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宣甘蔗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_廖善宗
花生生育期短、市场需求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并具有生物固氮功能。 间作花生,不仅能提高农业种植效益, 还能通过生物固氮和秸秆还田培肥土壤,改善土质,减少化肥施用。甘蔗产业和花生产业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南方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就会影响花生种植面积。 甘蔗间作花生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既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又能确保花生种植面积不受影响。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农户都采取了甘蔗间套种花生的种植模式,但是由于种植技术跟不上,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本文针对甘蔗间种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甘蔗间种花生的意义
甘蔗、花生都是我国南方地区多个区域发展种植业的重要经济作物,许多地方群众都是依靠甘蔗、花生产业脱贫致富。 因耕地面积有限,按照传统种植方法,发展扩大甘蔗种植会影响花生种植面积,甘蔗和花生种植相互争地影响了产业发展。 因此,大力推广甘蔗间种花生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 这种栽培技术模式既能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又能相对保持花生种植面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研究发现,种植 1 hm 2 甘蔗可以间种 0.4~0.5 hm 2 的花生, 与纯种甘蔗相比,间种甘蔗产量基本没受影响,还额外增加了
1 季花生产量, 而且花生可以在第 2 年继续间种在宿根蔗中,经济效益显著。
2 甘蔗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技术要求与单纯种植甘蔗或花生比较,甘蔗间作花生种植管理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对生态条件、土壤条件、群体结构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既要满足甘蔗生长,又要满足花生生长需求。
2.1 生态农艺条件
光、温、水、肥、气等都会影响甘蔗、花生的生长。只有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水分和肥料养分条件合理,甘蔗、花生才能良好生长。 基于生产经验,甘蔗生根过程中温度应不低于 13 ℃ ,低于 13 ℃ 会停止生长;花生播种时要求气温要稳定在 15 ℃ 以上, 低于 11 ℃ 会烂种死苗。 甘蔗、花生生根发芽期间需要的水分较少,只要不干旱缺水,一般不需要过度干预。 但要注意防涝排水,确保土壤通透性良好。
2.2 土壤环境条件
土壤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甘蔗、 花生的生长,关系到甘蔗、花生能否获得高产。 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有利于甘蔗、花生的萌芽生长。 基于生产实践,可以通过蔗叶还田、增施有机肥、采用大马力机械深耕深松等综合措施改良土壤环境,从而满足甘蔗、花生生长对土壤环境的要求。
2.3 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合理的群体结构可以使群体和个体协调生长,充分利用环境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甘蔗属于高秆作物,糖料甘蔗成熟收获时一般高度都在 3~4 m 之间,而且生长期较长( 12 个月左右)。花生属于矮秆作物,生长期较短( 4 个月左右)。甘蔗间套种花生就是利用其高矮差异和生长期不同的特点科学种植,合理布局种植行距和播幅,适期种植甘蔗和花生,充分利用甘蔗生长前期植株矮小、空间和阳光充足的条件让花生快速生长,在甘蔗封行前成熟收获。 甘蔗间套种花生的高产群体结构特点主要是甘蔗与花生协调发展、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花生在甘蔗封行前已经完全成熟,间种花生的甘蔗产量不低于纯种植甘蔗的产量,并且花生产量也不低于纯种植花生的产量。 甘蔗和花生种植行距、播幅过宽或过窄都会影响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从而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3 甘蔗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1 选择优良品种
甘蔗间作花生能否获得高产与甘蔗品种和花生品种有直接关系,特别是甘蔗品种,对间种的花生影响较大,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 甘蔗要选择抗倒能力强、耐密性好、前期生长稍慢、中后期生长快、产量高、含糖量高、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容易倒伏、前期生长过快、封行过早的甘蔗品种会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耐密性差、抗倒性差、抗病虫能力差的甘蔗品种会影响甘蔗的有效苗数和产量。 花生可以选用高产、高油、抗病和抗逆性强的优异品种。
3.2 选用优异的种茎(种子)
种茎或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出苗率和成活率,甘蔗间作花生高产栽培对种茎、 种子的质量要求更高。甘蔗种茎可以选用成熟后的甘蔗尾茎或半年蔗茎,要求无病虫害, 甘蔗尾茎和半年蔗茎含蔗糖分较低、发芽力强。 花生种子最好选用优良的翻秋花生种,因为秋花生含油量低、抗逆性和发芽力都比较强。 用成熟后的甘蔗全茎作种或春花生作种,对甘蔗或花生的出苗率都会有一定影响。 因为成熟后的甘蔗含蔗糖分高,发芽出苗比较慢,容易产生缺苗断垄;春花生含油量高,发芽力较弱,且抗逆性差,遇到低温干旱不良天气容易缺苗、死苗。
3.3 选择适宜的土壤
甘蔗间作花生高产栽培要求种植地块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供肥能力强。 因此,甘蔗间作花生要尽量避免选择在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层瘠薄的地块种植。 基于生产实践,对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层瘠薄、供肥能力差的土壤,可以采取大马力机械深耕深松、蔗叶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培育改良,提高通透性和肥力。 研究发现,在进行了 3 年蔗叶粉碎还田后, 土壤肥力大幅提升, 甘蔗产量提升20% 左右 。
3.4 合理密植
甘蔗间作花生栽培,甘蔗的种植行距、播幅和摆种模式以及花生的种植行距、播幅会直接影响甘蔗和花生的产量和效益,因而应科学选择种植行距、播幅以及下种量。 甘蔗是高秆作物,营养生长期长。 花生是矮秆作物,营养生长期短。 因此,应根据 2 种作物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点合理确定种植行距、 行向和播幅,使甘蔗和花生协调健康生长。甘蔗间作花生栽培的种植模式主要有 3 种。 ① 甘蔗宽窄行种植模式。 甘蔗宽行距 1.8 m ,窄行距 0.4 m ,下种量 12 万个芽 /hm 2 ;在宽行行间种植 3 行花生,花生行距 25~30 cm ,株距15 cm 左右,下种量(带壳) 105 kg/hm 2 左右。 此项技术模式的优点是甘蔗苗数充足,甘蔗生长和产量不会因为间种花生受到太大的影响;同时,花生也能正常生长获得高产,且可以在来年的宿根蔗中继续间种花生。
缺点是不便于甘蔗田间中耕施肥培土管理, 甘蔗容易倒伏。 ② 甘蔗宽行密植模式。 甘蔗行距 2.0 m ,在植蔗沟内摆种 3 行蔗种,下种量 11.25 万个芽 /hm 2 左右;间作的花生种植 2 行,行距 25~30 cm ,株距 13 cm 左右,下种量(带壳) 105kg/hm 2 左右。 ③ 甘蔗宽行丛式种植模式。 甘蔗种植行距 2.0 m ,丛距 60 cm ,每穴 14 个蔗芽;间作的花生种植 2 行,行距 25~30 cm ,株距 13 cm 左右,下种量(带壳) 105 kg/hm 2 左右。 甘蔗宽行丛式种植和宽行密植这 2 种模式,克服了宽窄行种植模式不便于甘蔗中耕培土和甘蔗容易倒伏的缺点, 更有利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砍收;同时,甘蔗、花生都能正常生长,都可以在来年的宿根蔗里继续间作花生。 在这
3 种种植模式中,甘蔗的行向最好是东西向,以便于花生获得更充足的光照。
3.5 科学施肥
从下种到收获,甘蔗生长分为萌芽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工艺成熟期等,花生生长分为萌芽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等。 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所需要的营养要素数量和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可以通过施肥为甘蔗和花生生长提供营养。 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和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 。科学平衡施肥、 增施有机肥能够促进作物健康生长,过量偏施肥料会影响作物生长。 基于实践经验,甘蔗栽培中一般分 2 次或 3 次施肥(基肥、追肥、壮尾肥)。全年计划施农家有机肥 + 化肥总量的 30%~40% 作基肥;追肥施速效化肥,占化肥总量的 60%~70% ;收获花生后,对于甘蔗长势后劲不足的甘蔗田,适量追施1 次壮尾肥 。花生栽培施肥技术提倡一次性平衡集中施肥法,即先开好种植沟,然后将配方肥料全部一次性集中撒施入种植沟内,接着播种花生,最后盖土,也可采用机械施肥播种,可施用硫酸钾复合肥( 15-15-15 )450~525 kg/hm 2 + 钙镁磷肥 750~1 500 kg/hm 2 。 此外,在花生栽培中, 还要注重促花促荚果根外施肥管理,注意控制花生徒长(间作在甘蔗田的花生比较容易发生徒长现象,可用药物根外喷雾控制)。 花生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若氮肥施用过多,会影响花生开花结荚饱果 。
3.6 加强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管理
病虫草害防控要求以预防为主,必要时采取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控方式,药剂要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对环境无污染或者污染小的药剂。 甘蔗、花生 2 种作物主要病虫害类别不同,各时期发生的病虫害也不相同,在防治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病虫害开展针对性的防控 。 花生出苗后对化学除草剂比较敏感,甘蔗、花生化学除草只能在芽前进行,花生出苗后要慎用除草剂 。
4 结语
甘蔗间作花生栽培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立体生态农业种植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甘蔗与花生的株高差异和生育期长短差异科学确定行距、播幅,进行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根据初步种植试验, 甘蔗产量可以达到 102 t/hm 2 以上,与单纯种植甘蔗相比,产量约降低 6 t/hm 2 ,但可增加花生产量(干重) 1 920 kg/hm 2 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甘蔗间作花生栽培对综合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包括土壤条件、种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等综合技术条件,要进一步提高甘蔗间作花生的产量和效益,还需要加强研究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