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对于鱼类食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草鱼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种,其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鱼类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我国水产养殖密度越来越大,草鱼鱼病成为了制约草鱼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强化草鱼成鱼的养殖技术、做好针对各种鱼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相关单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 草鱼成鱼养殖
当前我国草鱼养殖所使用的池塘面积通常为4~10亩,水深通常为2.5米左右。科学的草鱼成鱼养殖要求养殖户建设完善的注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为有效预防污染,应当遵循单排单灌的管理原则,合理划分渠道,引入相应的鱼塘机电设备,改善鱼类生长环境。增氧机设备的分配应保持在0.2~0.5 千瓦 / 亩范围内。建立科学的草鱼养殖方案,鱼塘中除草鱼以外,还可以同时饲养鲫鱼、鲢鱼等鱼类品种。采用这种套养的方式,应当根据鱼类生活位置、饲料二次利用、鱼种产量和当地市场价格合理进行调配,以增加养殖效益。另外,养殖户应当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对鱼塘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预防各种鱼病。在开始投入养殖之前,应当彻底地对鱼塘进行一次消毒,维持鱼塘干净整洁。在将池内鱼类捞净后,应当将池水排干,对池梗进行加固处理。根据“冬春浓,夏秋淡”的基本原则落实水质管理工作,即要达到最基本的水质管理标准,同时也要解决溶氧、非离子态氮平衡、二氧化碳平衡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冬季,养殖户应当及时补充有机肥、磷肥,综合利用生石灰、漂白粉或补水等方法对草鱼养殖水质进行全面的改善。在选择饲料的过程中,应采用鲂、草配合饲料,若采用单一饲料,则应当采用合理搭配青饲、精料的比例,提升植物饮料的蛋白质含量。根据草鱼成鱼活指标、体重增值数、生长速度合理投料,综合考天气情况、摄食情况灵活增减。
2 草鱼成鱼养殖鱼病防治技术
2.1 赤皮病
赤皮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等,鳍条基部糜烂充血,症状表现集中于鱼腹及两侧,可诊断为赤皮病。可供选择的防治方法主要在于加强鱼体保护,尤其是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伤害鱼体。在投入放养前,应当利用漂白粉将鱼塘浸泡半小时。将适量磺胺噻唑投入草鱼饲料中,连接喂养 6 日。将适量漂白粉洒入草鱼鱼塘,使水质得到及时的改善。
2.2 出血病
病鱼两侧部位、鳍部位、颌部位、腔部位严重充血可初步判定为出血病,该疾病伴随肠道无食物、肠壁充血、尾鳍出血、鳃丝出血或苍白、口腔出血等症状,有时有腹水。可供选择的防治方案主要有:1)注射灭活疫苗,能够对草鱼出血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每年五月中旬内服肝胆康、促肥一号可促进鱼体抗病毒能力的提升;2)将 4~5kg 水花生、0.25kg大蒜头、0.25kg 盐打成浆,结合适量水糠做药饵,连续喂养 6 日;3)于水池中喷洒硫酸铜溶液,持续 6 日。
2.3 水霉病
该疾病主要发作于早春时节,由于鱼种转塘、水体温度低,出现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很容易暴发水霉病。其症状表现主要包括:病鱼食欲减弱、焦 躁不安、皮肤粘液多等,受伤部位集中大量棉絮状、灰白色覆盖物,直至死亡。可供参考的防治技术主要为:在鱼种转塘过程中,为抑制草鱼应激反应,可加入适量的 VC+VE。将病鱼及时捞出,全池泼洒绝色风暴等药物,对病原菌进行有效的抑制。在池塘已经投料的状态下,为提升鱼体抗病能力,可以加入适量的促肥一号。待病情好转后实施培水肥水,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为多肤氨基酸肥水膏。
2.4 白皮病
该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病鱼背鳍基部、鱼尾柄上出现白色小点,直至背鳍皮肤整体转变为白色。最终鱼尾溃烂、鱼鳞脱落,以致体衰死亡。要供参考的防治方法主要在于避免鱼体受伤。利用硝酸亚汞浸泡鱼苗 2 小时后再投放于池塘。为了避免将寄生虫、病菌被带入池塘,需要使用氯化钠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或将病鱼投入硝酸亚汞溶液中浸泡。在病鱼症状比较严重的影响下,还可以直接利用漂白粉喷洒鱼塘以改善水质。
2.5 烂鳃
该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头部颜色变黑,由浅入深延伸至整个鱼体,鳃盖内中间有红点或表皮腐烂。要供选择的防治方法主要为:以漂白粉将鱼种浸泡半小时,并以漂白粉喷洒鱼塘,即在放养鱼种之前改善水质。
2.6 白点病
该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病鱼鱼鳃或鱼体表现出现白点,在病鱼症状比较严重的影响下鱼体呈现白色色块,并伴随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等症状外在表现。要供选择的防治方法主要在于将小瓜子虫虫卵及幼体彻底杀死,需要养殖户做好鱼塘消毒工作。比如使用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镁混合溶液浸泡病鱼半小时。
3 结束语
草鱼成鱼的养殖对于各种鱼病的防治技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养殖户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清洁与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学会合理使用各种鱼病防治技术,对于草鱼防治必须按照“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尽可能降低鱼群病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