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四川省委提出全力精准扶贫,如何让蓝图变为现实,我校女性科技人积极投身其中,拿出绣花的耐心和功夫,在一处处贫困山乡的田间地头绣出朵朵“致富花”,为打赢全省扶贫攻坚战贡献着力量。
科技扶贫有精度
扶贫怎样精准?那得结合扶贫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老乡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
园艺学院唐茜教授主要从事茶品种的选育,她的技术服务地点遍及四川各茶区,这两年像古蔺、马边、平昌、旺苍、高县、沐川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她可没少跑,她选育的茶树新品种在这些茶区很受茶农们欢迎。地处小凉山腹地的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和原有茶资源,唐茜与当地科技人员一起,选择马边本地优良单株,系统选育出省级绿茶良种“马边绿一号”。如今一走进马边县下溪镇珍珠桥村,就可以见到220亩种植着“马边绿一号”的茶园一片新绿,茶不仅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主导产业,同时也成为马边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园艺学院吕秀兰教授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好路子、好产业,她主持研究的甜樱桃、酿酒和鲜食葡萄、羌脆李三大特色产业已成为贫困县农户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在她的帮助下,在茂县的羌族聚居地通过开荒和耕地种植羌脆李已突破6万余亩,产值达6亿元,同时还带动周边其它县推广5万余亩,年总产量15万余吨,产值达12亿元。茂县凤仪镇水西村的梁习全靠种植的11亩李,年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在汶川龙溪乡布兰村全村实现规模化种植,一些李种植大户收入也可达30-40万元。
三台县前锋镇的花椒由于栽植多年,管理不善,基本无产量,是典型的“低产椒园”。在林学院叶萌教授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低产椒园改造”,2015年随机抽取的单株产量已能达到9公斤。
自2015年6月与雷波县农科局签订“三区”科技人才选派三方协议起,蔬菜专家郑阳霞副教授,便努力为当地蔬菜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而奋斗着。当雷波的支柱产业魔芋因软腐病减产70%,绝大多数魔芋种植户收入锐减时,是她及时分析原因、找准病根,为当地百姓排忧解难,让魔芋软腐病防治难问题得以解决,平均亩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种植户人均纯收入提高约1000元。
不久前,生态旅游专家李梅教授刚完成了对林业厅对口扶贫的汶川克枯村、成都旅游局对口扶贫的青城后山一村的考察和旅游发展规划建议,紧接着她又为广元市贫困村——昭化区牛头村森林公园的申报、创建、后期发展而奔波。眼下,她又开始致力于成立“四川省林业生态旅游千村万景扶贫专家服务团”,以解决不少贫困地区因交通不畅、信息不灵、人才缺乏、观念落后等种种原因,导致“天生丽质”却无人问津,贫困村帽子一直摘不去的问题。
以蔬菜生产为主要产业的理县从2009年开始遭遇严重的大白菜根肿病,李焕秀教授实地考察分析,建议选用新品种,采用新技术,让情形有了明显好转。还有,龚国淑教授对马边县玉米大面积枯死的跟踪;秦文教授正为解决雷波脐橙产业持续发展瓶颈贮藏保鲜运销问题而努力……川农大的许许多多女性科技人正用她们的智慧为老乡们开拓脱贫致富的道路。
实干奉献求实效
闭门造车扶不了贫。在上山下乡、田间地头地忙乎的扶贫事业中,川农大的女老师们化身“女汉子”,满怀热情,不怕苦不怕累,只盼让更多的老乡增收,迈出穷门。
就在上周,有件事让家在雅安市南郊乡昝村的曹宗贵感到很不好意思。没用一口水、一口饭,实在过意不去他就用两塑料袋没卖完的萝卜,向来指导他种植藤椒的叶萌教授表示了感激。他凑了几万元钱,自己种了约百亩藤椒。之前打听到号码后,他有些忐忑地拨通了叶萌教授的电话。想到和叶教授素不相识,自家藤椒种得不算多,本以为专家不会来,没想到专家居然欣然答应而且来得这么快。接到电话时,叶萌刚从三台县指导贫困农户减少冻害、春季施肥回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听他说,种藤椒就是想带动全村,为大家找到一条致富的途径,就去了。”
在很多认识叶萌教授的人眼里,她就是个务实、吃得苦的人。在7月金阳县地面温度五六十度时,她可以在椒园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花椒有极硬的刺,椒园里树上、地上到处都是,手脸被划破是家常便饭,在椒园里每走一段,就必须停下来拔掉鞋底的刺。她一年至少穿坏两双厚底的登山鞋,“有一次回到住的地方,我从一只鞋底一口气就拔了17根刺出来,其中5、6根已经完全刺穿了鞋底。”
为给旺苍、平昌县12个乡镇做集中培训,唐茜教授曾连续一周每天5、6点起床,颠簸赶往培训地后,先对茶园进行考察,然后针对实际问题,准时9点开始对当地茶农进行培训,匆匆吃过午饭,再赶往另一个乡镇,天黑才能回到住地。扎实的工作效果很明显,“第二年去看旺苍、平昌的茶园,明显种植技术大有提高。”唐茜说:“感觉自己的付出给当地老乡脱贫致富帮上了忙,真是很高兴。”
一年中吕秀兰教授有150余天都活跃在高原藏区贫困县茂县、汶川,乌蒙山区叙永县、秦巴山区广安前锋区、邻水县等地的果园里,从事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研究与成果推广。春夏是蔬菜水果生产管理的重要季节,这个时间段,是吕秀兰教授最忙的时候,一个月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果园里。3月初刚从遂宁做培训回来,马上要进去汶川、茂县、小金等地指导花果管理,“只要下到地方,早上6、7点出门,晚上6、7点下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要忙到八九月果子差不多采完的时候喽!”
……
这些只是川农女科技人奋战在扶贫事业一线的一个缩影。她们将知识、技术和成果应用于扶贫工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脱贫致富,为现代农业发展付出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让我们期待,她们继续在精准扶贫的答卷上写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