖技术

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的李延喜

延寿县青川乡新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岁的村民李延喜,自幼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连续不断的到处求医治病,花光了家里每年的收入。“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几年又遭遇一场车祸,伤愈后本就不堪一击的身体雪上加霜,走路靠双拐支撑,重体力活他都干不了了。但是,李延喜没有颓废,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生活磨难击垮。

“不能干重活,不能养猪、不能种大棚,但我可以干轻松点儿的活”,李延喜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他下苦功夫进行康复训练,双腿稍一恢复功能后,就在村委会和亲属的帮助下养起了大鹅,他给自己的微信取名为“向天歌”,寓意不向命运低头,引颈高歌。到2017年,李延喜养鹅已达1200只,家里房前的小园就是养鹅场,靠自养蛋鹅销售鹅蛋,入冬下雪后的就可以卖肉成鹅。由于他勤奋能干,养鹅收入近10万元。2017年6月,李延喜主动申请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

走进李延喜的家,整洁干净的民房小院,处处充满着艺术气息。他自学绘画,制作了很多精美的工艺品,核桃匣子、核桃摆件、易拉罐制作的“虎啸山河”“马到成功”等,不仅供前来参观的客人欣赏,如今已经走进了大大小小的展会。

牛粪养猪是真是假_牛粪养猪具体方法_致富经牛粪养殖技术

如今,李延喜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没有忘记乡亲,2018年,成立了延寿县天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着6户村民热火朝天地干起了养鹅事业。2019年,合作社养殖大鹅3500只,一年纯收入20多万元,社员分红1万到几万不等,还帮助村里其他户代购鹅雏,销售鹅蛋,并带动2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近千元。

李延喜不等不靠不要,积极乐观地生活,他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们,2017年,李延喜被评为“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

牛粪养猪具体方法_牛粪养猪是真是假_致富经牛粪养殖技术

自强不息的“独臂牛哥”屈贵发

同样是延寿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独臂牛哥”屈贵发的故事也被人们广泛关注。今年2月,延寿县六团镇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屈贵发作为自强不息脱贫攻坚典型上台发言。

一只手养牛,一只手种地,被邻里乡亲称为“二宝子”的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村民屈贵发,让村民佩服。驻村干部陈伟说:“一只手臂的二宝子养12头牛,还包了160多亩地,是个励志的好典型。”

年富力强的屈贵发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肯干的庄稼把式,他在没失去右臂之前,经营着农家豆腐坊。每天早早起来做水豆腐,然后,伴着全村袅袅升起的炊烟,走前街串后巷,把鲜嫩的豆腐卖到村民的餐桌上。除此之外他还包种土地,农闲时外出打工增加家里收入。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殷实的生活,几年后,他一家三口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还购置了农机具,准备扩大经营范围。

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屈贵发又当爹又当妈,一边包地种地,一边要照顾上小学的儿子。为了节约开支,他经常自己修理农机具。一天,意外发生了,他的右臂卷进了飞转的机器中。虽经抢救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右手和右前臂。他到了崩溃的边缘,一个靠劳动吃饭的农民如果失去了致命的“武器”,以后该怎么生活?伤好出院后,屈贵发负债10多万元成了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 年,扶贫工作队进驻富源村,除了帮助村里搞产业项目以外,驻村干部几乎天天都到屈贵发家,春天帮着种地,夏天忙着管理,秋天协助抢收,冬天联系卖粮。并为他解决了眼前最大的困难,看病可以按最高比例报销,儿子也享受到了学杂费减免和补助。这些暖心地帮扶,使屈贵发重燃了努力生活的勇气。他按规定申请到了扶贫小额贷款 3 万元,在自家小院建起了牛棚,购买了一头成年西门塔尔种牛,为生活打开了希望之门。为帮屈贵发养牛,驻村工作队的领导每天天一亮就来小院帮他清牛粪、铡草料。

屈贵发更是勤奋,一只手铡草、拌饲料、喂牛、饮牛、拴牛、除粪,干得不比健全人慢,他不等不靠的劲儿给乡亲们做出了榜样。为照顾年幼的儿子,他还学会了一只手切菜、炒菜、做饭、操持家务。这个要强的庄稼汉,用时间和汗水来弥补肢体残缺的不足。

屈贵发还是热心肠的汉子,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能帮上的,他撂下自己的事也要去帮忙。他的坚强、善良、朴实也感染了周围的人,乡亲也都自觉不自觉地跟他学,并在他需要时不用吱声主动来帮忙。

牛粪养猪具体方法_牛粪养猪是真是假_致富经牛粪养殖技术

9月6日,往日里宁静的富源村变得格外热闹起来,“二宝子娶媳妇啦!”消息很快传遍整个乡村。屈贵发的婚事成了全村的大喜事。

新娘子是驻村工作队帮忙介绍的,相亲时就是工作队用车把新娘子接到村里来的。

“牛!咱富源村人到啥时候都能把日子过好。”乡亲们既佩服,更打心眼儿里替屈贵发高兴。这个残疾汉子,靠一只独臂,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还娶上了新媳妇,有了幸福完整的家。

待人真诚,勤劳能干,对生活有信心的屈贵发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他和新婚妻子商量:“我想去哈尔滨订做一个新假肢 ……”日子过好了,“独臂牛哥”也要好好的“装修”一下自己,开始了新追求。还准备再建个牛棚,年底再添几头小牛犊。相信“独臂牛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致富经牛粪养殖技术_牛粪养猪具体方法_牛粪养猪是真是假

不过“等、靠、要”日子的“猪王”王双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致富的“万元户”,他励志要成为致富带头人,从最开始的几头猪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头猪。王双天天都在和猪“打交道”,成了名副其实的“猪”王,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走上了致富路。

王双家住延寿县六团镇东安村,2013年因病致贫,在村党支部的引导和帮助下,王双转变思路,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产业,2019年年出栏200头生猪,净利润10万元左右。

走进王双的生猪养殖场,有活蹦乱跳的小猪崽,也有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大肥猪。

“现在腰包鼓了,日子好过了。”“今年生猪的市场行情好,我又扩大了养殖规模,预计年可出栏500头,差不多能够增收30万元。”王双自信地说。

“贫穷的帽子戴上了,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摘掉,不能过‘等、靠、要’的日子。”这是王双始终挂在嘴边的话,“勤劳”是他脱贫致富的法宝。2013年,王双患上了心脏病,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失去了劳动能力,还要整天跑医院治病,日子过得异常艰辛。说什么也不能这样下去,病情稍有缓解,王双夫妻俩商量着养殖生猪,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自己动手建猪舍,一砖一瓦搭建,一点一滴积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王双的猪舍已成为一个现代化标准的生猪养殖基地。王双还通过自学新的养殖技术,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和科学化养殖添加新动力。

“作为一名贫困户,不能依赖政府的帮扶,自己得加油干。”朴实的王双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延寿县老促会 徐国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