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XX,男,1953月出生,系XX县牛城乡牛城村人,现为隆泰养殖合作社厂长。年近60岁的他,不服老、不服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抢抓时机,率先发展肉猪养殖产业,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俨然成为了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2003年,在党的富民惠农政策引导下,XX先是调查市场,而后看准时机,开始尝试生猪养殖业。一个占地5亩,基础母猪30头/年,总出产量母猪600头的小型养猪场就出现在了牛城大地上。万事开头难,起初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信息不通畅,对社会主义市场缺乏了解,老董的养殖场在开头的1年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但当时将近50岁的XX并不气馁,他自学电脑,浏览养殖信息,积极去河北农大学习技术,并经政府牵线,与河北农大建立基地指导帮扶关系,从此养殖场开始了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模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轨道。几年之内,老董的小养殖场就成长为占地面积30亩,基础母猪480头、肥猪3650头的中型养殖场,年盈利达100万,可谓知天命之年再创人生辉煌。做大不是目的,做强才是追求。XX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他从设备、管理、技术、人才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争使企业上水平、上规模。
一是改进技术引进设备。在厂区内建立消毒池、兽医室、配种室,并完善污粪处理设备、病死畜处理设备、清洗消毒设备,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疫病的发生传播。二是扩大规模广招人才。扩建生产区1200平米,总建筑面积达6600平米;引进专门管理人员2担任副厂长,大专以上技术人员4名,企业现在共有员工25名。三是打造现代化企业。合理选择畜舍地址,远离居民区,采用先进生产流程,不扰民,少污染,安全生产,成为我县里标准化养猪企业。XX为人诚恳,做事厚道,很快建立了一批稳定生意伙伴,养殖场蒸蒸日上,老董的事业也越来越老大。家人劝他搬去石家庄住,XX回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XX人,一个富了不算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才行,走了怎么对得起乡亲们?”他开始为村民讲政策,讲市场,打消大家疑虑开阔大家视野,而后又手把手传授自己的先进技术,就这样一大批人脱离了仅仅靠土地吃饭的模式,开始了养殖创业道路。几年下来,养殖户们盖新房、买新车,日子越来越红火,说起明年XX60周岁了,每当人们打趣说“该退下来享享清福”时,他就腰板一挺:再干它20年。XX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正是需要XX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
今年老董没有闲着,他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养殖场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猪场,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不要以为养猪门坎低,付出劳动就能成功。这里面,需要很多的科学技术来保障。”近日,记者到凤泉区鲁堡村采访养猪能手杨秀勋时,他感慨地说。自己走上了致富路,杨秀勋还带领300多户村民一起科学养猪,并义务提供技术服务,避免乡亲致富路上走弯路。“养猪”对农民来说并不难,但是,如果想养出个名堂,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儿。现年38头母猪起家。如今,他的养猪场每年出栏量达7000多头。杨秀勋边穿无菌服边说,以后,这样的服装会逐渐淘汰掉。防病需要从营造适宜生活的环境、充足平衡的营养等抓起,“养猪是需要技术的,像猪舍温度、饲料的营养搭配等环节都要讲究科学性”。在幼猪保育室,杨秀勋说,传统喂食的饲料简单,肉与料的比例较低。2001年,他去北京一个国家级猪场参观,在与该猪场场长交流饲料搭配技术时,对方说他配置的饲料能量不够,蛋白质不平衡,并给了他一份猪饲养标准资料,资料上显示了每个时期猪的营养需求。由于自己配置的饲料与该资料上的配方要求差得太多,而且成本昂贵,杨秀勋当时对这样的配方无法接受,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资料的要求去做了。
这样做下去,他发现效果挺好。虽然饲料价格高,但是肉与料的比例提高,猪的体质和成活率都提高了,医药成本降低,每只猪增加100元~130元的收入。目前,他的养猪场里有优良母猪350头,后备种猪40头,年出栏量7000余头。有了致富路,应该带动乡亲一起走。为此,杨秀勋无偿为乡亲提供养猪前的准备、养猪中的技术等系列服务。目前,凤泉区已有300多户农民和他一起走上养猪致富常福平是被带动起来的养殖户之一。他说,从购买风机等养猪设备开始,一切都是在杨秀勋指导下进行的。有了带路人,他在管理方面很快就上了路,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少走了很多弯路。“杨秀勋人很热心,口才也好。对于饲养中出现的问题,他总是及时帮助我们解决,讲起来也容易明白。”常福平说。有一次,猪仔断奶后就开始拉稀,他便打电话求教于杨秀勋,杨秀勋很快来到他家的猪场,从饮水、配料、加药方面教给他方法,很见效。翻看着杨秀勋的荣誉证书,记者发现,自2001年起,他先后获得了市优秀乡土人才、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今年8月,他又荣获市级农民致富能手称号。杨秀勋说,目前,他建了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下一步就是完善沼气设施,为村民供气,既是废物利用,又可以节约能杨秀勋,男,40岁,新乡市凤泉区鲁堡种猪场场长;目前,杨秀勋所领导的该场生产管理水平和国内大型养猪场接近,核心种猪群已基本上和国内最新品种同步,理念和国内最新管理理念接轨。
他加强了和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依托和合作。在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蓄病研究所、河南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教授、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步步为赢、薄利生金。他在养猪同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同行业的好评。目前,该种猪场已成为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他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300多户养殖户走上了致富之路。该种猪场存栏达8000余头,销售价格在豫北地区同行业中名列榜首,成为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一面致富旗帜。该场的种猪和商品猪由于猪瘦肉率和产肉率高而畅销全国各地。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河南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五好家庭”、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市杰出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新乡市优秀乡土人才、新乡市市级“农民致富能手。全国养猪行业近来陷入低谷,然而,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鲁堡种猪场场长杨秀勋却独树一帜,把养猪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养猪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杨秀勋1996年以养殖3头母猪起家,经过几年打拼,养殖规模达到50头时,开始创建猪场,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技术贫乏,一度亏损。但他没有气馁,从新华书店买来了大量养猪方面的科技书籍和教学光盘,学习钻研,打地铺住猪舍,边干边细心观察,注意积累经验,终于掌握了基本的养猪技术。
2001年,杨秀勋去北京一个大型猪场参观,在与该猪场场长探讨饲料调配技术问题时,对方说他配制的饲料能量不够,蛋白质不均衡,并给了他一份资料,资料上显示了每个时期猪的营养需求。由于自己配制的饲料与资料上的配方要求差得太多,而且成本昂贵,杨秀勋当时难以接受,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资料的说明去做了。结果他发现效果挺好,虽然饲料价格高,但是饲料报酬提高了,猪的体质好了,成活率提高了,医药成本也降低了,每只猪平均比原来增加100~130元的收入,猪场当年实现赢2002年春,杨秀勋先后到北京“顺鑫农业种猪选育场”等知名的优秀种猪场,引 进美系大白、美系长白、台系杜洛克等优良品种猪60 头,并扩建了标准猪舍,使猪场 的总资产达到150 万元。由于对新品种和新技术掌握不够,种猪场当年亏损近10 较全面地掌握了新品种猪的养殖技术。随后,他又多次参加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及国内知名饲料公司举办的技术讲座,娴熟地掌握了饲 由于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杨秀勋的养猪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他先后到广东、 湖北等地调查,又引进部分名优种猪,使养猪场能繁母猪达到 200 多头,存栏猪达到 2000 余头。2004 年,他投资 50 万元,引进了一批养猪新设备。
2005 年,创办猪—— 沼一体化良性农业生态发展的新模式,建设了1000 米3的沼气池,使猪场和附近村民 都用上了沼气。2006 年,猪场发展壮大到拥有能繁母猪500 头,总资产达600 万元。 就在杨秀勋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国内养猪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和猪价的低落,造成了养猪行业普遍亏损。对此,杨秀勋并没有太 大的思想压力,他深深地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杨秀勋积极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合作,将他们的科技成果变为自己的优势,从省畜牧局种猪中心引进了价值 6000 头,起到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效果,养殖的种猪畅销到周边多个地区,在同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带动作用。 2007年,杨秀勋又到国内几家著名的种猪育种单位学习、引种,扩大生猪优良基 因的培育,增加了养猪的科技含量,猪场发展到存栏生猪 6500 头的规模,年销售优质 种猪和商品猪达到7000 李宁,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 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 2003 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
致富不忘 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 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 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 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 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 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 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 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 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 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 来了致富机遇。2003 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 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 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 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 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