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 中国乡村之声《乡土乡情》报道印江县位于梵净山西麓,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暖湿同季,雨热同期,独特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翠峰茶特有的品质。由于既无高温热害,也无冻害严寒,这使得喜荫的茶树更能有效地,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茶叶新稍积累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提高成品茶香气、滋味,增进内在质量。所以,梵净山茶叶也就有了色泽油亮,滋味鲜醇,清香持久,降脂减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和特点。

印江县种茶历史悠久,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生的团龙茶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在1411年(明永乐九年)就进贡皇家,被赐封为贡茶。21世纪初,永义乡团龙村仍有15世纪种植的老茶树3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据专家考证是中国最大的、生长较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

从印江上梵净山,进入永义乡团龙村,就会见着村民在山路旁销售“团龙贡茶”。团龙村是个小地方,但峰峦起伏、溪流潺潺、烟云荡漾、雾露滋培,非常适合出产高品质茶叶。现在团龙村那些被确认为我国定植绿茶树中树龄最长、杆茎最大、保护最好的中国茶树王,按当地人说法,这些茶树是他们的祖先在明朝初年栽种的。

产自团龙为主的“梵净山翠峰”、“梵净山佛光茶”、“团龙贡茶”分别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茶叶评比大奖,并获准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1992年6月,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评:“梵净翠峰茶”,色绿梵净山翠峰茶冲泡效果、扁平显芽,形态似矛,嫩香持久,味鲜醇,汤色、叶底嫰绿。外形肥嫩,品质良好,具有名茶特色。并授予证书。

随着团龙贡茶名气增大,游山访茶的人也日渐增多。看准商机,印江县开始把目光投向既得经济效益,又得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的茶叶产业。从“规模、管理、品牌”三个方面入手,引导群众发展茶叶产业。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昔日干旱贫困的印江县湄坨村,展现在眼前的是漫山遍野翠绿的茶园,走进群众的茶园,清风拂面,绿茶飘香,山歌入耳。茶农们正在茶园里忙着采摘春茶。湄坨村是印江自治县的茶叶专业村。2002年以前,湄坨村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如今,通过发展茶产业,该村已从昔日的贫困村变为茶叶专业村和小康村。群众的人均纯收入也从2002年的1340元增加到5400元,如今,全村家家建起了具有土家特色的新楼,过上了好日子。

谈起种茶,种植大户李文志乐开了花,李文志:2009年回家种茶,我把我自己的十几亩茶园全部种上茶,又在农户手里流转了九十几亩,全部种上了茶叶,几年来效益还可以,预计今年纯利润有十几万。

村民何明芬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家共有茶园面积5亩,自从春茶采摘以来,她的收入十分可观。

印江缠溪镇湄坨村茶农 何明芬:有时一天能挣一百四五,有时能挣个八九十块钱。

产于梵净山地区的印江茶叶因其良好的生态及精湛的加工技术,是出好茶的不可或缺条件。经贵州省理化检测中心对梵净山茶叶理化指标的检测,其中所含的水分、总灰分、粗纤维、水浸出物、粉末茶、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都是属于顶级茶所具有的指标。近年来,印江县围绕“梵净山翠峰茶”立足绿色、生态和有机狠抓品牌打造,利用各种手段宣传推广印江茶叶,使印江茶叶在全国的影响逐步扩大。

2010年,印江获得“中国名茶之乡”,永义乡获得“最美茶香”等称号。如今,茶叶产业已经成为印江生态建设的抓手之一。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观光产业的发展。该县沿公路线而栽种的茶园更是成为前来印江游玩客人观赏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继而带动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佛教旅游的发展。永义乡团龙民族文化村便是其中的受益者,凭着该村悠久的种茶历史及独特的饮茶习惯,将茶园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成为该村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全村兴办农家乐餐馆的就达数十家,而村民基本都能通过茶叶实现致富

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印江县茶园面积已达到24.6万亩,2012年实现产值近6.16亿元,茶叶已成为印江县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为群众铺平了致富路。、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武陵山脉主峰山区资源,通过发展茶叶产业使群众收入大幅增加,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印江县缠溪镇党委书记 张金平:把茶产业做大、做精,做强,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