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观点:针灸是科学吗?我认为是经验科学。

原因:中医的传统理论很好的支持了中医在临床的应用长达千年的时间,并且医案也能够给予理论以支持,我认为,这些成功的案例不能被看作偶然,以至于被斥为“伪科学”。

先扯一点题外话。医学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医案,不仅中医如此,现代医学亦如此。不信的话可以去关注一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Research & Review Articles on Disease & Clinical Practice

,每期必有医案,详细说明这个案例是怎么回事,如何诊断的,如何治疗的,治疗的效果如何。重视医案的传统,是因为,医案是医学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记录。首先,医学是经验科学,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现代医学参引了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的发展,利用了生物学科的方法和仪器帮助进行诊断,用统计学方法帮助提高准确率和可信度,用标准的流程来保证方法的推广和可用性,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医案就仅仅作为“个例”存在而失去了其说服力。见微知著,通过经验和实践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论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实践不断修正方案,得到具体的可操作的流程,这一点上,中医跟现代医学的思路是一样的,只不过,世界观方法论不同而已。引用

@四佰本

答案中“于一毛端现宝王刹”的原文,中医通过研究大量的“宝王刹”得到了解决方案“药方”,但是没人知道具体研究了多少,如何研究,怎样控制变量。也就是说,传统中医的理论研究方法,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或者说,虽然有发展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非业界人士的认同。从刘渡舟老人家的原文来看,现在中医内部也打来打去。不论争论的结果如何,现在的中医有没有从新的医案中发展反哺中医的理论方法,有没有借用现代科学的发展来发展自己,本人非业界人士,不清楚,但是从外部来看,怕是一团浆糊。临床医学,终归是下游,仰仗病理药理等上游学科的发展。临床中医的话,那么他对应的上游学科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发展?这个,还希望有搞中医的来说明下。

题外话扯完。针灸在知乎上也没有逃脱被科学与伪科学轮流发生关系的悲惨命运。说实话我多么希望有人在针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看法的时候能诚恳的说一句“我不懂”,而非凭借着传教士一样的情怀和简单的知识理论在“弘道”。这种做法,本身就是违背科学精神的。就拿“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个生物学很小的一个领域举例,不搞这个领域的人可能认为这个名词可以跟“细胞凋亡”画等号,但是真正搞这个小领域的研究者,明白这两个名词之间的差别以及研究领域和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有时候会遇见拿后者喷前者的人,只能回复“您的理解是错误的,在这里不适用,原因blablabla”。前不久我们组的一篇文章研究金纳米棒的不同的表面包被的细胞毒性,被搞纯生物的人喷了个体无完肤,我们只能Argue回去并告知编辑换Reviewer,因为搞纳米材料毒理思路跟生物的还是有区别的,评价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小领域上面的分歧都如此,何况中医跟现代医学这样差别巨大的学科。虽然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但是,中医的人跟现代医学的人,根本上不是同一种理解。尊重对方,求同存异,多交流沟通,才是正途。

忍不住又扯了题外话。针灸是科学吗?我认为是经验科学。个人观点,在实际的操作中,针灸对于特定的症状病情有明确的操作指标和规范,针灸疗效的针对性也相对较强。如果操作有误,效果将变得不可控。现在来看,针灸的理论基础,依然是传统的经络理论。有人不信,很正常,但是,中医的传统理论很好的支持了中医在临床的应用长达千年的时间,并且医案也能够给予理论以支持,我认为,这些成功的案例不能被看作偶然,以至于被斥为“伪科学”。再比如,汉语能够自我解释,并且其语法能够指导汉语的正常使用与发展,英语也是如此,难道仅仅因为语言不通就可以断定彼此是“伪语言”吗?更何况,大家都清楚,语法这东西也仅仅是基本靠谱而已,群众的创造力在语言的使用和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了。乔姆斯基和韩立德两派语言学家也曾经互相批评对方的理论,但是这两人一样让现在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头疼不已,因为两者的理论都是英语语言学重要的理论啊。

说到中医让人诟病的地方,最大的莫过于“尚不明确的毒副作用”。我觉得这是跟现代医学医案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中医往往把禁忌的情况说得很清楚,几乎每个方剂都会说明有何禁忌,但是对于毒副作用,往往记录不全,或者由于技术手段的缺乏,无法记录。中药里有很多味药有毒,有的甚至有大毒,但依然能入药,就是因为管用,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砒霜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算是中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与发展,通过分析案例,分析医书中的药方,确定有效成分,优化药物配比和剂型,到确定靶点和诊断标准,走了很多年(记忆中看过一份资料,好像是20多年)。不过,这个案例,是现代医学发掘中医的经验的成果,对中医的理论发展是否起到了推进作用,不得而知。至今为止,罕见有中医利用现代医学的成果,将其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加以解释并予以完善,比如加入现有方剂,或者提供配伍方案的。这个或许是我个人臆断,因为我并没有下力气去找相关的报道和文献,还希望有了解这方面的人予以指导。

科学自有其局限性,这一点在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就必须说明,局限在哪里,研究的具体是什么,怎样控制的条件,然后得到了有限的结论,还不一定对。科学不等于真理,也能不应该是真理,否则就是异端了。同样,中医也有他自己的局限性,比如医书和医案中提到的“不治之症”,现阶段无法治疗,理论上不能解释,承认就好了。现代医学也存在很多“尚不明确”病理的疾病以及“尚无有效手段”治疗的病症,这个也大方的承认就好了,毕竟谁都不是神。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何中医的“尚不明确”就是被喷的理由,现代医学的“尚不明确”反而成了高尚的情操了呢?这句话对应两点,其一,中医上不明确的病症或者不治之症与现代医学上尚不明确无法治疗的病症,两者都不应该成为被喷的理由。其二,中药尚不明确的毒副作用,与西药上毒副作用的评价,从Risk Control上就明显的不同,这个需要行业提出更好的方案来进行控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野和标准需要再考虑;其次,就算是FDA审核通过,其数据上采取技术手段进行优化是肯定存在的,只要是在风险允许的范围内。最近单抗类药物,有一些刚上市半年不到就全部因为副作用太大而被全部召回的已经有几例,被FDA调整使用范围的,或者从一线用药调整为二三线用药的也有不少。这是目前国内药物监管需要努力加强的方向,尤其是中药这方面,做得不够不说,而且太容易被妖魔化,因为语言不通已是原罪,话语权不足更是雪上加霜。药物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毒副作用,这是药物本身的属性,跟所属的医学体系关系不大,而跟药物管理和风险管理关系很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